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全世界都在用日本的?华为手机高端产品的屏幕来自东芝?
【本文来自《深度 | 这一次,日本真的要完蛋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远翠园1号
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全世界都在用日本的,过去是,现在依旧是;
华为手机高端产品的屏幕来自东芝;
和谐型电气化机车技术,来自东芝;
宝钢也是引进的日本技术;
国产汽车发动机技术多数来自三菱......
不错,改开后,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超越日英法,
在成绩面前,既不能骄傲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全世界都在用日本的,过去是,现在依旧是
——好,先说说胶片机时代,看来你可能只知道日本尼康和佳能,但是你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有相当一批“尼康”的镜头全部都是被挫去钢印的“梅花”和“海鸥”镜头吗? 中国光学只是在数码时代失去了市场优势,但是在光学技术上从来没落下过,否则“辽宁一号”这些镜头是从哪来的?而且,全世界都在用日本的,那是因为尼康、佳能和奥林巴斯等用价格占据了市场,论真正高端的相机和望远镜,蔡司和徕卡表示你TM在逗我?
华为手机高端产品的屏幕来自东芝
——你说的应该是P10和mate10之前的机子吧。但自从P10被东芝坑了以后,华为基本上已经不用东芝的任何东西了。
和谐型电气化机车技术来自东芝
——这是涉及高铁发展的路线问题,而且当时也不只是东芝,只不过相比于西门子和川崎这些漫天要价的存在,东芝相对实惠和良心(主要是东芝快寄了)而选择这个没毛病。而且现在还有东芝的东西吗?
宝钢也是引进日本的技术
——宝钢要引进日本的技术可是1950s就已经在民间层面谈妥的问题,可是谁叫当时上台的首相是安倍桑的外公岸信介?要不是因为他的阻挠,这套设备本来应该是60年代就引进,结果就因为右翼的阻挠最后拖到了80年代才引进。这个是纯纯的历史问题,没必要多讨论。
国产汽车发动机多数来自三菱
——你说的八成是乘用车吧,但是现实就是三菱也就只能是在乘用车上牛逼一下,到了真正考验汽车工业的重型汽车发动机就原形毕露甚至连国产早期解放、东风(注意是引进康明斯技术前)都随意可以吊锤三菱重型车辆(我说的就是日野这些,B站印尼网红坡系列视频可以看一下)。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真实水准还真的不在我们身边常见的轿车之类的乘用车,而是在卡车等重型汽车方面:重型汽车是有极强战略价值的存在,在日本不受任何限制的大正——昭和年代,由于陆军马粪连正常所需的工业品都凑不齐(该给陆军的钢材全给了海军)以至于日本卡车从旧日本帝国时代就埋下了先天不足的底子。直到战后日本重型汽车才开始有所发展但是却把日本工业品“零式症结”表现的淋漓尽致:设计能够载10吨车子就绝对不能载11吨,在日本本土表现还不明显,但是到了东南亚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就全露馅了。
不错,改开后,特别是最近10年,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超越日英法,在成绩面前,既不能骄傲自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骄傲自大我是真的没见过多少,妄自菲薄倒是司空见惯,改开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受限于信息传播的条件,WG被弄下去的牛鬼蛇神狗汉奸们把持了舆论,外加日本外务省把1989年后越发捉襟见肘的资金投在了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身上,在90年代能够有效果,但是在00年以后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差。而且国民认知奇葩,外加日本工业化先是英国(两次英日同盟)后是美国扶持起来的,本身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外加在技术推广上只想吃独食(氢能汽车为啥最后变成了点歪的科技树,就是因为日本只想吃独食然后中美欧就不带他玩了)而导致自己的技术和商品体系加拉帕戈斯化。而且国民从上到下其实是极其抵制科技革命(从二次元中就可以看出)外加兔子发展的太快,所以日本从1880年开始从一个落后的“边缘国家”变成工业化列强,在21世纪再次滚回那个落后的“边缘国家”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至于楼主所说的赌国运,我只能说,日本是想的很美,但是自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大日本帝国”而把中国还想象成蒋家王朝的中国的思维。结果如何我相信谁都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