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访美、美俄谈判——美国建设北美区域第一回合博弈成果
《特朗普、孙正义与小萨勒曼——对美斗争和赎买》
在前面两文连续讨论特朗普上台后,正式开启了多极化北美区域一极建设。
在特朗普任内两大执政任务,一是最大化保留美国实力(博弈对象是尽力消耗美国实力的中俄伊)二是最大化搜刮世界各地财富回北美建设多极化北美大区(博弈对象是主要地区的美国附庸和盟友)。
各地美国的附庸和盟友花钱赎买美国撤离所在地区,而中俄伊为核心的国家大规模消耗美国实力,来消弱美国搜刮各地财富的能力和净值。
特朗普只有先完成这两大任务,才能真正可能展开多极化北美区域的建设工作。
因为建设北美大区,必须基于美国收缩回北美的剩余实力,以及从各地盟友处搜刮到的实际总利益,这些客观的现实结果,才能安排具体如何的内部分赃和区域建设。
因此,美国和中俄伊的快速博弈,并基于博弈结果,快速与中俄伊和解,并以和解结果的现实状态,来确定各地盟友最终赎买美国撤离的价格,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客观要求。
(此处更正之前的赎买美国撤离的筹码价值,欧洲部分我最开始是按军费占GDP占比从2%到4%计算的(估算美元4000亿+格陵兰岛),但实际川普要求的是欧洲军费提高到5%,因此欧洲方面美方叫价是6000亿美元+格陵兰岛。因此川普上台前,桌上筹码是欧洲方向美国叫价6000亿美元+格陵兰岛;中东方向沙特出价6000亿美元,亚洲孙正义出价5000亿美元。合计17000亿美元+格陵兰岛)
在川普上台前后近两个月的博弈,事实完成了第一回合博弈。博弈结果亚洲中方代表占据绝对优势,欧洲俄罗斯占据相对优势,中东处于僵持,美国略微占优。这导致了在亚洲美国盟友出价出现大幅下降,欧洲出价遭到小幅杀价,中东处于美方要求加价的僵持状态。
这个第一回博弈结束后,已经随着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以及美俄近日开始和谈,已经出现了非常具体的成果。
石破茂访美,一系列承诺,在简中舆论层面,日本被痛批。但是东亚美国盟友出价赎买美国撤离亚洲,虽然可以理解,但是毕竟是把东亚财富大规模输送美国,挨骂也是应该的。
但是抛开感性因素,石破茂访美已经事实表明了美国撤离亚洲的初步“意向合同”价格,已经基本确定了——石破茂承诺给美国投资一万亿美元。但是有人分析,2023年前日本就实现对美投资近8000亿。也就是说,日本只需要实际投资2000亿美元给美国,就能达成其访美承诺,这就意味着,之前孙正义承诺的5000亿投资美国被近一个月中国一系列反击措施,杀掉了3000亿,只剩2000亿。之所以各个地区,亚洲首先确定了美国撤出的赎买价格,就是因为中国力量的快速提升,让美国在亚洲处于实力和时间都快速远离美国的状态。美国不得不尽快在亚洲锁定筹码。
当然了,我说的石破茂确定是“意向合同”,就是因为在美国真正最终全面撤出亚洲前,这个最终执行价格,是存在变量。尽管有利美国的可能性是不断下降的。但是站在美国立场,一天没完成合同,就有一天的可能性。今年上半年,中国还是会不断施加压力给美国,让美国对执行合同,保持足够认真态度。
随着石破茂访美确定了美国的在亚洲撤出的价格和“可能”的时间表。随后在近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的长期“友好”的电话谈话,并随即展开以俄乌战争为名的美俄谈判。同时美国大力批评欧洲和乌克兰。已经表明美国方面已经觉得在欧洲方面,已经到了必须停止博弈,进入到确定“合同价格”的阶段。
前面我说了中俄伊的任务是消耗美国实力,这个消耗的结果,直接影响了所在地区美国盟友的赎买价格。
美俄首脑直接通话,直接意味美国已经和俄罗斯大致确定了在欧洲,对美国力量消耗的止损点。美俄现在展开的谈判,是美国主动将这个止损点确定的决断。美国较为急切的完成止损,必然要出让一定的欧洲利益给俄罗斯。这个出让的利益的净值,随着美俄谈判的确定,将直接决定欧洲需要付出赎买价格净值。因为美俄谈判,美国出让给俄罗斯的利益,到底是从美国最终在欧洲得到利益中分润出的?还是美国要求欧洲额外增加付出的?还是不需要欧洲多付出甚至少付出赎买利益的?这就是欧洲现在最关键关注的问题。
不同于亚洲,事实上中国早早就完成地区主导,中国在维护整个地区的利益(包括已经投诚的本地美国盟友的利益),因此中国对美国实力的打压是直接有益亚洲美国盟友减少给美国的赎买价格的。
