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规划有多条备份线路,沿途国家没有哪个是不可以替代的
【本文来自《哈萨克斯坦改革之后将走向何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目前中欧班列西通道已有北疆的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两个出口了。
不过由于原苏联地区的铁路轨距与中欧的标轨不同,所以目前的中欧班列中途还需要经过两次甚至三次换轨(伊比利亚半岛轨距与欧洲大陆有所不同)。
新建的中吉乌铁路则将通过南疆的吐尔尕特山口(吉国倾向的北线方案)或斯木哈纳山口的伊尔克什坦口岸(中乌倾向的南线方案)连接吉尔吉斯斯坦。
而且据称中吉乌铁路将采用与中欧一致的标轨铁路,如此建成后将大大加快通行效率,便利跨国经贸往来。由于中欧班列西部通道的南线超过10000公里中,只有经过中亚的2000多公里是用的宽轨,两头的中国、伊朗、土耳其以及欧洲大陆国家使用的都是标轨。因此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政治宣示作用:中亚正试图逐渐摆脱俄罗斯那令人窒息的“慈父”之爱,投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循环。
而如上图,中亚五国境内有现成的原苏联铁路网,建设运营均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
之所以中国宁愿坚持翻山越岭凿穿帕米尔高原修建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中吉乌铁路,也要绕开通过哈萨克斯坦里程并不长多少的既有铁路,不仅是由于这条线路更短的原因,还有需要为中欧班列规划预留多条备份线路,使得中途没有一个国家的线路是不可以替代的。
未来中吉乌铁路还可能对接伊朗倡议连接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的“五国铁路走廊计划”。
另外,还有规划从红其拉甫山口通往巴基斯坦的中巴铁路,以及中欧班列真正的南线即经过南亚连接东南亚的“泛亚铁路”,并与中吉乌铁路一起将延伸进入中东与非洲地区。
相关规划一旦全部实现之后,南疆的喀什将成为东西方的交汇点和中亚这个世界岛心脏地带的中心枢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