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历史更是一面镜子,有历史的国家可以行的更远更稳”

驳“历史更是一面镜子,有历史的国家可以行的更远更稳”

杨瑞华(男)

【共和国同龄老三届红卫兵知青安庆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机修工下岗观大商店业主兼咬文嚼理》主辩《观大科学生活》主讲

 

事实证明:看淡历史这面镜子,甚致抛弃历史这面镜子的国家可以行得更远更稳!——看重照历史镜子的国家都跟在抛历史镜子的国家后面追!

新加坡作为一个只有60年历史的国家,却成功地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正是因为他们在建国之初就抛弃了历史的镜子,并将发达国家作为借鉴和学习的对象。这种做法可以被视为科学照镜子,因为它注重对现实世界中已经取得成功的模式和经验进行学习和应用。

可以说,那些抛弃历史这面镜子的国家更容易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能够从其他国家成功经验中吸取教训并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反,那些固守传统、只盯着历史镜子看的国家往往会落后于时代步伐,并难以跟上其他先进国家的发展进程。

因此,在当今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世界中,抛弃历史这面镜子并不意味着对过去一无所知或毫无尊重。相反,它是基于对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帮助国家迈向更远、更稳定发展道路的一种智慧选择。

马斯克作为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和科技创新者,更是不知道历史是啥——如果他象中国人这样看重历史——他的科技创新水平也就是中国人创新水平的高度

其实中国人现代科技水平也不是照历史镜子所致,也是照人家的镜子所致!

“钱学森之问”是问为什么我们国家出不了杰出的科学家?

也可以这样解答——是因为中国人特别以历史为镜,这就导致:思维僵化的按历史规范进行!

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于依赖历史也会成为一种束缚和限制。

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在探讨为什么我们国家很难培养出杰出的科学家。他认为,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深厚的崇拜和尊重,这使得我们往往只追求传统认可的成就,并且对于突破传统框架进行创新缺乏勇气和动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顺从、遵循规范和尊重权威。这种思维模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教育、科研等。在教育方面,学生们被灌输着应该背诵经典、模仿前辈的观点和方法。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往往只能按照历史上的经验和规范去解决,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社会对于科学家的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传统上,中国社会更加重视文人而非科学家。文人被视为有才华、有修养的代表,而科学家则被认为是理论家、实践者。这种观念使得科学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相对较低,从而影响了年轻人选择科学研究的动力。

此外,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与世界顶级科学家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限制了我们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打破思维定式,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教育系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同时,社会应该重新评价科学家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年轻人选择科学研究的道路。政府也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吸引顶级科学家来华工作。

只有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环境,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杰出的科学家,推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行得更远、更稳。历史是一面镜子,但我们不能被束缚于其中,而是要用它来反思、启发和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

2023年8月5日记于观大工作室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