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复兴的延伸思考: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该如何表达

思想文化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否则就容易被一刀切地打入落后的二元对立中去。我们一些同志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够,文化感不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就不深入。

明明抓到了其腐朽的一面,但总不能精准靶向地找到问题之所在,最后只有凭空搬出个现代化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刀切,其后果自然就是引得两个群体犹如在WOW南海镇一般愉快地野外群体PVP。

500

批判一定要深刻,同时有破也要有立。最近就儒家一些观念的反思以及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使我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现代化的思想文化逻辑

对于现代化动态理解,我有了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点:

1)任何现代化都不是无根之木,背后有着其传统文化的演化过程。

2)现代化的思想文化之演化规律,存在着一定的普世性,本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应该遵循这种规律

第一点:

说的是因地制宜的文化发展规律。最近河南大水让我感触很深。因为鄙人在德国待了也有十余载,从未见过什么重大的自然灾害。虽然今年德国发大水了,但其程度跟长江黄河流域每年的泛滥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且间隔时间极长。

我记得上一次欧洲发大水还是2005的事情,当时我在瑞士琉森,亲眼目睹了让欧洲人民惊恐万分的,没过了脚踝的“洪水猛兽”。

500

说真的,欧洲这块地方与神州大地相比真的是个福地,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她可以长时间保持类似于中世纪那种松散的“一座城堡一个国”的格局,连国与国之间的行为一致都需要靠宗教来完成。

500

因为自然环境的优越,所以小政府就具备了存在的基本条件。大家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田园牧歌,关上门来自扫门前雪,偶尔响应一下罗马教廷的号召,去中东抢抢粮食,惬意得很。

反观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就真的不容乐观了。

长江黄河千年以来泛滥不止,这种泛滥与尼罗河那样周期性很明显的泛滥有着本质区别,那是一言不合就洪水猛兽的节奏。在此种环境下,人们对治水救灾的需求就变得无比的大。

应对周期不稳定的洪水,松散的田园牧歌自然是行不通的,毕竟田园牧歌经不起大洪水的冲击。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个能组织其救灾工程的大政府。

很有趣的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就是在大禹治水后建立的,可见治理自然灾害是中华民族形成王朝的底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人心向统的根本原因之一。

500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政府也自然成了中国有根可循的政治文化。

讲上面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任何民族的生存逻辑都是时间上的连续性的,除非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否则这种逻辑就一直存在。

而传统文化生于这种逻辑,长于这种逻辑。即便是现代化的过程,它也仍然与这种逻辑相重合。

毕竟,其发生改变的核心变量---生态环境没有变化,就很难出现所谓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断层式的改变。

第二点: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讲,现代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普世性。这种普世性可以简单地归纳为:

1)社会治理结构的扁平化---民主

2)个体表达的舒畅度---自由

3)多元共存的包容度---开放包容

这里所说的自由、民主是纯概念,千万不要跟西方在其普世价值的推广中所提到的,双标色彩浓烈的自由民主联系在一起。

比如对于民主的理解,西方提倡小政府,但没有削弱社会中间商(在美国就是大资本)的作用。这显然是在扭曲民主的本意,属于传销忽悠话术,可抬出去阿鲁巴致死。

真正的民主,并不是化小政府为大政府,而是将中央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结加深,交流途径简化,即弱化社会的中间商阶层上下通吃的局面,让中央政府能直接惠及民众---这也是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本土化思维延伸出来的民主。

在这种演化趋势里,中央权力会变得越集中,即大政府的特质被稳固;但社会治理结构会变得越扁平化,即地方权力削弱。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繁,需要中央政府频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来说,这才是属于我们的,不同于西方传销忽悠的民主之道。

自由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不是西方那种个人主义的自由,而是带有天下观的中式自由。

这种自由是以整体论为基调,以天人合一的生命情感为底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00

不过无论中西的自由观,有一个明显的共性却是存在的,那即是在政治层面都是反官僚主义的。

只不过这种官僚的对象有所不同,在东方是打倒儒家中间商,在西方则是将教会的权力削弱。

多元共存则是另一个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利坚因为深受宗教思维与资本扩张逻辑的影响,将团结全人类的方式实践为了单一的传教。这与我所理解的,带有王道色彩的文化输出是南辕北辙的,其问题也在不断显现。

说完这三个基本点,我们可以回看一下东西在思想文化现代化上的关键节点,想必会有所得。

对于中国来说,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一系列行为背后反应的是一个社会对于打破其中间商的革命热情。类比到西方就是马丁路德在维滕堡的那次对天主教的公然开炮。

500

东方的儒家士大夫,西方的天主教会,在其各自所属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都充分地扮演了一个社会的官僚阶层的角色。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请来了德先生赛先生,请来了马克思主义。而对面则直接将基督教分成几大块,其中新教作为一个全新的、洋溢着现代化色彩的基督教分支,全面支撑了西方后来的工业革命。

