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中美经济转型,印度的未来,几句话说明白。

1. 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并不同步,最明显的证据就是2000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2位数,但股市跌破1000点,因为中国正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机会,大规模搞工业化,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实体经济,搞出口经济,比如投资几百万建一个鞋厂,一双人民币50元的鞋可以在美国卖50美元,一个100万美元的订单可以赚1百万人民币,也就几万双鞋而已,而2005年我国鞋产量是80亿双。如果你有关系,搞工程,挖矿,就更赚钱了,2006年铜价都涨成啥样了。有那么多赚钱的生意,傻瓜才去炒股。我国2012年前其实全国都穷,资金有限,投资实体经济了,肯定没有钱去炒股,其实就是个跷跷板关系。2006年大牛市背景是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2. 今天的中美两国都在开始经济转型,所不同的是美国转向人工智能,因为美国在去工业化,整个工业就靠国防工业支撑,所以美国每次一打仗经济就开始飙升,当初小布什打伊拉克,经济增长率一下达到4%,现在俄乌战争一打,美国经济居然开始过热要加息。由于美国去工业化,整个经济靠服务业支撑,而美国的医疗,律师,娱乐,设计,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代替的。而中国除了要卷人工智能,由于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最明显的就是大家都在卷汽车,芯片,这是最后的战场,目前还没有完成,丰田那些传统汽车商还没有一家破产。而整个汽车,芯片产业链,都是重资产投资,需要大量资金,很明显,我们转型需要的资金比美国多,汽车,芯片,人工智能,都需要钱,我们还没有富裕到资金都去股市空转的地步。美国融资靠股市,所以拼命吹泡泡,然后拿融资搞人工智能。中国几百万家企业,股市才几千家,毛毛雨而已。中国融资靠银行,没有钱去吹泡泡。

3. 中国以前经济落后,不是老百姓没有需求,是老百姓买不起,归根结底是落后的工业水平无法用老百姓能接受的价格提供产品。2000年,就是50元一双鞋,对于老百姓也是很贵的。20多年发展后,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吃,穿,住上,和美国有差距,不大,肉10元1斤,吃不了多少了。衣服淘宝200元,质量很好,穿一年扔掉就是了,床上用品,几十元一套,一个月扔一套,一年几百元。鞋,现在都穿不烂就想扔,就是一年都穿不烂。房子,只要不去北上广深,也就那样。任何事情,想不清楚,你就用极限思维想一想就明白了,如果上海房价跌到2000元一平米,全国人民蜂拥而至上海买房,无人种田,所有人都饿死,对吧。所以北上广深的房价是特例,其他地方,成都老破小,几十万的都有。所以房子目前也就这样了。城市化接近70%了,人口也要下降了。没有什么搞头了。汽车几万块一台,农村都要堵车了,也就那样。

4. 中美目前差别在日常能源消耗上,美国月人均用电接近400度,0.1美金一度。如果中国电价1毛钱一度,三口之家1200度电,也就120元,完全可以办公居家教室24小时开空调了,走哪里都热水,汽油美国1美金一升,如果中国一元人民币一升,100公里10升也就10元钱,完全可以在离成都100公里的农村修个别墅,钢筋混凝土的,北京的就在河北修,不是美国的木板房。一个月油费500多元,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考虑中国人多地少,路上堵车停车会是大问题,看来还是比不赢美国。1元油费,那些上海年入100万的律师,金融人士,企业高管,可以在安徽修别墅,开直升飞机上班。能源这块,石油天然气,中国先天不足,美国太厉害。没有办法比。为什么美国GDP飙升,以前是进口国,现在是出口国,一来一去几千上万亿美元,在美国国内循环一圈,就增加几万亿GDP。我们有煤炭,其实现在看也不多,还脏,不敢大规模用。能源和美国差别太大。

5. 我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首先必须考虑能源的问题。人每天输入大米白面,然后输出工作娱乐。工业社会,输入石油天然气,输出工业产品、现在看唯一办法就是聚变发电,不过任重道远.

6. GDP的购买力平价算法,代表实力,实际汇率,代表权力。我们如何拥有自由的向美国,欧洲出口汽车,芯片的权力,然后廉价购买美国的石油天然气,是个问题,而不是目前这样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很显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解决。

7. 中国股市,目前不会吹泡泡,但是汽车产业链,芯片产业链,会有部分大牛股。消费,医疗,一直都有大牛股,远的如茅台,最近的如新诺威,但要选对时间,低点买。如果高位买,巴菲特也救不了你。

8. 现在印度发展很好,有的人在焦虑,有的人在贩卖焦虑,看上面的分析,你会明白,印度的发展,也就那样,没有什么惊艳的。现在印度人消耗那点粮食,也就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一天在流水线干12个小时,那点粮食不行的。还有能源,现在石油天然气多贵,印度工业的成本根本无法解决。而且欧美市场由于通货膨胀,老百姓没有多少钱了。美国会转移部分订单到印度,但是长期看没有任何成本优势,资本家又不是活雷锋。印度会通过修路发展部分经济。但是路上的车,也许不会有那么多。中国人石油贵,印度人只会更贵,更舍不得开车。印度会接受美国转移的部分订单发展,但是美国不会再犯同一个错误了。印度也会发展纺织业,但是不会和我们竞争,而是孟加拉国。如果我们的全产业链的纺织业帮助孟加拉发展,印度的纺织业只有死。孟加拉1亿人口,可以的,当初日本也就1亿人口,打的整个欧美汽车电子半导体纺织业溃不成军。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