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红点套餐”,必然的亚洲代表

日本人在昨晚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2比1击败哥伦比亚取得小组赛首胜后,日本队成为第一支在世界杯赛场上战胜南美球队的亚洲代表。在经历了巴西世界杯的惨淡之后,这场胜利让日本球迷感到无比兴奋。走上街头宣泄喜悦情绪的日本国民,一如既往地“热而不狂”,进行着有节制的狂欢。在大阪著名的道顿堀,球迷们排好队伍一个个跳入运河之中。在热闹的东京涩谷,陌生的路人之间击掌庆祝,齐声高歌。在高度发达、充满疏离感的日本都市,足球依然具有着瞬间点燃民众内心火焰的魔力。日本人对待足球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足球给予他们的回报。

1873年,当德国传教士在广东客家地区的学校里修建足球场时,在东京筑地的海军训练所,英国海军少校道格拉斯也在向日本人介绍足球运动。从明治时代开始,足球作为英式文明的象征,得到日本精英阶层的认可,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从而在日本社会生根发芽。影响着一代代国民的高中足球大会,从1917年创办至今,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积淀。中国人津津乐道于民国时期中国队在远东运动会上对于日本足球的长期压制,却很少有人知道职业化之前日本足球在世界大赛中的成就,远远高于球王李惠堂和他的队友们。奥运会的足球赛,是日本足球扬名立万的主要战场:1936年,日本队以弱胜强,3比2逆转瑞典,爆出当届奥运足球赛最大冷门,创造了“柏林奇迹”;1964年,日本队在德国名帅克拉玛的调教下,在本土奥运上闯入八强;1968年,日本队拿下奥运足球铜牌,成为登上奥运领奖台的亚洲先行者……在墨西哥的巅峰过去之后,日本足球开始进入一个漫长的下行时期,不但长期无缘世界杯,甚至远离多次创造辉煌的奥运赛场。1987年10月26日,日本队在东京国立竞技场0比2负于中国队,再次失去晋级奥运足球正赛的出线权,转播比赛的NHK在屏幕上打出了“二十年梦破”的感叹。一年之后,川渊三郎出任JSL(日本足球联赛)总务干事,开始了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十年的励精图治之后,日本足球在1997年获得“槟城之喜”,自此再未缺席任何一届世界杯正赛,并且两度打入16强,成为世界足坛的一股新兴力量。没有三十年前的足球改革,没有这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没有这三十年的时间里打造的各项制度和文化,日本足球体系顶端的日本国家队在世界杯这样的顶级舞台,就不会保有能与欧美球队抗衡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中国媒体和球评家都觉得,开场就获得一份千载难逢的“红点套餐”,在多达九十分钟的时间里多打一人,拿下比赛不是理所应当的吗?看上去日本队是运气更好的一方,但比赛的过程却异常惊险,取胜的步伐踉踉跄跄。作为胜利者的日本队,在中国受到了很多的批评和苛责。但作为世界杯看客的中国媒体和球迷,似乎低估了世界杯比赛的艰苦和困难。号称“史上最强”的97国足,20年前折戟于亚洲区十强赛。在米卢带领下突破了十强赛的02国足,无法在三场世界杯小组赛中取得一个进球。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对手,没有任何一场胜利是来的偶然的。打破比赛均势、使胜利天平倾向于日本队的“红点套餐”,是球员积极前插和拼抢带来的结果。下半场西野朗的及时纠错,全体队员的三军用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数优势下的技战术水平,最终使优势化为胜势,这样的底蕴、斗志和技术含量,也并非“以多打少”四个字可以概括。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词。现阶段的日本队固然无法在人数对等的基础上吊打南美劲旅哥伦比亚,但昨天的比赛过程和结果,却依然是强者运强的写照。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抓住机会往往就是电光火石的刹那,但形成这样的能力,却不在一朝一夕之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日本足球的经验,中国人最近十多年已经所知甚多。从十多年前央视的《足球三国》到今年黑马体育的《足球少年养成》,从几年前应虹霞的《日本足球的明治维新》到符金宇的新作《日本足球史》,从曾经执教杭州绿城的冈田武史到当下深耕深圳青训的乐山孝志,都使得我们对于日本足球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张斌老师在策划《足球三国》时就有这样的意图:学习现代足球不必言必称欧美,日韩就是榜样,够我们学习十年的。然而令川渊三郎大惑不解的是,中国足协代表团多次赴日学习考察,却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其实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出现在世界杯上的日本队,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某种意义上说,赢得这场一个半小时的比赛,日本人为此准备了几十年。如何理解这一个半小时,恐怕也需要我们努力很多年。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