虽然我一直批判新教伦理,认为它与资本主义媾和之后对人的生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摧残。但不得不说,与天主教的腐朽与官僚气息相比,新教在马丁路德那个年代简直是初萌的明光。

毕竟天主教之腐朽,从如今欧洲遍地的教堂就可以窥见端倪。而大量的社会资源被一个腐朽的阶层拿来修教堂,树圣象后,其能够提供给现代化、工业化的资源自然是被压缩了。

对此,针对这个腐朽阶层的革命在文明向前演化的推动下就必然会到来。

同样是要解决类似的官僚问题,把一直盘踞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中间商给拿掉。中国经历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革命,对于儒家中内卷内耗的一面进行的深度的批判。

虽然这种批判本身在实践层面变了味,造成了很严重的社会后果,但总体来看算是为中国下一步全面开放奠定了相对合理的社会结构。

500

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演变趋势

如上一节所述,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反政治中间商的过程。而互联网技术革命则加速了这一进程,使这种趋势不仅停留在意识形态中,更多地融入到了实践生活里。

互联网技术的几次跃迁,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门户网站时代:

人们依托于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这种社区,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意见领袖,大家从意见领袖那里了解信息与知识,不时在兰州烧饼兰州好人之间反复横跳一波。

500

但这个时候,人们虽然上网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前互联时代的,在互联网扁平信息量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对中心信息节点的依附度依然很高。

社交媒体的时代:

互联网的第二个时代以微博、知乎首当其冲。

这个时代与前一个时代不同的是,之前那些神龙见尾不见首的楼主变成了有名有姓的大V。高高在上的明星大V门走入了寻常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跟他们互动,而大V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公知就是这波浪潮的独特产物。

500

因为互联网将大V们推到了台前,这使得已然被打倒的孔家店开始在某些人心中蠢蠢欲动。

这些人不好好地思考思想文化该何去何从,该怎样才能辅助中国完成现代化,抵御西方的精神殖民,反而打起了成为新的社会中间商的主意。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准中间商们无外乎举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慕洋公知的“自由主义”大旗,另一面则是一些泊自夷湾的,包裹着民国风的新儒家大旗。

当然,在公知时代,自由主义大旗盖过了一切,民国风也不得不拿着自由的外衣给自己涂脂抹粉。

但究其本质,一不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谋大计,二不为服务人民做实事,都是奔着当新时代的中间商去的,这点可谓是不分东西地传承了传统社会的糟粕之精髓。

自媒体时代:

可惜这两个流派都遇到了一个更为尴尬的事实,那即是互联网的第三个时代来临了---自媒体时代。

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像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万年酱油老农民也能给自己弄个V,并且在观网一隅发表些碎碎念。

个体的表达随着自媒体的爆炸喷涌而出,知识的门槛在变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讲,观视频的各位大佬也是有一定历史贡献的,他们把普通人了解政经相关的知识门槛变低了,同时又输出了高质量的节目内容。

500

与传统的向大众灌输知识的行为不同,这种将思想武器送给老百姓,对其进行武装的行为更符合自媒体时代的精神---即是人民战争的精神。

在当惯了中间商的传统知识分子眼里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

按照他们的逻辑,这群乌合之众就应该好好从事生产工作,最多念念佛经缓解一下被卷残了的心。但没想到互联网革命打破了普遍的信息垄断与表达渠道垄断,使其具备了挑战这些中间商地位的可能。

在我看来,这是大势,而这种大势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恰恰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现代化表达。也是教员眼中对于人民主体性的洞见。

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00

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当代的,自诩为社会精英的人该去思考的事情。

吴晓波式的精英主义到底落后在哪里?其本质是违背了人民作为推动历史发展主体的根本事实。

这种事实在前互联网时代很模糊,可以通过信息差去弱化。但在互联网时代却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迫使我们的舆论管理不得不正视这一历史规律。

从回形针的退网到吴亦凡的大碗牢饭,人民在舆论事件中的主体性越发地突出和明显。

500

当代的知识精英们应该摆脱造神的饭圈困局,将自己化为一个敢于俯首向普罗大众输送思想武器的孺子牛,武装他们,让他们在舆论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也是我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领会到的,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演化趋势。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个体的自主性越来越高。

于此,把老百姓当成傻子,当成乌合之众的舆论治理手法将失去其效益,甚至会取得反效果。

望我们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客观性。

新时代的文化复兴布局

500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道家思想的三要素。在这里必须再细化一下,以免被误读为只推崇道家思想。

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是多元的,诸子百家皆有其现代化的价值。

道家与法家作为王道之学,是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内核。同时道家思想具备一定的哲学高度,可以作为思想文化的底色来用。

