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电车难题还是天下情怀?

有幸在大年初一看完了《姜子牙》,总的来说,这部因疫情而跳票的电影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期。

500

毛病嘛,自然是有的,比如四不像牺牲的剧情就铺垫得不是太好,有些强行煽情的味道。

我想如果导演想煽情的话,可以这么去表现:四不像为了下界陪伴姜子牙,选择了自我封印。而这个封印必须等姜子牙重回静虚宫才能解开。如果要提前解开,则须付出生命为代价。而后来姜子牙陷入危机,四不像为了救主,最终强行开启封印,最后殒命。中间还可以穿插一些姜子牙跟四不像的羁绊,这样泪点绝对是满满的。

500

同时,关于天尊为何要将九尾与妲己用连心锁绑定,为什么天尊一枝叶片就可以灭了狐族还要把事情搞得那么麻烦。导演并没有讲太清楚,因此留下了逻辑的漏洞。

这点其实可以如此解释:天尊的力量无法解决狐族,因此需要连心锁对其进行削弱,这样才能通过天降神钺将其诛灭。而连心锁应该解读为九尾附身妲己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与天尊诱骗九尾助她祸乱商朝对应上去。

500

不过抛开这两个的问题,整个故事无论是从画面表现力,音乐的搭配还是主题的升华都达到了应该有的水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知乎上仍有大量差评,甚至有人批评《姜子牙》是披着封神榜的皮,行白左思想之实。这就不得不让人说上几句了。

1. 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是个伪命题

贯穿全剧的,属于姜子牙的思考。那即是救小九还是救苍生。

这个表面电车难题也让不少人认为姜子牙就是那种“高墙与鸡蛋话术”下的,带有白左色彩的反威权电影。

500

然而这一切能够成立的底层逻辑,是小九与苍生之间具有不可避免的对立的关系。

然而,小九真的是与苍生相对立的吗?

按照天尊的说法是。

按照观众的理解,也是。

但如果仔细看懂剧情的话却会发现,所谓小九与苍生的对立,不过是天尊为了圆自己骚操作而编出来的谎言罢了。

为何?因为这个天尊,他不太老实。

剧中不止一次出现“神仙也会骗人吗”的疑问,其实就是在暗示观众,天尊的话里也会夹带私货。

500

关于狐族,天尊让姜子牙或者说世人看到是:这是一个惑乱三界的妖族,因此为了消灭他们,即便牺牲无辜之人,也是在行正义之事。

也就是说,这种正义性是支持“神”做出牺牲无辜之人的底层逻辑。

然而讽刺的是,直到最后姜子牙才看明白,这种正义性不过是天尊伪造出来的罢了。

真实的情况是:天尊为了稳定三界的KPI,对他眼中的潜在威胁-狐族使了诈。骗九尾说只要把他搞乱商朝就可以升入天界,结果背信弃义,镇压狐子狐孙,这才逼得九尾报复社会。而天尊则正好利用其被逼出来的恶行,加以正义之名将其诛灭。

特别是他最后还欺骗了姜子牙,以小九可以在归墟转世的谎言诱出九尾以及狐族冤魂予以彻底消灭。

可以说,从一开始下套将小九入局的天尊,其本质上的动机,就是为了方便自己能轻松管理三界,而强行对尚可教化的狐族进行了种族灭绝,还讲这种行为粉饰为拯救苍生。

那味道,像极了某些殖民者屠杀驱逐原住民后,还将这种行为美化为给未开化之地带来文明。

也像极了某些为了完成KPI而一刀切的行政措施。

总之,小九与苍生的对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就是天尊拿来忽悠人的,这就无法构成所谓电车难题情况下二者必须选择其一的苛刻条件。

故而,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情景就无法成立,反而“信自己还是信天尊”这个才是《姜子牙》里最真实的情景。

500

2. 西式白左,还是中华特色的人文关怀?

2.1 斩断善念就是成神之路?

救一人,就是救苍生。

这听上去就像是白左一般的圣母情怀。但仔细想想,《姜子牙》所表达的关于人文关怀的思想似乎又不那么西方。

在静虚宫内,天尊告诉姜子牙,要斩断自己的善念,才能成为神。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大致是,不能被凡人的感情所左右,要最效率地以神之名,行卫宫切嗣之事。

500

这听上去似乎无可厚非,抛开天尊纯属大忽悠的前提,我们就中国特有的文化层面来讲讲,东方文化中的神性是否必须要斩断善念才能抵达?

