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服一直复兴不起来?

司马光曾经自己根据《礼记》,研究了古装穿着玩。

去问邵雍邵康节要不要穿?邵康节说:“我是现代人,要穿现代装。”

司马温公依《礼记》作深衣、冠簪、幅巾、缙带。每出,朝服乘马,用皮匣贮深衣随其後,入独乐园则衣之。常谓康节曰:“先生可衣此乎?”康节曰:“某为今人,当服今时之衣。”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司马光的考据能力,不必提了;他做的衣服,自然是真有传统文化风味的。

而现在所谓的汉服?嘻嘻。

现代“汉服”是由汉服运动参与者所想像的一种传统服饰。

——爱知大学教授、文化人类学家周星。

现代汉服运动倡导者所宣传的汉服概念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不存在。

——张跣,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 (04)

现代所谓汉服是:

据说很古老,但实际上近代才被发明出来的服饰。purportedly ancient yet recently invented style of ethnic clothing

——Kevin Carrico. Make the Han Great Aga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易学家、思想家、诗人,是真正有学问的,不是崇古草包。虽然我们现代人接触他的东西,许多是《水浒传》开篇那诗: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以邵雍这样有学问的一个真学者。

犹且不肯穿司马光正统考据出来的古装深衣。

何况现代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有全世界各色服装款式可以选择。

为什么非要去穿一种想象出来的、自己圈里都撕不清楚标准的所谓传统服饰呢?

题目里问汉服何以不复兴……嗯,复?

我们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中华民族曾经有无数辉煌,这才称得上追求复兴;而现代所谓汉服,基本是摘取古元素做出来的新玩意,哪来的复?

恕我直言,现代所谓汉服这玩意,拿去cosplay,挺好的。

就老老实实、当个拍照式特定服装定位好了。非要说发扬了传统文化,也行,随意。

可是非要来跟日常服饰抢班夺权,就得考虑清楚:

我们穿衣服不是为了克己复礼发扬传统,衣服首先是功能性的。先满足保暖、遮盖、轻便灵活、适配现代生活,然后才谈得上审美。

现代所谓汉服元素,一味强调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输出……抱歉啊,那是奢侈品领域该考虑的东西。所以许多奢侈品会玩复古元素。

我们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优先考虑的还是保暖、遮盖、轻便灵活,日常生活啊。

以及,别随便拿大帽子扣中国老百姓不热爱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好,那也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车马服舆毛笔宣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很美,但那是审美价值。大多数人民肯定得实用至上,还是乐意坐汽车、用手机、发微信。

想完全仿古?上厕所别用手纸啊,用厕筹啊!别用手机自拍啊,自己画人物图啊!亵裤深衣发髻裹小脚,都一起来啊!日常生活受的了那?

别说中国人民了,全世界人民穿衣服,只要有得选,都是首选舒适轻便的。希腊人现在也不太穿chiton,日本人不过节时也不会整天穿浴袍招摇过市,男人也不梳月代头。苏格兰普通男人也不每天穿裙子晃荡。东南亚有些地方人穿裙袍或灯笼裤,那不是因为多尊重传统,而是因为热。

传统文化要继承,可以钻研,可以传颂,不一定要裹挟在日常生活里啊。

想强调审美和传统价值、忽视日常适配的,就老老实实当个纯审美玩意(比如Cosplay),或者干脆走奢侈品路线去,别在日常服饰里折腾了。

顺便,为什么现代所谓汉服爱好者普遍年轻,而且爱互撕派别?

有个思路,可以这么理解。

1830年代吧,年轻的雨果搞浪漫主义戏剧时,他有许多浪漫主义的年轻哥们比如德拉克洛瓦,也一起穿古装来捧场。雨果的太太阿黛尔觉得他们都离经叛道。但日常德拉克洛瓦还是该穿啥穿啥。

到德拉克洛瓦晚年到处旅行时,说过类似的话:

许多年轻人并没有经历过古代,他们爱的只是他们想象中的美丽古代。

许多年轻人又没有现成的方式可以表达价值观,所以会喜欢一切反日常方式来引人注目,比如穿衣服。

多少所谓汉服爱好者里撕得昏天黑地的,是抱持类似心理呢?不知道。

看看现代所谓汉服圈那些退圈的孩子所述心得,思想其实大同小异:

他们只是到了一个阶段,意识到了一个基本真理:

衣服就是衣服,首先是穿的,而不是用来炫或撕的。

他们的初衷,只是想穿件漂亮衣服,根本没想搞那么复杂,也根本没必要搞那么复杂。

真热爱传统文化,可以跟邵雍似的做学术,不一定要穿些虚构的古装来热爱嘛。

要穿,自己穿,拍拍照,觉得好看,就好了嘛,何必非要大家一起穿呢?

反过来想想:在摘取历史元素虚构出来的衣服款式上,还非要论资排辈划拉正统与否列一堆三坟五典,那是多缺优越感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事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