具体的,如我在《马督工,关于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这点,其实可以这么去》一文中所言:

阴阳解决辩证的问题,三生万物为解决复杂思维的问题,逍遥游解决终极自由的问题。

这里的概念有一定的形而上的哲学高度。所以并不是说道家思想就囊括了方方面面,而是作为思想文化的底色,在这三种底色的基础上,无论是儒家、还是其他家,都可以融入其中。

佛家的价值之于当代在避卷,我发现这对文艺青年特别受用。

早年影响了新概念一代小布尔乔亚作家的安妮宝贝在成为一名母亲之后,选择了用佛家思想来避卷。

我现在没事会看看她的公众号,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比被西方自由主义影响的小资,这种受佛家熏染的小资演化出了不同于西方那种追求“公民政治权利”得有些妖魔化的中产阶级图景,反而生出了一种与万籁同寂的宁静之美来。

儒家的价值在于修身与齐家。

儒家的思想在修身与齐家的范畴内还是挺好用的,听王德峰老师讲讲王阳明心学,颇有一种内心开悟了的感觉。

而儒家的家庭文化只要不魔怔,反倒是可以孕育出人最基本的社会情感。

在这里我们不去提所谓的二十四孝,这个属于极端案例。

我们说说儒家在家庭文化上的现代化呈现,即抛去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家人的生命情感会奠定一个人在社会里与他人相处的情感状态。

500

说得通俗点就是,家庭对于现代人的情感养成仍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些在成年之后有心理问题,甚至走向犯罪道路的人,多半家庭是不幸福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其心灵自由度的根。拿掉父母的情感纽带,用纯粹的社会化抚养去替代,那么培养出来的多半都是生命情感千篇一律的工业品。

当然,儒家的价值应该止于修身与齐家,一旦上到治国平天下的时候,中间商的BUG就出来了。这点我在上一篇《这两天我又思考了一下,发现儒家的天命观在实践层面其》评论里具体阐述过,在此就不多言。

墨家思想的价值被很多人忽略了。

最早图像化地接触墨家,是在玩《轩辕剑4黑龙舞兮云飞扬》的时候,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墨家那么多机关人,好酷。

500

而墨翟阻止公输班的故事又让我感受到了墨家基于“兼爱非攻”所延伸出的那么一丝类同于刺客信条兄弟会般的感觉。

可以说,墨家身上呈现出的高度组织性与高度的政治独立性构成了一对特殊的矛盾体。它既不愿意像儒家那样去当中间商,去做皇权的附庸,也不愿意纯粹追求个人的享受,反而拥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这与西方那种反对大政府之后就一头扎入个人主义的漩涡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有着本质的不同。

可以说,墨家既反官僚,又反自由主义。一方面不做社会中间商,盘剥底层民众,另一方面不做资本走狗,有自己的大理想。

而我始终认为,墨家思想可以作为在当下直接跟西方自由主义刚正面的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不单是我的臆想,更是已然在发生的现实。

工业党应该把墨家思想作为自己文化的根

这也许是一个暴论,但请听我说说背后的逻辑。

首先,官僚主义是治理结构复杂之后的通病,这个通病是世界性的。而西方在舆论攻势上,凭借其小政府特征(这种特征是其生态环境决定的,文章开头已经阐述过),针对官僚主义本身,祭出“自由主义”这面大旗。

500

不得不说,自由主义对官僚主义的攻势是极为有效的,这点从苏联的解体身上就可见一斑,中国一度也被这种攻势给打残了。

归根结底这是儒家思想为主体的社会文化无法抵抗来自自由主义的攻势,或者说,在自由主义面前,儒家因为其当中间商的惯性,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慕洋公知们用德国下水道,日本夏令营这种极其愚蠢的宣传手法,轻而易举地攻陷了我们的舆论阵地。而这种现象所激起的一股中坚的反抗力量,正是工业文化与工业党。

说得通透点,因为儒家无法守住这个阵地,那么这些以围绕技术发展造福人民的实事求是的工业党人就站出来,用他们的方式去对抗自由主义的进攻,他们怼西方那套,也怼儒家腐朽的那套。(这也是为何马督工老是拿着传统文化说是,老是对孔子像有一种莫名的不爽,其实他的情绪是有源头的,只是他没有分清楚具体的问题出在哪。)

在工业党人看来,这是现代化与传统的较量,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千年前的儒墨之争于当代社会的再度呈现。

500

为什么我认为工业文化与墨家思想一脉相承?

