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谈我对卢温二人的批判

我不是搞金融投资的,对其中那些小九九不甚了解,所以我只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谈。

对于卢麒元:

卢提直接税,方向我觉得是没问题的,但卢对于其落地的路径与节奏却是没谱的,甚至有些操之过急,容易引发严重内耗,不利于当下团结内部对外斗争的大局。

在当下这个特殊的形势下,对于直接税针对的目标群体,应该是引导其为国内建设或者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发挥其正面性。只要不犯最基本的政治错误,就应该给于其一定的空间。这个卢应该想明白了一半,所以他提建立海外资产管理局,针对润的那部分资本。但卢很显然对其中的利害关系还是看得很笼统,在对于直接税的表达上过于感性。

这也很正常,我认可卢作为一名学者的水准与哲学高度,但卢的在政治层面的认识是很不成熟的,不懂得拉一群踩一群,非要把能得罪的都给得罪了,这样能成事才怪了。

对于温铁军:

温老的一系列思想建立在对西式现代化的解构上,可谓是瓦解西方话语的利器,但恰恰因为太锐利了,所以成为了对西式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的片面解读。三变基础下的生态产业构建固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无法回避全球治理的大国来说,没有工业的支撑也很难独善其身。

温老对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批判分布在三个板块,第一个是资本主义;第二个是新自由主义;第三个是工业化。对于前两者的批判,我觉得是深刻的,发人深省的。但对于工业化的批判却有些矫枉过正。

特别是温老在与卢麒元的对话节目里,明确表示要通过人民币的“自锚”来回避与美国的斗争,这种近似于黑域计划的防守策略,并不适合中国这种在全球地缘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大国---或者话说得更明白点,身为五常之一,中国是没有独善其身的资本的。人民币基于生态产业的自锚以及基于一带一路的出海,是必然会在这种形势下共存的。

所以,中国第一不应该回避与美国的对抗,要做好最坏的打算;第二要强化以自己为主导的新全球格局。基于此,中国的工业优势必须保持,因为工业优势决定全球贸易地位,决定国防力量水平。

故此,我认为温老因为执着于对西式现代化的批判,以致于其对工业化的思考失去了辩证性。

同样,农村生态空间资源作股,村集体对接县域经济平台,进而对接外部资本的做法,其操作性有待商榷。因为其本质是村集体将村里的资源打包给外部资本运营分红,如果产业向好,村民跟资本都能赚钱;一旦经济向差,生态产业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难以分红时,就有极大的,外部资本借势兼并村集体资产的风险,进而成为新型的“土地兼并”,因此,此种金融运作形式,必须有明确的底线去应对经济波动,且需要国家为村民兜底。

以上是我对二位的批判。

但话说回来,无论是卢麒元还是温铁军,其对于资本主义演化规律的掲示以及反思都发人深省,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认识高度,对我的工作与生活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这种认知层面的获益之恩,让我始终尊二人为师,也因此,对于张捷这种扣帽子的行为嗤之以鼻,而对类似污蔑二人形象的声音,也是见一个怼一个。

批判就好好批判,下三滥的手段只会做低自己的身份,即便是站在张捷的角度,如此下作的手法,不仅起不到做低卢温二人身份的作用,反而会使张捷本人受到互联网的反噬。

无论是对卢温二人,还是对某南方新能源汽车,张捷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捕风捉影煽动民粹扣帽子的手法。作为一名律师,张捷应该知道这种扣帽子的行为是需要完整的证据链来支持的,当你不具备此种证据链,只有小圈子内的逻辑自洽时,它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实质杀伤力,无外乎就是引得两派人饭圈撕逼。

而在攻击卢温二人之后,张捷破天荒地拿新能源开刀,甚至搞出“没有一辆新能源车的拉萨机场”这种世纪笑话,说穿了,这就是摆出一副精英的姿态玩互联网,但着实没有把互联网的逻辑玩明白。

500

站在张捷的角度,玩民粹流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张捷自身拿不掉精英人设,喜欢装,接不了地气,跟民粹这个群体是没有交集的。即便是特朗普,也懂得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下里巴人去拉近自己与红脖子的距离。而张捷先生显然做不到这点,故而越是玩民粹流量,就越容易对自己造成反噬。

所以我对张捷的建议是,远离民粹,走精英高端路线,出付费视频。因为抛开在互联网上打舆论战的幼稚,张捷肚子里其实还是有不少内容的,那种社会中高层精英容易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张捷应当做吴晓波而不是特朗普---这样说不准还能走得更远。

精英这个群体,千万别下作,因为一下作,人设就破了。要儒雅,要有风度,要谦和,要懂得如何放低姿态与人民对话,就此,方可在互联网上立于不败之地。

更重要的是,舆论斗争本质上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政治能力,这对于精英圈子来说,其实还瞒重要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