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师个人道德作为约束的培养模式,一言堂的模式需要变革

【本文来自《“学生集体患癌”疑云下, 一个更蹊跷的矛盾令人深思|文化纵横》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部分人总以为说的导师关系是学生不干,原因总喜欢找学生。现在很多理工科,特别是工科,有很多大组都是老板与员工模式。老板别说不指导,一天恨不得从早控制到夜里。但是这里面指导科研的多么?大部分是交待“公司”任务。

你以为是“科研时间为主,赚钱任务为辅?”,实际上是反过来。很多老板看的明白,我已经是教授我科研搞的再好,能有上升的空间吗?既然不能再进一步,不如好好搞钱。搞钱一个人肯定不行,那肯定要有一个团队,赚钱是不是主要找社会上人?肯定不行,社会上的人好管理吗?好控制吗?负责任吗?让自己省心吗?从早控制到晚一年365,人力成本咋办?以至于一些甲方项目卫生打扫,设备安装,以至于拧个螺丝都得咱们研究生博士后们亲自上,还得名其名曰“锻炼”。

很多团队和公司一样,还算扁平化管理,有中层管理者。中层不仅要满足顶层老板赚钱目的,还有自己额外接的活,没有编制的还有一定的科研需求。这些任务最后就落到中层下面最辛苦的廉价劳动力了。既要干好大老板的活(当然干的好不好大老板也是看不到的,全凭中层领导说),也要当好中层领导的全职跟班,全心全意服务好他。如果某些时候这些劳动力没有服务好这些老板们行吗?不好意思,你科研想不想做了?你毕业控制在谁手上?当然你以为底层劳动力就受这点压力?too young! 感觉你最近干活效率不大行呀,给我看看你最近科研有没有进展,科研怎么还没有动?时间去哪里了呢?怎么毕业呢?怎么又花钱呢?正常还会有更多人身的攻击。这时候也许会说,明天开会讨论一下你的进展,你以为开会的时候真的是讨论学术进展?too simple! 

大老板控制着资源,大老板的跟班们服务好顶层跟着享受资源,实现自己的职业稳定。底层的劳动力有些也会去学校,有一些人即使他们学生时代对老板厌恶非常,逢年过节,时不时也要给团队老板们寄一些特产礼物,因为他们也想分羹一杯。

要知道很多学生读研选择的是学校与专业,特别是读到博士研究生的人,当初要是没有一点科研抱负会选择读书这条路吗。最后的收获冷暖自知。

这里面最苦的劳动力应该是博士研究生,因为老板不会卡硕士毕业,否则他招不到干活的学生,硕士生也完全可以和老板搞掰,因为老板对他们掌控的更少。

当然这批最苦的劳动力里面不包含一些有背景的学生,他们可以安心搞自己的科研,没有以上糟心事。

========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授们喜欢搞产业,很多理科的教授也加入进来。以导师个人道德作为约束的培养模式,一言堂的模式需要变革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