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无常的“金特会”背后,到底透露出什么玄机?

观网文章插图太麻烦,因此图片全部删去,欲观看原版,请关注本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BSFS_View)。

这两天最吸引眼球的国际新闻,毫无疑问是连续上演超级大回转的“金特会”了。

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在最近一个多月以来连续释放向好行情,本来认为绝无可能的朝美首脑会谈,也迅速地确定在6月12日。这一劲爆消息在中国丹东迅速掀起了一股炒房热。美国白宫通信局还火速出品了会谈纪念币。

这波操作,很666啊!

然而,人们的乐观情绪还没有持续多久,兜头一盆冷水倒下。

就在朝鲜炸毁丰溪里核试验基地,表明和谈诚意的同一天,美国单方面宣布,“金特会”取消!美国总统川普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分手信,将朝鲜嘲讽羞辱了一番,并宣布错都在朝鲜。

这完全是骗炮渣男的伎俩好吗,上床之前信誓旦旦,甜言蜜语,还弄了个纪念币作为定情信物。“我会对你负责的,相信我吧!”然后提上裤子就翻脸不认人,还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

这封信一开始出现在社交网络上的时候,人们都以为是好事者瞎编的。但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原来真是特朗普这个老花花公子把骗炮技巧,用到了大国外交上啊……

就在人们普遍认为朝鲜局势又要转向恶化的时候,朝韩突然同时宣布,双方首脑将在6月1日举行了一轮会谈。让人们至少放下点心,朝韩关系至少不会坏到那里去。

然而,特朗普又宣布,希望朝美会晤能在6月12日如期举行。

这一连串峰回路转的大转折,让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无数政经评论的老司机纷纷被闪了腰,晃出了内伤。

把国家间的外交,玩成了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真是活久见了。

这一连串反常的背后,一定隐藏一些非同寻常的玄机。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反常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逻辑。

首先我们得排除一种可能:坐在白宫里的那位金毛大爷,确实如某些美媒所说的那样患有精神病,因此反复无常。

比如下图,说的是35位美国精神病医生联名在纽约时报发表公开信,声称特朗普患有精神病。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国人应该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政治体制,到底是怎样的体制问题,把一个精神病人选为世界头号强国总统?这可真是魔幻现实讽刺小说的绝佳素材。

(光这一篇小说,就能再造一个马克·吐温了吧?)

其次,特朗普费这么大劲,消耗了美国的国家信用,总不至于是为了做局套住丹东的炒房者,更不会是行为艺术。

(写完这句话后,我突然对自己的判断有了一丝怀疑。

从特朗普的开发商本性来说,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这一可能……

川普:朝鲜形势发展太快,中国炒房者嗅觉太灵敏。老子还没来得及入场呢,你们居然就把房价炒上去了。赶紧打下来,等我先抄了底再说!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肯定不会是决定性因素,否则这个世界也太儿戏了)

如果排除了上述两种可能,那么,美国对外决策表现出严重的精神分裂迹象,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派系斗争激化的外在表现。

中国人可能很难理解,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总是反复自我打脸,是一种什么体验。但是这种反复无常、摇摆不定的外交路线,其实正是多党制国家,特别是两党制国家的固有特色。

这种特色,又在美国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从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的时候,两种路线的斗争就已经初现端倪,并伴随着整个美国历史。

二战后期,英美两国就战后的经济金融秩序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英国谈判代表梅纳德·凯恩斯(对,就是你们熟悉的那个经济学家凯恩斯)对美国态度的反复无常大感头痛,曾对美国代表抱怨说,你们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每四年选一次总统,导致美国不是在大选,就是在准备大选的路上。

这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美国人的话靠得住,可能性不高于母猪会上树。

但是说这话的凯恩斯爵士似乎忘记了,美国人的这一秉性,正是来自英国的遗传……只不过又发扬光大了一点点。

以往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两党虽然彼此闹得很厉害,本届总统否定上一届总统政策这种事已经屡见不鲜,或者总统与国会互掐也很正常,但是在一届总统任内,基本还是能保持政策的延续性。

