此文章已被删除

  • 桃庐主人 人生就是“某某到此一游”。
    怎么都在讲“大明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真是不祥之兆啊!
    胡惟庸的野心,有三个取点,一是胡惟庸自视为淮西集团领头人物,对明太祖的“反山头主义”有抵触心,他与淮西帮都认为“大明天下三分,淮西当有其二”,故尔不敬主上,以相权剥君权。
    其二是,明太祖的反腐倡廉,严刑俊法,使官不聊生,百官多存恐畏,但也心生怨念,少部分挺而走险,归从胡惟庸企图变天。大多数是坐璧上观,是不忠于明太祖,亦不参于胡党势力,以等为利己。胡惟庸就安抚这些人,其李善长为典型代表。李对胡的行为是“不参于!不举报!成功有大好处!失败没责任”。其不忠不良,亦是大奸大邪!李善长堪称是胡惟庸“总后台”“大靠山”!胡正是借用了李善长的包庇,以及李善长作为淮西元老,开国首勋的声望,才聚拢其谋反党羽人气!如无李相助,胡惟庸不敢想谋反。
    其三,就是胡惟庸的“相权专断”,构织了依附势力。从秦朝设丞相职以来,君权与相权就是矛盾体,君权因为君主的能力,往往会虚化。而相权则是实权,以事行实。故尔历代帝王对付相权,就是“找茬”。从天气到发大水,都以“天示謷,相易人”的面子话,将丞相宰相罢免,进尔一次次巧妙消融相权威胁。当然君主势弱时,相权的以下克上那是吓人,单单两汉时代,就有王莽篡汉,董卓废皇帝,曹操杀伏皇后! 明初,胡惟庸的相权虽不敢如董曹二人,但也暗仿王莽,招揽百官人心,构织党羽,待机弑君既可篡位成功。所以明太祖查了十年才将胡党余毒全消。

回复1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