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本科毕业路过,当年还是第一志愿选的,现在干的工作和专业没有一毛钱关系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76348”推荐,来自《“孔乙己脱长衫”改送外卖,症结在哪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哲学本科毕业路过,现在干的工作和专业没有一毛钱关系,不过话说回来,能跟哲学有关系的行业也少之又少。当年我是班里少数几个第一志愿就选哲学的,其他都是被调剂来的,有一个报到没几天就退学回家复读去了。我没那么多想法,那年高考特别难,我算是超常发挥,有个正经全日制本科能考上就谢天谢地了,又安敢毒耶?
总有人问我你这专业学些啥/毕业之后能干点啥。关于学了些啥,说来惭愧,十几年之后我只记得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和一堆专业课名了,哪位大神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之类的如今让我来盘点,怕是只会张冠李戴。至于毕业之后能干啥,别的学校我不清楚,我的同学里面那就精彩了。干啥的都有,本地同学有些考了公务员进了政府机关或者公检法,也都是从基层干起;成绩好的有些留校教书了,有些继续考研究生深造了,毕业之后也是教书育人的行当;也有做生意的、去消防的、回去继承家业的、和我一样在公司当马仔的、甚至去考了飞行员执照飞民航客机的。
哲学吧,你若不那么实用主义,其实是个挺自在的专业,有大把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当然你要去恋爱、打工、玩游戏也没问题。说起来人的一生里面,能够在自己具备成年人的资格和意识的情况下,给你不设主题的四年时间去体验去经历,绝对是奢侈的,也几乎无法复现。毕竟除了z家里大富大贵的,谁不是一毕业就被生活的重重重压推着跑呢,是吧?
我始终记得哲学导论老师说过的话,“入世地活着”。干什么工作都一样,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家人,或者虚无缥缈点说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最终落到实地都是每个独立的人自己的选择。读再多的书,人也得吃喝拉撒七情六欲,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真正区别,还是看TA究竟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