而特朗普政府的特点则是,经常自我打脸而乐此不疲。

这是因为,特朗普以一介政治素人上台,在华府毫无根基,严重缺乏掌控力。他要是甘于做一个傀儡也就罢了,他还要推行一套与政治精英们截然不同的路线,因此他的领导班子成员相互打脸的事情时有发生。

然而,如今居然已经恶化到隔天自己打脸的程度,斗争的激化程度还是有点超出了北山的想象力。

在本公众号的文章《中美贸易战停战,到底谁是最大输家?》中已经提到过,如今的美国内部有两股势力彼此斗争,分别是经济民族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如果转换为媒体常用的用词,前者对应民粹派,后者对应建制派。

其中,民粹派背后的支持力量是美国本土制造业、农场主和广大日趋没落的白人中产阶级,他们是反全球化的代表;建制派的背后则是一切从全球化中受益的群体,其中包括国际金融资本集团,互联网科技公司、媒体教育集团等。

民粹派的政坛力量相对薄弱,主要是特朗普竞选团队的那些骨干。建制派则人多势众,盘根错节,广泛分布于民主共和两党,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既得利益集团。

前述文章中已经给出过判断,中美贸易战是由经济民族主义者挑起的,建制派不主张与中国大打,最多希望敲打一下中国,争取一些利益让步。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

如果探寻其本质,经济民族主义者实际上是美国本土的供给侧力量,例如农业、页岩油、钢铁汽车等重工业。这些人的利益集中于生产环节,与中国存在直接的利益竞争,并且很难通过资本全球化配置获得利益,只能与本土利益捆绑在一起。特朗普希望推动美国本土的供给侧改革,因此与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产生了矛盾,这些人就成了中美贸易战的主战派。

建制派对应的金融资本主义,其利益集中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环节。他们不太在乎生产者是谁,只要交易规模扩大,就能获得持续的利益增长。他们的主张与大城市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利益相符,因此受到了沿海城市居民的大力支持。中美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一旦爆发贸易战,必然会使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受到影响,因此他们是天生的主和派。

如果大家熟悉中国历史的话,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在两宋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只要宋辽/宋金战事一起,必然会冒出一大帮主和派官员,处处掣肘主战派,力主和谈。比如大家熟悉的《说岳全传》中的奸臣秦桧,万俟卨都是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

问题来了,为什么明知会遭至万人唾骂,秦桧、万俟卨还要如此表现?

他们的动机是什么?

两宋是以商业立国的朝代,跨国贸易的利润尤其丰厚,因此国际贸易十分发达。只要外战一起,必然伴随着封锁边境,因此跨国贸易萎缩,商业贸易集团的利益就会大受影响。这帮“和平主义者”就是商业贸易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哪怕丧权辱国地割地赔款,也要尽快恢复和平。

反正求和赔款的损失是国家背着,但是开战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是自己来承受,如何选择不是显而易见吗?

这些人的算盘打得精着呢!

在金融贸易更为发达的西方,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迦太基的当权者宁愿弄死汉尼拔,接受耻辱的条件向罗马求和,就是为了尽快恢复地中海贸易秩序,好让他们继续赚钱;荷兰议会宁愿接受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苛刻条件,用丧权辱国的条件换取和平,是因为当时荷兰是世界贸易的主导者,多打一天仗,对荷兰商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英法对希特勒一再采取绥靖政策,那是因为英法是德国的大债主,跟德国打仗,债谁来还?

了解了金融资本的本性,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只要不自乱阵脚,不暴露出致命的空档,让国际金融资本能够成功发动金融“闪击战”,中美贸易战就不可能大打特打,而是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中国只要有把握使出拖字诀,将贸易战拖成“持久战”,那么国际金融资本就是和平的压仓石,他们自会在美国的主战派背后踩刹车,使绊子,让贸易战阴云化为无形。

对于中国来说,自然也不能只是消极地被动挨打,见招拆招,也要适当地发起一些反击。毕竟,最好的防御是进攻。

那么,如何反击呢?

