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今犹在,观察员们的“长安二十四时辰”

文/新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察大好河山,纵论古今兴衰,这支特殊的旅行团又出发了!

5月17日—19日,继上一次在鸭绿江畔重温抗美援朝英雄烽火的行程之后,观察者网“城市探索”系列活动来到了第二站,中华文明永远的故都——西安。这个团队由20名观察者网核心读者——“观察员”组成,在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长安二十四时辰”中,他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古今穿越之旅,零距离体验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巍巍武德。

“我就是工作和居住在西安附近的,”第一次参加观察员活动的小周一语道破这次旅行和之前所有旅行的不同:“以前和朋友们也来过很多次,但是大家都没有这样的知识体系,所以也是走马观花而已,基本上靠蹭导游。而和观察员和观察者网的编辑一起出来玩,体验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用每次观察员活动必到的资深老粉“泡面炒饭”小姐姐的话来说就是:“和我看着舒服的人一起出来玩儿,心情就会很好!”来自北京的观察员“hummelvivi”说:“感觉这个团队大家都很和谐,知识层次也很高”。

500

观察者网就是这样一个把无论天南海北、男女老幼却共享着相似的兴趣爱好,有着共同精神内核与文化素养的好朋友聚集在一起的平台。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际局势,热爱中国文化,同时也是无话不谈的“工业党”和“军迷”。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无论你是“i人”还是“e人”,只要观察员聚在一起,你就是放飞自我的“欢乐人”,就都是无话不谈的知己。

不过,在跟随团队同来西安的观察者网军事栏目主编,观察员们眼中的“大明星”施佬的脑海中,这群观察员可都是十足的“e人”。

在集结日下午的第一站行程中,大伙儿参观了西安一处比较小众的“宝藏博物馆”——西影电影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坐落在有60余年历史积淀的西安电影制片内,在这里,可以看到承载着中国电影灿烂星辉的一卷卷老胶片、曾经出现在众多民国电影、抗日剧中的老爷车,更有意思的是电影博物馆里设置了还原《大话西游》经典场景的沉浸体验区。

500

《大话西游》系列不仅是承载着80后一代青春记忆,奠定周星驰艺术地位的经典“港片”,更是香港电影北上和内地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先驱和经典案例之一,大西北苍凉雄浑的外景和内地优秀的电影人(比如在《大话西游》系列中扮演牛魔王的“关羽”陆树铭)的加盟都让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在这样“沉浸式”的快乐氛围中,观察员们也开始了快乐的整活儿,迅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给施佬现场“黄袍加身”,成就了此行的施佬三大名场面之一。面对此情此景,“权力无限”的主编大人也只能摇着头感叹道:“i人就是e人的玩具啊!”

500

500

第二天的行程可以说是一场“军工穿越”之旅:上午,观察员们来到了西安兵器博物馆。在这里陈列着我军的兵器工业从1931年官田村的中央兵工厂的两百多把锉刀,4个打铁炉起家的筚路蓝缕,到一步步开创了中国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从战争烽火中的“万国牌”装备到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接受人民检阅的全国产装备——多种型号的59坦克此刻正紧紧伫立在博物馆外的草坪上诉说着这段历史。

500

尤其激动人心的是展馆内展出的近年来我军最先进的装备等比模型、高科技武器装备体系介绍和多种先进武器配合作战消灭敌方复合式攻击的演示动画。如果要说这个世界上最励志和辉煌的“创业史”和“逆袭故事”,那上榜的必须要有我们的人民军队和中国军工!

往事越千年,中国的军工基因和尚武血脉可以说是刻在民族的血脉之中的,如果你不信,参观完兵器博物馆后,下午大家造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烈烈军阵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0年前的大秦锐士军容严整,目光坚毅,他们手持最先进的弓弩和利剑,连同精巧的战车和健壮的战马,曾经横扫六合、席卷八荒,纵使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八百里阿房宫已化作尘土,这些承载着中华尚武精神的陶俑依然静静矗立在骊山的夕阳之下,告诉熙熙攘攘的游人,我们来过、我们战斗过、我们征服过。

500

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传奇的“冥冥之中”,正如记载着华夏文明曙光的殷墟甲骨被发现于八国联军隆隆炮声即将逼近的1900年,而兵马俑这支“祖龙”的地下军团也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一风云际会的特殊历史时期重见天日——百年变局中的中国人似乎从来不孤独,祖先坚定而温柔的目光始终在身后凝视着我们前行的路。

500

千年历史让人逸兴神飞,但更接地气的神往来自西安的美食。在这个被称为“碳水天堂”的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和烦恼是一把烤串、一瓶冰峰、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泡馍不能解决的?

