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民进党无论输赢「英系」都将消亡

  在上周六的民进党两场「立委」党内初选中,在台东县选区「立委」初选方面,亲赖清德的赖坤成成功挑战「英系」刘棹豪,但在更重要及更触目的台北市第二选区(士林、大同),受到以「英系」为主的非「新潮流系」派系支持的王世坚,却击败了亲「新潮流系」的何志伟。

  随后,「英系」要角透过媒体放话说,「二零二四」大选当前,「英系」虽对民进党主席赖清德输诚,但绝非投降。因为支持蔡英文而起的「英系」,当前在「立法院」拥有十一个议席,实力仅次于「新潮流系」,加上既有幕僚系统、「小英之友会」,组织实力不容小觑。但蔡英文即将于明年卸任,「英系」在后蔡英文时代为延续派系影响力,将积极布局二零二四「立委」选战,维持党内话语权。

  然而,这对非「英系」的松散联盟而言,此番豪言壮语根本不值一晒。因为即使是在台北市第二选区「立委」初选,「新潮流系」是能赢而不赢,主要是为赖清德要在「二零二四」大选中,争取党内各派系尤其是「英系」的合力支持,而不计较「一城一池」的损失。

  其实,以「新潮流系」为主的非「英系」亦即亲赖清德的各派系,正在「鸭子划水」般地暗中集结。虽然主要是为赖清德的「二零二四」大选操盘辅选,但也不无与蔡英文「别苗头」的意态。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其中一股势力,是强烈不满蔡英文拒绝「特赦」陈水扁的「扁系」及「一边一国连线」的旧部;另一股势力,是因不满在四年前的民进党党内初选中,「英系」围剿赖清德,而由卓荣泰和罗文嘉组成的新派系「民主活水」,这是一股以「台独」系统在党内的挺赖反英势力。他们过去虽然与「新潮流系」有着这样那样的过节,但在挺赖反英的新共同目标下,却抛弃过去恩怨,松散地拢聚在一起了。

  实际上,据台湾媒体报导,赖清德在党内成立的「总统大选策略小组」,虽然其成员也注意派系平衡,但主要还是由「新潮流系」和「扁系」人员「担纲」。包括在陈水扁时期的「永远的秘书长」丘义仁,再次执掌竞选团队兵符,担任赖清德的大选的策略小组召集人。而二零零零年联手「造王」成功,协助陈水扁胜选的马永成、罗文嘉和林锦昌共同组成的「黄金铁三角」也再度合体,重出江湖正式回归民进党中央的辅选系统、赖清德的大选策略小组,共同商议拟定赖清德的选举作战大计。另外赖清德团队核心成员卓荣泰与潘孟安、林锡耀等,也都是大选策略小组的当然成员。可以说,陈水扁时代的精锐高手,取代了小英人马,新队形展现胜选企图心。而蔡英文过去两次大选的选举人马,则形同宣告淡出赖清德的竞选阵营。

  就此态势而言,在「二零二四」大选中,民进党无论是输是赢,「英系」都将会消亡,就像民进党内曾经叱咤风云的「美丽岛系」、「福利国连线」等重要派系那样。

  倘果然发生这样的事态,将会毫不出奇,也将会毫无悬念。而且,也将会是对蔡英文个人的绝大讽刺。——二零一六年蔡英文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时,其近身幕僚为其撰写出版了《英派》一书,竟然声称民进党全党只有一个派系——「英派」。这引起了「新潮流系」等党内老派系及元老们的强烈不满。但基于要维持党内团结等原因,而隐晦不发。不过,所谓「英派」却未能真正建立起来,蔡英文也以民进党曾通过解散所有派系的决议为由,否认「英派」为派系。但依附于蔡英文的政务官等人物,仍然以「英系」自居。到了蔡英文任期后期,蔡英文蓦然惊觉,可能会「人一走,茶就凉」,因而以成立「小英之友会」等形式维持「英系」的延续,并「拉郎配」式地将陈建仁拉进民进党,委以「小英之友会」荣誉总会长,「拉起虎皮作大旗」地巩固「英系」在党内的优势地位。

  然而,正如蔡英文本人具有是民进党内各派系领导人中党龄最浅的「罩门」一样,「英系」也是民进党内各派系组织最松散、最为柔性亦即缺乏政纲的派系。实际上,「英系」的形成及崛起路径,迥异于党内其他各派系。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高度依赖于蔡英文个人,「英系」的形成及成长打上了高度的个人主义色彩,是在蔡英文掌握党政大权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党内派系,其在党内的地位随蔡英文的权势增长而上升,与蔡英文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因而「英系」与其他多以选举出身的民意代表为主的派系不同,是由政务官与从事社会运动的年轻人组成。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下,「英系」目前倚赖的执政优势,可能会随着蔡英文任期届满而面临人去政息的挑战。一如陈水扁时期的「正义连线」,随着陈水扁卸任后被诉讼缠身而消散。

  而且,「英系」的内部结构较为分散,派系成员来源多元复杂。「英系」是由多股挺蔡英文势力组合而成的松散联盟,众多派系要角之间并无共同的理念认同及深厚的情感联系,更多的是利益上的合作关系,他们多基于「挺蔡」、追求蔡英文掌握的政治权力资源而汇聚在一起、团结在蔡英文的身边。因而「英系」的重要成员陈明文、苏嘉全、黄承国、洪耀福、罗致政、刘棹豪等人,其实是在「英系」大旗下各成一股势力,彼此互不隶属。不像「新潮流系」或「正国会」等派系那样,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架构,俨然是「党中有党」。

  而且,「英系」的几位主要成员,几乎可以说是「乌合之众」。其中陈明文原是国民党精心培养的地方派系领袖,但因不满未获国民党提名为嘉义县长候选人而宣布退党,并在陈水扁延揽下「带枪投靠」民进党。年前在高铁遗下载有巨款的皮箱一事,暴露了其「政治暴发户」的样态。曾担任多年民进党台北市主委的黄承国,具有浓厚的帮派背景。正因为「英系」成员的强烈个人主义色彩,加上派系组成结构的复杂及成员来源的多元,决定了「英系」本身是一个内部小山头林立的功利性利益团体。现实政治利益至上的原则决定了「英系」成员并不可能绝对忠诚于蔡英文,蔡英文推动的一些对「英系」内部成员的核心利益带来损害的政策同样遭到内部杯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蔡英文大力支持林智坚的新竹县市合并升格计划,却遭到了包括「英系」在内的民进党众多派系的杯葛。

  在蔡英文独揽大权时尚且如此,在蔡英文卸任后,就将更是「树倒猢狲散」,「英系」成员各散东西,寻找新主了。因此,「英系」的消亡,将不可避免。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