《庄子》讲到庖丁解牛这个典故时,说到:“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这个意思可以引申为:消除本方内部矛盾(无厚),同时利用对方存在的矛盾(有间),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打击敌人。

前面已经谈过了美国之“有间”。既然美国这么大的空档摆在那里,不利用一下,简直就是对不起自己。前文中也说过,将海南升级为国际自由贸易港,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其重要目的就是要结好美国的金融资本集团,给美国内部矛盾添一把柴。

那么,如何做到无厚?

持续不断地拍苍蝇、打老虎,加强金融监管,打击各种违规金融操作,穿白大褂的翔哥、AB系的吴老板去把牢底坐穿,某喜欢自我标榜为民族企业的L记国际大厂被持续敲打,都可以看作服务于这一目的的不同手段。

奇怪的是,中国在国内持续打击限制的势力,与中国在美国结好的势力,本质上居然是属于同一股势力!

这么做,会不会自相矛盾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位法国人。他是十六世纪法国外交家、政治家——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

黎塞留是路易十三时期的法国首相,可以说是法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政治大师。如果路易十四或者拿破仑时代法国的外交水平能达到黎塞留一半的高度,可能法国早就统一欧洲了。

黎塞留生活的法国,仍然处于天主教和新教尖锐对立中。法国国内的新教徒“胡格诺”(意为“秘密结盟者”)与国外的新教政权内外勾结,图谋分裂国家,或者颠覆政府,其中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诸多新教诸侯为最。

黎塞留上台后,严厉打击国内的胡格诺派,镇压支持或同情新教的法国贵族,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和军备。

按理说,他对于挑拨法国内部矛盾的那些神罗新教诸侯,也应该是采取打击的态度吧?

非也非也。

从十六世纪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当上神罗皇帝开始,统治神罗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就一直在图谋统一欧洲,这就对法国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对抗哈布斯堡王朝,法国甚至与异教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建立同盟(史称“渎圣同盟”)。

对于法国来说,与神罗之间的国与国矛盾,压倒了意识形态之争,是法国的主要矛盾。

黎塞留本人虽然是天主教的枢机主教,但是他的外交策略完全忽略意识形态差异,运用他天才的外交技巧,暗中挑动神罗的新教诸侯,支持他们反抗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

在黎塞留的巧妙劝说和穿针引线之下,丹麦、荷兰和英国三个新教国家结成同盟。在法国资助下,上述同盟出兵德国,帮助神罗的新教诸侯反对皇帝,把德意志的内战升级为一场国际战争,这就是使得德意志乃至整个欧洲大伤元气的“三十年战争”。为了使德意志保持分裂割据状态,黎塞留还劝诱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亚选侯马克西米连一世脱离皇帝,保持中立,进一步削弱神罗皇帝的实力。战争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和约》,使得神罗被肢解,从欧洲的棋手逐渐沦为棋子,法国则一跃成为欧洲霸主。

今天的世界,仍然处于该和约所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

为什么这些新教政权乖乖地受黎塞留的摆布?

答案很简单,新教政权大都建立在商业贸易的基础之上。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是他们的通病。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切超出商业领域的非市场行为,都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不同国家的企业竞争有两种,一种是纯商业竞争,另一种是通过打垮你的国家,从而摧毁你的商业帝国。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中国企业家看不到后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认知遮蔽。

其中尤以十七至十八世纪的荷兰最为典型。

十七世纪的荷兰是当时欧洲金融贸易的中心,从北冰洋的巴伦支海,到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从北美洲的新阿姆斯特丹(今天的纽约),到中国的台湾岛,荷兰人统治了海洋。在荷兰人最强盛的时期,150万荷兰人拥有的海运网络覆盖了6亿人口的世界。

发达的商业和航运业,使得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乃至全球金融中心。荷兰拥有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各国政府发行的国债都必须在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市场上发行,才能募集到足够的资金。荷兰成为欧洲财富的高地。

唯利是图,是荷兰致富的奥秘,但是也成为荷兰衰落的根源。

十七世纪中叶,通过国内革命上台的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为了维护英国民族工商业资本的利益,悍然挑起了与荷兰的战争。

这是一场由贸易战升级而成的热战。

新生的英国海军面对海上的荷兰老司机,虽然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装备也不弱,但是荷兰海军称霸多年的底蕴摆在那里,英国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关键的是,荷兰富英国穷,尽管英国的产业基础不错,但是拼长期消耗的话,也未必拼得过荷兰。

然而,最后的胜利者却是英国。为什么?