《圣经旧约》中,“上帝的选民”初到迦南之地,大军攻打耶利哥。据《约书亚记》的记述,这次攻城六日围城,第七日,先知约书亚以上帝之名,以城中一切都要献给上帝、必须彻底毁灭为由发动总攻。城破之时,上帝的选民将城中所有的,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驴,都用刀杀尽。

500

纵观整个旧约,这简直就是一部上帝选民对迦南原住民的屠杀史。而一些屠城里,上帝甚至派遣大天使下界助阵,可以说这个西方的神为了给其选民铺路,可谓是完全枉顾怜惜苍生之道。

这时候,可以说此创世纪中,完全不是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抉择,却是神无需善念,只需完成创世纪的KPI即可。

因此当我们反看到《姜子牙》里,天尊以斩断善念为成神的必要条件要求姜子牙时,那位名为耶和华的神,是否又会对他会心一笑呢?

500

很长一段时间,善被作为一种二元对立的符号,强行地与高位者维持世间稳定的责任给对立了起来。塑造出了一种王者无情的戏剧效果,并且被各式各样的作品津津乐道地渲染。

然而现实是,王者无情所需要的底层逻辑---电车难题却未必时刻都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虽然高位者面临取舍是必然之事,但本末倒置地把善与具有限定条件的取舍对立起来,再进而将善这个属性直接从高位者身上剥离开去,这与旧约中的上帝,这个表面神性,其实就是殖民主义的大头头的内核又有什么区别呢?

2.2 东方的神性与西方的神性区别何在?

神性,人性,这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背景下,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

在西方的文化中,特别是基督教为主的一神教文化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意即,神是天上的神,人是地下的人。神至高无上,不容置疑,而人生而有罪,必须向神忏悔。

500

神从彼岸向人类降下戒律,就如摩西十诫。而人类必须遵从神的意志,侍奉神且无法质疑神的绝对性,哪怕这个神指引其选民屠尽迦南之地,但这就是神的意旨,无关善恶。

在这种体系下,善恶的最终解释权是在神手里的。神性从人性之中剥离了出来。进而,西方长期的二元对立思想也由此生出。人无法成为神,人只是神的奴仆,直到一个名为尼采的人突然吼了一句:“上帝已死,超人当立”,这才让人性稍微有了那么一丝与神性融合的可能。

500

其实这也是为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爆发会成为主旋律,说穿了,还是被神给压抑得太久了。

然而在东方儒释道的哲学观里,二元对立的人性与神性却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人性与神性融为了一体,没有高高在上的彼岸世界,只有自人间向上生长出的人性光辉。

道家说,天人合一。如庄周逍遥游者,俯瞰天地,北冥也不过是其心中的一粟。

500

而佛家自禅宗开始,自身下沉到民间,以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将佛与众生联系在了一起。

500

儒家就更不用说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直到王阳明说人人心中皆有良知,良知呈现则此心光明。

500

儒释道是有神性的,道家的神是与天道合一的人,佛家的神是成佛的众生,而儒家的神则是圣人。

中华文化的神性牢牢地扎根在人性之中,这其中蕴含着两层含义:

1)人间的命运,由人自己主宰

《旧约》诺亚方舟里,上帝为诺亚一家准备了大船,让其从大洪水中幸存,虽然这个故事基本上就是从希伯来的大洪水故事抄来的,但与大禹治水这种自力更生不靠神来帮忙的故事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500

姜子牙在片尾用打神鞭将天梯打断,断绝了静虚宫所代表的的天界与人间的联系,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画面,也极其符合东方这种“何必叩首,以求方舟”的人本精神。

500

2)神若不仁,则亦不为神。

小九问:神仙会骗人吗?

姜子牙回答:不会。

那骗人的神仙,使坏的神仙,还能以其高高在上的神性去掩盖对于人性的践踏吗?

500

在中华文化的体系中,这自然是不行的。因为神性源自人性,基本的善恶观亦是神性的一部分。如果神违背了善,那自然也会受到“天道”的惩罚,亦可以被来自人间的正义的力量所超越,所颠覆。这也就是在最后,姜子牙一波爆发将天尊给震慑的逻辑基点。

这里所说的天道,不是西方宗教体系中,彼岸世界的上帝。而是用一句最朴素的中国的古话就可以概括出的:

天道即是人心

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中国天子所持的大一统稳态就有了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天子能行仁政,能安天下,则天下大治;天子行苛政,天下民不聊生,则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改朝换代,天下自有有德之人居之。

