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推进日据时期铁路车站图纸修复保存项目
据日本共同社22日报道,台湾“文化部”21日宣布,正在推进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年~1945年)建成的铁路车站等约五千张图纸的修复和数字化保存项目,计划到2020年完成并公开。
推进有关工作的成功大学(台南市)教授刘舜仁表示,希望对日据时期铁路建筑的文化价值进行探究。
日据时期的建筑物在台湾得到了积极保存。铁路建设也被评价对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1998年在相当于国铁的台湾铁路的设施内发现了大量以油纸等绘制的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车站图纸,但逐渐劣化。
近年来,台湾当局一直在积极推进各县市老旧铁路车站的修复等历史遗迹保护工作。然而,从政府到民间,从媒体到学界都弥漫着一股“日本在台施行的铁路建设为台湾带来‘现代化’”的论调。就连百年老站新北投车站“复生”,也被附之以“见证台湾百年泡汤史”的小清新气息,大受民众欢迎。
然而,台湾第一条铁路是在清政府时期,由首任巡抚刘铭传以及“洋务运动”大臣李鸿章、沈葆桢等人上疏拨款集资建设的,为基隆-台北、新竹-台北两线,为今日环岛铁路纵贯线北段之前身,也是中国第一条自行集资兴建的铁路。
1887年春破土动工,1893年迫于各方压力,工程没有全部完成就停止了。这样,花了6年时间只建成了从基隆经台北到新竹全长99公里的铁路,工程总计耗银达130万两。今天到台湾北部旅游,依然可以领略到当年那段历史中饱含屈辱与奋进气息的沧桑。
对于这段铁路,也有很多论调污蔑其为清政府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目的在于加强“对台统治”。可是如果仔细沉下心来想,日据时期,日本政府为台湾修建的各条铁路又真的是为了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吗?难道不是为了便于榨取台湾资源从而有效统治台湾吗?
综合:共同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