具体分析的话,原因有很多。然而最让人大跌眼镜的原因是,荷兰的金融资本为英国度过财政困难,立下了汗马功劳。

英国为了募集军费,在阿姆斯特丹发行国债,居然被荷兰人抢购一空。原因很简单,只有一条

——英国国债的收益率,要比荷兰本国的投资回报率高。

利益当头,荷兰人似乎忘了本国正与英国处于战争状态。

荷兰人本是玩金融的行家,但是英国人却通过金融工具,用荷兰人的钱打败了荷兰,雄辩地证明了什么叫“资本是没有祖国的”!

如果荷兰人知道什么叫“吃一堑长一智”的话,荷兰的霸权并不会就此旁落。然而,荷兰人因为难以走出认知遮蔽造成的思维陷阱,始终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跌倒。

根据自由主义经济学原理,“资本总是自动向成本更低、利润更高的地方流动,这是资本自由意志的体现,是伟大光荣正义的资本主义美德,政府对此的任何管束都是扭曲了市场,降低了效率。”

因此,荷兰议会要与一切试图干预市场,限制金融自由的政府行为做坚决地斗争。

在《荷兰的“东林党”如何以人民的名义把强大帝国玩残的?》这篇文章中提到过,荷兰也不是没有民族主义者,带领荷兰走向独立的奥兰治家族势力被称为集权派,就是荷兰民族主义的代表。然而荷兰议会总是处心积虑地打压排挤集权派将领,打压削弱集权派的权力根基荷兰陆军,架空奥兰治家族。

议会派声称他们自己代表了荷兰人民,带给人们民主和自由。讽刺的是,中下层荷兰民众经常游行请愿,要求将权力还给奥兰治家族。民众认为,只有在奥兰治家族的号召之下,荷兰才能团结在一起,否则就总是内讧不止,给外敌可乘之机,但是民众的呼声被议会派直接无视了,统统“被代表”。

荷兰是欧洲的金融霸主,掌握全欧洲的金融资本流动。为了谋取利润,荷兰金融资本投资全欧洲各种有价值的产业。这意味着,荷兰和任何国家发生冲突,都可能导致一部分荷兰人的债券收益下降。为了避免遭受损失,所以荷兰总是力求回避战争,尤其尽量避免与大国进行交战,甚至在敌人越过国境时还在乞求和平!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我国著名奸臣秦桧的风采?

然而,专制的法国政府却利用这一点,高价收购荷兰的军火和战略物资,那些出身商人的荷兰军官为了赚钱,不惜将荷兰各堡垒库存的军火偷出来卖掉,进一步削弱荷兰陆军的力量。1661年法国还只有不到30艘战舰,1671年就达到了196艘,数量几乎与英国皇家海军相当,其中大部分都是出自荷兰船坞。

1672年英法联合进攻荷兰,荷兰面临亡国危机。荷兰议长德·维特签下极度丧权辱国的停战条约。消息传回国内,荷兰立刻爆发革命,愤怒的民众将荷兰议长德·维特乱刀砍死后,扒光了挂在路灯杆上示众。奥兰治家族的威廉三世临危受命,掘开海堤淹没国土,才阻止了法国大军的进攻势头。

然而即便如此,荷兰金融家都没有停止在阿姆斯特丹销售英法国债……

在多国的联合干预下,法国的侵略战争没有实现目的。危机过去后,荷兰故态复萌,再次解除了奥兰治家族的执政权力,再次恢复到“民主自由”的无执政时代。

1780年英国挑起第四次英荷战争。这是英荷百年争霸的最后一场大战。在开战之前荷兰还是英国的最大债主,但是英国以战争为理由,悍然宣布停止兑付荷兰持有国债的利息,造成荷兰债券市场的崩盘。战争结束后,英国低价收购了这些崩盘债券,完成了对阿姆斯特丹的金融霸权的最后一击。