这也是为何即便今天,中国的统治集团也会将民生之事放在行政内容的首要之位。

 2.3 一派自成,披云见苍生

因为天道就在人心之中,因此,中华文化体系下的寻道之路,自然就是从“人”这个个体出发,寻得安定天下之大道。

何道?心道也。

不违背守护天下苍生的初心,不被虚妄的“创世纪”所蒙蔽,被急于完成KPI的,摈弃了善道的彼岸之神以所谓的“理念主义”给诓骗。

500

姜子牙对小九的善念,看似是针对小九一个人,但实则由点及面,是对于天下芸芸众生的守护之念的具现,这也是一种深刻的天下情怀。

在动画里,翦商之战中流离失所的孤魂,摇曳在风中的骨铃,还有降世引渡亡灵的九天玄鸟,这些无时不刻都在暗示观众,小九不过是这场大战中无辜者的一个缩影。而触动姜子牙怜悯之心,不完全是小九的不幸,更是这天下苍生的不幸。

500

这不同于《圣经》中,上帝为人类规划了不可反抗的命运。东方天下情怀之下的对于苍生的守护,不依托于所谓至高者的安排,而是基于人性之中的善恶---这是一种至高的人文关怀的体现。

想想某只白头鹰在中东的所作所为,想想那位采访了伊拉克的美国记者说出的: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自由了的鬼话。

似乎当那些自诩为上帝的选民为这个世界规划了不可忤逆的路线后,那些被战争蹂躏践踏的生灵就因为这种虚妄的,人工添加的正义性而成为了合理的牺牲品。

500

天尊安排了这一切,说昆仑是为了拯救苍生。

自诩为天选之人的传教者安排了这一切,说山巅之城是为了全让人类都获得自由。

呵呵,我信了你们的邪!

500

归墟的场景非常震撼,算是对这个《列子》中的场景优秀的还原。而蔓延到水岸的芦苇原更是令人震撼。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没有在中国的神话体系里找到对应的出处,故此只能猜想剧组是借鉴了埃及神话中的Arau圣地,指的是死后灵魂所向的芦苇原。(因此严重怀疑剧组玩过《刺客信条-起源》)

500

不过电影确实在剧本逻辑上有所欠缺。如果把姜子牙对战争亡魂的感慨放在前面的话,那这样在电影开头面对被九尾裹挟的小九时的犹豫就显得有源可溯了。

500

神性源自人性,神性不背离人性,以此守护苍生,则必然能真正践行万物之和谐。

这是姜子牙所寻求的成神之道,也是中华文明将神性融入人性的世俗化的东方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不叩求彼岸的神赐予通往天国的钥匙,而是修心寻道,以心道向天道,以天道护人道。

悟透这种人本位的封神之路,则一派自成,披云见苍生。

可以说,姜子牙所表现的,并非二元对立思维下的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电车难题,而是“以人为本”的中华独有的天下情怀。

3. 构建中华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既然说到了天下情怀所代表的的中华人文关怀,那就不得不由此展开再说些啥。

3.1 人本主义/民本主义就是最深刻的人文关怀

因为公知大V们的洗礼,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的舆论场里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存在。

你不人本位,公知们就给你来一波定体论,这国怎,总伤民。

你关怀一下个体,瞬间就变成了白左,变成了圣母心。

总之二元对立的影子无处不在。

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对自身本土文化发展而来的人文关怀已经生疏许久,脑子里早已被西式的白左给填满。

其实对照一下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就可以从本质上看出中华大地为何有更强烈的人文关怀。

先说诺亚方舟。每每想到这个故事,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愤慨道:神凭什么觉得人间恶行太多,就要用洪水无差别地消灭人类,而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你这是怎么造的人?自己工艺水平残次,结果还把气撒在这些无辜造物之上?这种居高临下的甩锅行为放在整车厂里妥妥被我们项目管理拖到项目会上“批斗”了。

500

我小时候看诺亚方舟这段时,就一直觉得这个圣经里的上帝真是个顽劣不堪的孩子。就好像自己组装了一个乐高城市,发现某些地方不如意,索性就把它打碎再重装---如此的道德水准,如果不是因为力量上的碾压,又何以作为至高之存在来引领人类的善?

于是乎,上帝告诉人类:别在在这里对我BB,你们是有原罪的,先把自己的罪赎干净再说。。。

我都给你安排好了,你造做就是,别BB---这像不像姜子牙里的天尊?

而大禹治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这里的洪水就是无常的灾难,大禹就是一介凡人。因为要治理洪水,保天下万民,故此与天斗,哪怕这天有涛涛之势,但我就是三过家门不入,势要给苍生一片栖息之地,最终建立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王朝。

500

可以说,从夏开始,中华文明的立国之基础就据恶之“天道”,守天下苍生---这种天下情怀铸造出来的天下文明,本身就比在“殖民主义”,“上帝授权屠城”而建立起的这类西方文化要更具有人文主义情怀!

