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支持小微企业和全民创业,但更要为所有适婚适龄的新婚家庭和第一胎家庭发50万

中国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被诸多专家解读为经济增速减缓和人力竞争力下降的元凶,并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械化产业来降低产业为人力成本上涨所承受的压力和人力短缺的冲击,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简单的经济和政治学概念,我们知道,只有人产生了需求并愿意为需求付费,才产生了生产需求和生产实质。这也就是说,钱只有依附于人的消费才会创造实体生产和引发产业扩张及技术升级。

我们假设没有通货膨胀,或者你可以理解为利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就不需要付利息,那么经济总量的增长就只会依存于人口总量的增长。每年新增的人口的需求引发了实体和服务业的同步增长。但如果这些新增人口尽管有需求但没有足够的收入为需求付费呢?那么就会造成实体和服务业的过度扩张,即产能过剩。那如果出现人口数量下滑呢?那么产业就需要被迫降低产能,并精进技术和质量来赢得尽量多的消费行为,并存活下来。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过多而产能不足时,这个地区的人类一般会通过竞争来抢占既有产能。当一个地区人口不足而产能过剩时,这个地区的人类一般会通过贸易来输出产能。

当人类不再为食物资源不足以养活地区人口而担忧时,战争停止了。当贫富差异和收入水平不足造成消费萎缩时,食品的需求依旧存在,但工业化国家就产能过剩了。

尽管有极富人群的存在,我们依旧可以将全球人力成本等同于全球消费需求总量,即实体经济总量。因为货币地区内极富人群财富的持续累积(不完全消费),地区消费需求总量在减少。这反映在货币贬值、高端商品精益求精而低端商品极力削减成本的两极分化、就职竞争压力和工作强度压力的增加、商品趋向中高端定位和基本需求商品供给的减少、新生儿出生量的减少、(内需)实体经济萎缩、社会政治由民主公正转向经济利益等诸多现实问题中。

如何破局?一条路,寄希望非极富人群能与极富人群竞争并划分到部分资源用于消费。一条路,在社会政治由民主公正转向经济利益前,利用税收再平衡增加人力成本总量。一条路,与其他地区竞争并划分该地区极富人群的资源补给本地区人力成本总量。最后一条路,将过剩人口输出去其他地区,利用殖民和流放填补低收入人口的生存需求。

回到标题,发展小微和万众创业是和地区及全球极富人群竞争,争口饭。为所有适婚适龄的新婚家庭和第一胎家庭发50万是让劳动力替换和产业升级不至于快速压缩消费总量和刚需,让适龄青年和小微实体产业还有繁衍的欲望和活下去的需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