从此,荷兰从张牙舞爪的欧洲霸主,彻底变成了一个人畜无害的风车与郁金香的国度……

很显然,中国现在的表现有点像黎塞留时代的法国,而美国则如同十七世纪的荷兰。

美国似乎没有荷兰这么“和平主义”,但是要留意到,美国只在本方没什么投资、但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小国动手,通过间接制造紧张局势,逼相关地区的资本回流美国。比如科索沃战争就是如此,打的是南斯拉夫,剑指欧洲金融资本。

美国从来不与存在大量金融资本的国家动手,因为一打钱就蒸发了,那还搞什么飞机?另一方面,美国的金融资本也从来不在可能会动手的地方投资,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消耗几万亿美金,却几乎在伊拉克没什么投资,奥秘就在这里。

针对美国的上述特点,中国具体又是如何利用美国国内的矛盾,用最小的代价实现目标呢?

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政治智慧——“二桃杀三士”!

中美贸易谈判中,中国在农业、汽车和油气贸易方面做出了让步,但是对于建制派的根本关切——知识产权谈判以及石油人民币期货,几乎是寸步不让,前者打了个哈哈,后者提都没提。

对于特朗普来说,中期选举将近,必须尽快捞取政绩。美国的现状是,红蓝两派极化已经十分严重,因此对于争取对方选民已经不抱希望,关键是保住自己的基本盘。

中国的让步几乎全部是针对特朗普的基本盘,搔到了他的痒痒肉,因此特朗普急于落袋为安,迅速达成协议。

但对于建制派来说,折腾了半天,几乎什么也没捞到,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

尤其是对于华尔街来说,相对于美元对石油的定价权,美国卖多少石油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这一点谈都没谈。就算以后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个结果。因此他们对于特朗普极为不满。

美朝和谈也是同样的逻辑。特朗普希望先与朝鲜缓和,达成一个阶段性政绩,好对国内选民交代,争取中间派的选民。因此朝鲜方面消息传来,特朗普都没有跟幕僚商量,直接答应了。

但是朝鲜和平了,还怎么在亚洲制造紧张局势?

亚洲局势不紧张,金融收割还能搞得起来吗?

金融收割搞不起来,国债崩盘了怎么办?

因此,两派针对和谈问题出现激烈交锋,也就表现出白宫的态度反复不定。

对于美国的金融资本,中国也不是一味拉拢,而是有打有拉。打的是美元金融霸权,拉拢的手段是用投资中国未来的红利作为诱饵,吸引一部分金融资本投靠。这样就进一步在美国金融资本内部制造矛盾与对立,使得美国的国内政治矛盾进一步升级。

马克思说,资本家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而中国的策略则是,把刀子卖给对方的不同派系,然后看着他们互相捅刀!

中国的手段不仅激化了美国内部矛盾,也引发了美欧之间的矛盾。

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对外进一步开放了汽车市场,降低进口汽车关税。然而,中国的利好政策主要针对的是燃油车,新能源车的补助反而出现的退坡。中国这么做,特朗普不会有啥意见,特朗普大力鼓励油气产业的政策,本身也会对新能源车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很贴心”地鼓励燃油车,特朗普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反对?

然而,这里面暗藏了一个杀招。

本来,美国资本市场的宠儿马斯克对于中国市场抱有很大希望,但是如此一来,中国市场开放就跟他的特斯拉没啥关系了。再加上特斯拉本身的种种问题,可能导致马斯克变成“马跃亭”。

特斯拉是美国股市神话故事的代表。神话得金身一破,相当于一个资本市场的“黑天鹅事件”,大家就会意识到,前期的海量投入有可能真的是血本无归,搞不好会联动造成美国股市的崩盘!