类似的故事,在中华的传说中还有很多,比如后羿射日,愚公移山。。。

所以当基督徒在向我宣讲上帝的爱时,我经常会反问他们一句:“迦南废墟上的彼岸花,今年又开了吗?”

500

姜子牙电影中,以人本位去反抗神本位,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人本位的精神,符合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

500

话说到这里,我不禁又要感慨,为何我泱泱中华有如此成熟的,成体系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却在舆论场上被西方那套虚伪的白左主义给压着打?

说来心痛,就文明史的人角度来说,西方严重缺乏“以人为本”作为立国思想的正义性,历史性。

毕竟一部从古到今的殖民史+中世纪漫长的思想禁锢,你要说有深厚的人文主义底蕴,那确实没有什么说服力。

而西方在看待中国的文明史时,其主流话术却恶意地将我们因为天下文明内生逻辑形成的,能够服务于天下苍生的大一统形式,定性为与民众极端对立的专制王权。

这显然有一种贼喊捉贼的味道。

这也是为何西方学者总是试图将中华的王朝史从秦朝开算,一方面是为了模糊化“天下文明大一统”的内在逻辑,方便以专制国家对之定性;另一方面我猜想,便是要讲类似大禹治水这样初代王朝中反应的“人本主义”建国的实质给抹除,方便以西式的残次的人文主义去侵蚀这些被他们描述为“专制国家”文明的国民。

3.2 新时代的话术不应当拒绝人文关怀

我们锐利的工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用其理性与逻辑切割西方虚伪白左时,能够让其血溅八方;但一方面,如果修炼此心法走火入魔,则容易完全堕入“生产力至上”,“力量即正义”的人本位缺失的怪圈,最后反而被白左抓住软肋,予以反噬。

底层逻辑而言,是人文关怀本身就存在于中华文明的根里,我们在反击对面的时候,总不能连自己家里的根都一并拔了吧。

力量即是正义,这看上去像句真理。但是力量是有时效性的。星无永恒之轮转,人无永恒之年华。万事万物都逃不过生命周期,新陈代谢的凝视,所以在里面加一点中华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情怀,倒是可以稍微延长一下这种正义的保质期。

这也是为何,我一直强调,工业文化的破圈是需要配合东方独有的,从儒释道凝炼而来的“天下情怀”,也即是我提到的诗魂。而这天下情怀之中,其核心实质,就是像姜子牙这样心系苍生的情怀。

PS:在这里强力推荐大家去读读文扬老师的作品,其对天下型文明的内生逻辑,以及天下型政府对于其国民无限责任制的服务模式有着系统的,深入的剖析。

近些年来,由于对白左主义的反击,我们的思潮有些刹不住车,甚至直接极端化了。这就反过来暴露了工业文化自身的一个缺陷。

《三体》可以说是把工业文化演绎到了极致。虽然这是一部非常优秀,对我影响也颇深远的作品。但不得不说,大刘天生不擅长表达人文关怀情怀,故而也在网上激活了一大批“只要兽性,却不要人性”的偏执狂。

500

这其实就是我一直批判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有些同志表面上看去是在与西方的话术作斗争,但本质上还是跳不出其预设的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的五指山。

500

就此,作为一名喜欢自我反思的工业党,在下一直认为,如何有机地将人文关怀与工业文化交融是构建东方话语体系的必经之路。

毕竟人文关怀根植在东方的文化土壤之中,拔之则天下大乱,人心崩溃。

强有的人文关怀思想本身就是安定人心的强大武器。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与挖掘的地方。如果我们主动放弃这块思想领地,那就会被西式白左这种残次品给占领,而当我们看到对面以如此廉价劣质的人文主义就攻破了我国民的心理防线时,那讽刺感,自然地也就太过于真实了。

基于此,我认为《姜子牙》所表达的心系苍生的情怀,是值得我们更多地进行正面的,结合中华本土文化的角度去解读的。

也希望自《姜子牙》起,能形成一套独特的,自主的,中华特有的人文关怀的解释权与话语权。

这就回到了文章的开头,《姜子牙》到底讲的是电车难题,还是中华特有的人文关怀---天下情怀?

我想看到电车难题的人,无外乎也就是那些还在西方思想话术的五指山中蹦来蹦去的人。

而这天下情怀,却是我辈应当领悟,并且应当以浩然之思,凛然之气去履行且深化的中华特有的人文关怀。

毕竟,相对于西方那片来自于神所规划的,不可置疑的许诺之地,中华文化中的神性牢牢地扎根在人性之中,这恰恰是对于芸芸众生,至高的人文关怀。

最后,中华民族王道天下之情怀,必须再重振,戏雕!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