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赖之争是民进党主席卓荣泰的锅?
1996年以来,除非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放弃连任,否则执政党会提名他为本党候选人,从陈水扁到马英九无不如是。如今,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强推党内初选,打破民进党各派系共识和政治斗争潜规则,2020“大选”民进党内初选俨然变成了一笔糊涂账,同时也是送给蓝营选民和中间选民的一份大礼。
在此情况下,一些民进党人尤其是挺英势力要求卓荣泰要对此负责,让民进党这场“蔡赖之争”又多了些内斗的戏码,也让民进党内部矛盾走向和台湾社会的主要矛盾走向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民进党有领导人初选的原因
民进党与台湾人民的矛盾,是现阶段台湾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党内提名乱象,有利于这个矛盾的解决。民进党的领导人提名走到初选这条路是有深刻原因的。
首先是深绿的游盈隆与蔡英文的代理人卓荣泰竞逐党主席的过程中,游盈隆多次强调选举不应该“现任优先”,卓荣泰为了抢夺道义制高点也附和这种说法,因而在执行领导人初选过程中不能直接提出“现任优先”,必须办理初选。一旦办理初选就可能出现两个甚至多个人的竞争,这时候就会否定“现任优先”。
其次是,民进党历来会根据具体情况修订提名条例,比如2000年“大选”为了保送陈水扁,就废除了两年内参加过省市长选举者不能参加地区领导人选举的规定。本次民进党高层自信蔡英文出征已经是全党共识,也就没有想过订立特别条例的想法。当然,客观原因是,民进党主席补选完成后就是几场“立委”补选,补选完了马上就是地区领导人提名,基本没有认真做准备的空间。
第三,“新潮流”和赖清德一直咬死“赖清德不参选2020”,从“九合一”败选一直到蔡英文外访前都如此,党内高层也就相信了,他们从未想过如此有威胁的人物会领表参加初选。
最后,对民进党来说,“立委”选举也是一件头疼的事。花莲县、新竹市等选区现任“立委”因选情艰困等原因放弃连任,积极争取不分区。屏东县、高雄市的13席现任“立委”均为民进党籍,因为选区变更而少掉的2席势必要进入不分区。
礼让屏东第一选区给其他现任“立委”的苏震清就说,他会争取“安全不分区”,换言之,不分区的待遇还不够,必须是一定能当选的“安全”席次才行。以“立委”改制后,民进党不分区的最低席次——14席为例,民进党中央能安排的空间并不大,“僧多粥少”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演变、局势的发展会越来越紧绷。考虑到还要加入一些非政治出身的其他业界代表以吸引选民,这个数字只会更低。
区域“立委”方面,尽管民进党秘书长罗文嘉公开表态不希望现任县市议员转战“立委”,但仍有议员违抗高层意志。民进党高层的考虑是,刚选上县市议员就转换跑道选“立委”,有对选民承诺的问题,“吃相不好看”,同时可能会给刚选上高雄市长就被征召选2020领导人的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解套。
另一个原因是,如今大环境对民进党不利,初选容易扩大党内裂痕,不利于民进党守住现有席次,尤其是选民结构偏蓝的席次。
民进党领导人初选乱象
民进党在不分区和区域“立委”两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高层也就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处理,相对来说分歧不大的领导人选举被当做“走过场”提前处理。
据绿媒《上报》报道称,早在农历年前,民进党各派系曾共同组织一场选举协调会,蔡英文办公室、“行政院”、“立法院”及民进党中央4个部门的负责人,“新潮流”、“正国会”、海派和英系4个派系的代表共同确认支持蔡英文参选连任。