这只是暗藏的一重杀招而已,更致命的还在后面。

中国是世界头号汽车市场,年销量超过了排在二三四位的美、德、日的总和。汽车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行业,对于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美、德、日都不会掉以轻心。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美国厂商份额增加了,就要相应压缩德国和日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这种“为了贫道渡劫,给道友挖坑”的行为,是日本和德国决不能忍受的。

更何况特朗普得寸进尺,将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5%提升至25%。消息传出后,宝马和戴姆勒股价盘中一度下挫3.5%,大众收跌2.5%。丰田和本田股价分别下跌3%和3.4%。

要知道,德国宝马、戴姆勒和大众合计占北美高端汽车市场逾九成的份额,日本车是美国中低端市场的主流,特朗普提升关税,相当于美国同时对德日宣战。

上一次美国对德日宣战,是以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出现的,这一次却成为全球的搅屎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讽刺。

因此德国大妈默克尔火速访华,就是为了与中国磋商贸易的问题。安倍也迅速变脸,向中国靠拢。印度和澳大利亚也表达了与中国搞好关系的良好愿望。

印度海军司令Sunil Lanba说,美国是个猪队友,上次洞朗事件忽悠我们上,然后他们保持沉默。下次要对付中国,谁爱上谁上,反正老子不上。澳大利亚更惨,本以为叼飞盘能赢得美国的支援,没想到自己被孤立了。澳大利亚执政党为此后悔不迭,反对派说,我们先去访问中国,这样下次大选就有底了。执政党:mmp……

对于这种状况,中国正求之不得。如果与欧亚大陆上的主要国家都结成贸易同盟,还怕美国挑事吗?

好战的特朗普不仅激怒了国内的建制派,也激怒了全世界,使得全世界逐渐结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反美统一战线,也使得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从欧洲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变化。

2017年8月31,德国外长西格马·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说,欧洲坚持一个中国、中国也必须坚持一个欧洲原则、不能分裂我们。

2018年2月17日,前述德国外长再发言论称,一带一路威胁欧洲、分化东欧。欧盟应重新倡议、欧盟资金欧盟标准在东欧发展基础设施。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表示双手赞成,欧洲不能放任中国制定新丝绸之路的规则。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警告说,中国在巴尔干投资、中国不应该将投资与政治挂钩。

然后到了2018年5月24日访华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她说,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优势互补、是对欧盟内部建设有益的补充、无关于分化欧盟。

掌握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全面的的生产能力,中国天然就是正义的化身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人诚不欺我。

1938年,在日本侵华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不眠不休七昼夜,写下著名的《论持久战》。在举国一片悲观气氛中,毛泽东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说法,坚持认为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并且中国必然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其中提出了获得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

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这三条与中国当前的对策和目标一脉相承。

这篇文章中还具体说明了投降派的来源、论点及其错误:

“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他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我们确切地知道,就是扬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经包括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之内。并且日本还想占领菲律宾、暹罗、越南、马来半岛和荷属东印度,把外国和中国切开,独占西南太平洋。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

在这样的时期,中国无疑地要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可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这种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败论者,因为他们害怕损失财产。有许多人想,一旦中国海岸被日本封锁,中国就不能继续作战。这是废话。为反驳他们,我们不妨举出红军的战争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所占的优势,比内战时红军的地位强得多。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就是日本能占领中国一万万至二万万人口的区域,我们离战败还很远呢。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战,而日本在整个战争中须得时时在其后方作防御战。中国经济的不统一、不平衡,对于抗日战争反为有利。例如将上海和中国其它地方割断,对于中国的损害,绝没有将纽约和美国其它地方割断对于美国的损害那样严重。日本就是把中国沿海封锁,中国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无法封锁的。所以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这是我们早就提出了的。 ”

时隔八十年,这篇经典著作读起来仍然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八十年前,中国在抵抗外来强权的斗争中,焕发了民族精神,进行了彻底的自我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中国革命不仅改造了中国,改造了东亚,也改造了世界。

八十年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来到了关键时刻,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顶住压力,为中国和世界赢得美好未来。

请关注本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BSFS_View),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