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则

方一新老师《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解释“薄”字有“攻击、冲击”的含义,引用的最早的例子是《后汉纪·光武纪三》:“追至慎水北,汉兵乘胜薄之,贼皆殊死战,汉军大坏。”和《后汉书·公孙瓒传》:“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书中似乎认为这个用法是东汉时期才有的,其实这个用法在先秦就有了。

我引用的都是《左传》的例子。

《僖公三十三年》:晋人无信,半涉而薄我。

《文公十二年》:薄诸河,必败之。又: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

《宣公十二年》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昭公元年》:翟人笑之,未陈(阵)而薄之,遂大破之。

这是我用北大《二十五史研习系统》检索得到的结果。很容易看出来,第一个例子“半涉而薄我”和《公孙瓒传》里面“瓒因半济而薄之”两句话,描写的情境非常相似,只不过一句是站在防御的角度,一句是站在进攻的角度,但是这其中“薄”字都是“攻击、冲击”的含义,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笺释》里面对于“薄”的“攻击、冲击”一义引用的最早的例子是《淮南子·兵略》:“击之若雷,薄之若风。”时代也明显晚于《左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