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观?

本文原创

今天又看到一则医生牺牲的消息,看到他原计划元月要和未婚妻结婚的,在疫情面前他挺身而出,最后却不幸牺牲,心里真的很难过。

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很有很多人为了他人的福祉牺牲了,他们是医护工作者、是警务工作者、是社区服务者……普通人宅家宅到爆炸的每一天,都有人站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替我们“抵住黑暗的闸门”。

在我心中,他们都是英雄。

一说到医务工作者去世,我就想到之前李文亮的事情。我还是想唠叨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史观,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英雄。

其实朋友圈的戾气很重——或者说人类的本性向来如此。想来“怀念”李医生的人,在网络上大肆谩骂的人,大多是在事情之初叫嚣着要将李医生严惩的人。人类历史自古以来,骂人的人和夸人的人往往都是同一批人,这是没有国界种族之分的。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到现在很多时候缺乏一种就事论事就人论人的能力——事情归事情、批评归批评、情绪归情绪——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一件事情做错的,那就是做错的,程序有错、态度有错、决策和执行有错,我们需要把那些有错的事项和犯错的人员发现出来,从惩罚和引导两个层面上去规范一件事情。“多解决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不关注事情本身的处理和完善,跳跃到事情之外去否定整个社会,这既是不理智的,又是不道德的。

很多人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于是他们把自己的战场放在了键盘上,放在了朋友圈和微博上。大抵有了任何事情,只要骂就好了:毕竟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只要骂人,跟主流和权威反着来,就可以博得眼球,就可以标新立异,事实上却一点正事也不愿意做,这样何其荒谬。

李文亮医生牺牲,当然可以说他是一个英雄。但是前提是,剩下的那些千千万万的英雄呢?那些牺牲的、负伤的英雄呢?在不久前舆论场的这场造神运动,是对那些奉献者、牺牲者的一种背叛和侮辱。

现在大家在嘲笑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的防疫现状,试问那些恨自己生下来就是中国人的人,扪心问问如果自己用对应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生活在国外,能在这场疫情中保全自己吗?

乃至于很多国际的援助,当然我愿意相信,人类之间是相互同情和相互关爱的,而且我也坚信,人与人之间是愿意向善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幸福都来源于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生于一个正在崛起和复兴的民族。

有些人可以不爱这一切,但是自己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不要想着被自己嫌弃的存在有义务和责任来保护自己。凭什么呢?


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观?

在我看来,英雄应该是大众化的、世俗化的。

个别英雄人物的事迹固然值得颂扬,但是集体英雄和英雄这个集体也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最需要的还是群众史观,或者说群众性的领导史观。

部分突出的医生是英雄,我承认。

但是大多数同样战斗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护理工作者、保洁、消防和后勤工作者,他们也是英雄。

警察、消防员、行政工作者、环卫工……乃至于很多企业复工的普通工人,他们也同样是英雄。

不应该忘记那些没有在聚光灯下的奉献者和牺牲者。

我们可能并不能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人,都在为我们每一个“平安又无聊”的日子而努力和战斗。

同样是一个居家自我隔离的无聊周五,当你出门的时候,楼道里是消毒水的味道,小区和马路上还是整洁和干净,有消毒后的公交车和地铁,有人戴着口罩不厌其烦地在你的各种进进出出的时候给你测体温,在你出入场所的时候你还要扫码或者填表。超市里,有米粮油面和果、肉、蔬菜……

可能很多人看来,这是他们的工作,是份内的事情。但是在很多“本份”之中,已经浸润了太多的“情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情,遇到错误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不是去谩骂、煽动和甩锅。众志成城,“攻克”时艰,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让英雄们的努力和牺牲白费。

看到牺牲的故事,可能唯一想要的就是我们的社会和民族可以少一些戾气,少一些对同伴之间的恶意,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付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面对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扩大化、绝对化,脱离世间本身去攻击和谩骂。

但是在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上,很多人就喜欢煽动和炒作,用一些人和一些事来否决其它人和其它事——标榜一个英雄,不是为了缅怀,而是用做一面旗子,去伤害更多人。

有人说,如果你真爱一个国家,你应该去建设这个国家,而不是一味地区批评他。

一些人嘲讽他们,原理差不多是:“我使用个冰箱我还得学会自己制冷啊?”

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别人要给你一台制冷的冰箱呢?因为你键盘敲得比别人快吗?

我讨厌吃饭砸锅的人,因为这不仅仅是蠢,这只是单纯的坏。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希望不再有那么多人牺牲,希望牺牲和奉献人不再得到利用和遗忘。同时也希望,很多人可以少在键盘上骂别人做的不好,自己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让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