但是在欧洲方向,由于俄乌战争的矛盾激化,导致美俄欧之间,现在已经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博弈关系。俄罗斯通过俄乌战争消耗美国实力,客观有利欧洲减少赎买价格。但是,美国强势抢先恢复美俄关系,就将欧洲整体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随着美国打开恢复与俄罗斯关系的发令枪,就会出现欧洲与美国竞争与俄罗斯关系的修复程度。因为如果欧洲整体与俄罗斯关系恶化程度远远大于美俄关系,那么美俄极为可能联手把欧洲当冤大头,也就是说,不仅美国要实现全部的对欧洲的叫价(6000亿+格陵兰岛),美国甚至会把为了跟俄罗斯缓解关系出让给俄罗斯更多的利益,转嫁给欧洲。
而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的恢复速度快于美国,则会出现,俄罗斯不仅客观消弱美国实力,更会主观帮助欧洲,减少美国从欧洲的获利。
这两种情况而言,美俄联手,实现最容易。而俄欧联手,则对消弱美国,以及实现更好的战后俄欧友邻关系更有好处。但是俄欧联手又面临美国强力的阻挠,又会加大俄乌战争继续的风险。俄罗斯在这里处于绝对的主动权。因此对俄罗斯而言,最佳的策略是,保持美俄和俄欧关系的相对性平衡,通过动态构建美俄与俄欧的关系差异,来左右摇摆,左右要价,以一种模糊性策略从双方(美欧)获得更多利益。
因此,如果普京总统能继续保持战略水准,那么将极为可能,最终有限小幅消弱欧洲对美赎买价格,并将这部分杀掉的筹码的大部,收归俄罗斯之手。也就是最终结果是,仅仅在资金层面,要帮欧洲不能再扩大出资规模(美俄在欧洲获得资本利益小于美国对欧洲的叫价)。我们以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的直接军事费用支出1200—1600亿作为标准。笔者认为俄罗斯最终帮欧洲杀掉1000——2000亿赎买筹码是一个最佳结果,也就是欧洲最终出价给美国至少要4000亿美元。当然了,现在欧洲美俄欧三方,以欧洲最终出价多少的结果的博弈正式展开。本节我们谈的是一个基于现状的理想结果,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欧洲的智慧还剩多少?在美俄快速恢复关系的情况下,如果欧洲表现瘫痪,与俄关系恢复太慢,导致差距太大,甚至不排除有欧洲脑残国家配合美国,反向恶化俄欧关系,那么只能逼迫俄罗斯不得不选择,单方面与美国联手让欧洲承担代价,那么欧洲到时候可就不是简单出资6000亿的问题了。
第一回合的博弈,客观已经在亚洲和欧洲形成可以预见的结果(亚洲确定性杀掉3000亿,欧洲理论最佳杀掉1000-2000亿)。但是在中东方向,美国和中东陷入了僵持,最近美国与中东之间相互放狠话。美以和中东都在争取中国等国家对各自中东战略的支持。这表明,中东极大可能发生第二回合博弈。第二回合博弈有利中东方向的方法是中东各国对以色列的全面封锁战(土耳其在地中海方向强化对以色列的海路封锁),而对美以有利的方向是叙利亚内部战争的扩大(土耳其及势力与库尔德人的战争可能性最大)。当然,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在政治等领域适当施加压力帮助中东国家打破僵局,从而尽快促成中东双方进入最终价格谈判阶段。
随着亚洲中国处于绝对优势,而欧洲战争趋于尾声,中东战争大幅扩大化的可能性再下降(中俄优势扩大,拥有的可以外溢力量呈现增长趋势)。美国如果在中东表现过分,极为可能导致中俄更多关注中东,从而形成在中东对美胜负手的危险博弈。基于现有实力对比,一旦胜负手出现,美国在亚欧想要稳固的筹码,将随着胜负手出现,会有更大概率遭到二次杀价。因此第二回博弈中东即便有战争,如果美国理性,其程度会非常有限。特朗普在上任后连续清算国内行政系统,会加大这种博弈理性的可能性(特朗普和马斯克的行动在客观大幅度消弱美国的国家行动能力,这包括远洋军事能力)。一旦僵持局面打破,且双方任意一方呈现优势,双方就应该快速进入重新叫价并谈判的时刻。
当下中国已经有了让美国加速撤退的巨大能力。2025年中国的行动的选择将是美国行动选择的巨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