对于2020选战的另一个主轴——“立委”选举,各派系争执不休,对于是否要明定“现任优先”也争执不下。最后,卓荣泰做出决定,民进党的领导人候选人不变,就是蔡英文,因而不用在初选规则中明定“现任优先”,同时要缩短领导人提名过程以争取更多时间协调“立委”选举。
赖清德的突袭打破了各派系默契,如果初选机制走下去蔡英文落败的可能性很高。民进党高层首先是组织了跨派系、高辈分的“五人协调小组”来缓和蔡赖之争,但因赖清德坚持参选到底、蔡英文方面坚持获得提名而没有共识。
在此困境下,民进党又回归到派系面,希望借由中执会做出决议解决分歧,具体说来,英系、海派、谢系等挺英力量希望跳过初选,直接征召蔡英文,只是长期与英系合作对抗“新潮流”的“正国会”态度不明,成为此间关键。
4月3日,针对三四个绿营基层组织提出的“停止初选、蔡赖合作”的联署案,卓荣泰对外表态称,“我主持的党中央,我主持的全代会,不可能通过所谓的霸王条款”。
挺英力量认为,赖清德突袭参选后,卓荣泰完全“不配合”蔡英文方面的意见,然而卓荣泰又得维持表面的“中立”以获得赖清德的信任、协调两者关系,同时不能告诉台湾选民“初选是玩假的”,初选的伤害就得蔡英文方面默默承受。
令大部分派系不满的地方在于,当时正是卓荣泰以“情况单纯”为由压缩领导人提名进程,如今领导人选举提名出现变化,卓荣泰不仅“不愿意负责”反而拒绝任何改变现有机制的做法,自诩为“正义化身”,同时暗示他们是“破坏团结”、“破坏制度”,让他们“无法接受”。
担任党主席前,卓荣泰在民进党内是出了名的好人缘,也擅长协调党内矛盾,他是蔡英文任内的民进党副秘书长,也是赖清德任内“行政院秘书长”,本是协调蔡赖之争的良好桥梁,如今其公正性受到了很多派系的怀疑。
回顾卓荣泰的“党主席之旅”,首先是“新潮流”总召、桃园市长郑文灿提名他,并召集中生代一起支持,其次是蔡英文的首肯和英系大将陈明文的强力动员。如今领导人初选提名明显不利于蔡英文,卓荣泰不肯使用能够阻却赖清德获得提名的“霸王条款”,英系和“新潮流”内部挺英派都不满卓荣泰的作为,民进党中央也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民进党初选会走向何方
如果民进党初选进行下去,毫无疑问会有辩论环节,围绕赖清德“阁揆”任内一些争议,两人互泼脏水很难避免。这不仅会加深两人之间的嫌隙,也会将绿营的暗箱操作公之于众,更是否定了民进党三年多的执政,击毁他们寻求连任的正当性,这是民进党人不愿看到的。
如今,民进党一方面要照顾赖清德可能翻脸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顾全蔡英文的颜面,党中央显然是老鼠进风箱,动弹不得。对于挺英人马来说更是难堪,说好了走过场的,却半路杀出个赖清德,如果现在修改初选规则,必然会被嘲讽输不起,而不修改就必然会输掉。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只能在规则上做文章了。
当前,民进党中执委共有37席,“新潮流”及其同盟者有18席,只要“非新潮流”团结一致,还是可能以过半票数修改目前的提名规则。“正国会”拥有6席中执委,向来与英系友好,但在本次提名过程中,精神领袖游锡堃和派系龙头林佳龙都“尊重党内初选机制”,要争取他们的合作存在一定难度。再考虑到党主席卓荣泰明确反对更改初选规则,挺英势力想在制度上做文章很可能是徒劳的。
尽管制度面有利于赖清德,但不少蓝绿分析家还是认为大局对蔡英文有利。
前民进党员、“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赖清德“已经出局了”,理由是赖清德至今并没有选举动作,如果要对上蔡英文,应该将过去蔡执政失败的地方说出来。与之相反,蔡英文有执政资源,现在全力出击,民调处于上升状态。
吴子嘉说,他们自己做出的民调是,赖清德大概赢蔡英文5%-7%,因为只是小赢,蔡英文不会放弃,最后民调结果很可能就是赖清德小赢蔡英文,全台代表大会再推翻赖清德。相对于赖清德是“孤独的反对者”,蔡英文集团“有能力”争取到最后胜利。
澳门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邵宗海也认为,蔡英文会通过对大陆讲重话来凝聚内部支持,虽然目前民调较低但后势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