在众人惊叹连连的大快朵颐中,我们快进到了“施佬三大名场面”之二——施佬三咥。第一轮给主编呈上的是色泽红亮、香气扑鼻、酸辣可口的一大碗小炒馍,吃完一份意犹未尽的施佬又点了一份西安特色——水盆羊肉。一手拿着外酥里软,热乎乎的馍,一手端着汤清味美,充满着动物油脂荤香和香料复合香气的羊肉汤,一口尚未过瘾,抬眼望去已经用餐完毕的观察员们早已拿着手机对准了这一场景,顺带还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这吃饭的仪式感直接拉满。

500

500

你以为这已经结束了吗?不,在回宾馆的路上,施佬同志深刻贯彻“来都来了”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吃了一个粉蒸肉夹馍。

今夜,还有此行的重头戏,“施佬三大名场面”之三——观察员们在施佬房间的“线下茶话会”,这次特别安排施佬入住家庭房,为的就是大家庭快乐地唠嗑。还有什么比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围炉夜话,天马行空地交流更有趣的事呢?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包袱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观点、自己所知道的信息。

“没想到我们这个团是卧虎藏龙,有的人的经历堪称传奇,一晚上听下来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00后观察员魏烨丰这样形容这个奇妙的夜晚。夜已深,房间里、走廊上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和快活的空气……

500

500

“长安二十四时辰”的最后半天,观察员们来到了当下全中国最火的博物馆——一票难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烈日下排起长队,数不清的孩子们在展柜前仔细端详一件件“国家宝藏”,真的不由让人感叹如今的“国潮”热绝非浪得虚名,普通的中国人越来越推崇中华文化,越来越愿意了解和学习国家的历史,年轻人越来越把民族的当成最潮流的来追捧,一种文化复兴的气氛扑面而来。

在如织的人流中,观察员的一队人马绝对算是最靓的仔,除了有观察员Zoe,用户运营负责人竹子和编辑新之都特意穿上了应景的汉服,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政委”的观察员“苦瓜龙”同志始终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义务为大家高举亮闪闪的信号灯和“暗中观察”的扇子,在拥挤的人潮中,抬头看着这面“旗帜”,大家就不会迷路。

500

陕历博自然也不会让每一个慕名而来的人失望,八百里秦川蕴藏的宝藏是华夏文明最精华的缩影:从“人猿相揖别”的蓝田人石器到记载着牧野之战华夏黎明的青铜利簋;从昭示着大汉“虽远必诛”赫赫武功的马踏匈奴石雕原件到传递着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长安万国来朝的三彩胡人俑……时代的气质、祖先的精神世界穿越时空通过文物的物质载体给后世的我们以震撼和启迪。

500

西方的罗马,东方的长安,是东西方文明永远不朽的精神图腾。何谓长安?它不仅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不仅是大明宫重楼殿宇和长安城的千门万户,它更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更在我们这个文明陷入低谷和危机时激励着人们不要放弃、不要沉沦、即使面对无数困难和冷眼也要奋起直追。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内心深处遥望的都是华夏的“山巅之城”——永远的长安。

“今天的中国人身上依然能看到上古中国人的精神和气息,就像汉唐的读书人都身带宝剑”资深观察员“光哥”如是说:“这次西安的城市探索之旅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了,文明究竟靠什么在延续。”

从鸭绿江畔到骊山脚下,观察者网城市探索在不断点亮新的地图,下一站观察员们将“游”向何处?值得期待。

500

特别感谢陕西省委网信办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去到陕西西安,感受古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热闹的“烟火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