首先,从直观上来看,技术宅形象能很好地将工业党与墨家联系在一起。不要看不起这种直观的相似度,因为它往往具有较大的传播学价值。

500

500

其次,无论从“非攻兼爱”的核心思想,还是其自身的苦行僧般的组织形式来看,墨家并不认同西式自由主义价值观所呈现出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小布尔乔亚情怀。

这说明墨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且不以满足自身欲望为奋斗目标,而是能够为了更大的理想去压抑自己的私欲。

这些特质在工业党身上都有。

最后,基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工业党们对于文化天然的中立,恰恰使得他们不容易像公知那样有着强烈的成为政治中间商的冲动。

这就跟墨家始终以游离在各大诸侯国之间搞制衡一样,其实也是技术宅的一种共性。

工业党与墨家的渊源,有相似性的实,也有历史轮回的虚。

归根结底是因为墨家思想作为中华大地上,基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源生文化,其始终在中华文明的基因里,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呈现罢了。

在当下这个局里,墨家思想具备弥补儒家缺乏应对西方自由主义攻势的可能。

因为墨家同时具备反官僚主义与反自由主义的特点,这非常适合中国这样一个需要大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有需要对官僚主义不断进行鞭挞的国家(所以说只有源生文化最懂自己)。

这就与西方小政府逻辑下,反官僚主义但又极端崇尚个人的自由主义区分开了。

我在玩《刺客信条》时经常思考一件事情,那么就是兄弟会如果放在中国,哪个团体最适合它呢?现在想来还真只有墨家。

但墨家对于兄弟会是具有更新换代效果的。因为中国特殊的国情(即需要大政府和一定的集体主义观念去应对频繁的自然灾害)会教会独行的刺客们抱团,去理解集体与个体的辩证性。

500

届时,兄弟会那句经典的台词:“行走于黑暗,服侍于光明”后面将被再加上一句:

“非攻兼爱,以战止战”

可以说,墨家一出,自由主义传教将真正只能靠饭圈度日。当然我不建议杠精们拿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来硬套今天的工业文化,我认为这是书呆子的行为。

莱布尼茨说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文化的应用层面不是去抠概念,去做经学,而是用艺术创造这种高度联想的思维链接方式去打通时间的障碍,让古代的精神与现代相通。

就像墨家自身一样,从最初的非攻兼爱,到秦统一六国时期的以战止战,思想文化的发展向来都是动态的。

我们今天的工业党亦是如此,他们有着用技术造福于人的大理想,但面对山巅之城穷凶极恶的白头鹰时,也有以战止战的旷世豪情。

我想,有了文化之根的工业党们,一定可以愈发地枝繁叶茂。得到复兴和发展的墨家思想,一定可以助我们在文化战的一线将西方的自由主义彻底击溃。

500

避卷是文化战的底层逻辑

500

卷所在,心无宁,无宁之处生事端。

当代的中国社会,应该从宏观层面为老百姓规划一个避卷的空间,减少卷的负担。而微观层面上,要引导老百姓不被消费主义等多重资本因素所操弄。

这也是为何我一直在思考乡村振兴的价值。从《雾山五行》、《一人之下》等原创作品里我看到的是我们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潜力,而从《原神》身上我看到的是我们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实战能力。

500

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迎来一个属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春天。而届时,思想文化要进一步深入地发展,大城市这个动侧就会对其造成束缚。乡村振兴所带来的静侧效益,恰好能与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匹配。

思想文化产业+生态康养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基础产业结构,与大城市的工业体系相辅相成,形成我们独一无二的城乡动静二元结构。退可让人民安居乐业,不用被卷得心浮气躁,进则可爆锤对面的文化殖民攻势。可以说稳得不行。

无论城乡之间的利益纷争有多复杂,我们大方向上把握这个原则,总是没错的。

避卷是实现思想文化复兴的大前提,底层逻辑。如果人们依然留在大城市里卷,那么再好的思想文化构建都很难起到理想的效果。国家越来越有希望,年轻人却越活越迷茫的客观现状极容易被西方自由主义攻势所利用。看看49中门口那些白花战士吧,从逻辑上来说,这些人傻是傻,但从生命情感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一个卷之世界的卷之体验,好歹也有那么些个真实的地方。

所以,避卷,避卷,避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无论你是市民下乡避卷,无论你是城市居民往郊区避卷,甚至你支身前往非洲避卷。只要你切身地做出避卷的行为,那都是好样的,都该给你点个赞!

500

结语:

对于文化复兴来说,这是一个赞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文化复兴的话语并不是掌握在少数知识精英的手上,而是在广大人民朴素的生活实践中。

中间商必然会没落,历史终将被人民所书写。这是无论多少个吴晓波信心狺狺狂吠也不可改变的大势。

新时代的我们,无论身居何位,身兼何职,请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并看到普罗大众身上的无限可能。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为圣人,天人合一不是通往天堂的赎罪券,它是深邃而又朴实的民本思想的结晶。

就这点而言,西方舆论之攻势必败,中华民族之香火必兴。

最后,戏雕流程走起,嘿嘿嘿!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