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世界银行根深蒂固,我们的亚投行、国开行、丝路银行如何抗衡?

所谓中国的“债务陷阱”,是近年来西方国家炒作的一个话题,近期在赞比亚、斯里兰卡债务问题上,这一论调又被翻出来。

目前,赞比亚的债务还处于重组中,西方一直指责是中国阻碍了重组进程。而斯里兰卡近日刚刚获得IMF29亿美元援助。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发展中国家遇到债务问题,IMF、世界银行这些金融机构都会“慷慨解囊”,一副乐善好施的样子,而我们的一些商业机构由于受制于国有身份,很难有所作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唐晓阳在回答观察者网专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


观察者网:您提到西方的商业机构可以游离于减债之外,不受本国政府管束。那么我国的商业机构是否应该加强建设并参与到类似事务中?


唐晓阳:关于商业机构到底需不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根据情况来适当调整。我们国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借给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比较多,虽然是商业贷款,但这些贷款很多都是国有银行发出的,所以关于我国发出的贷款到底应该算是商业贷款还是双边政府性质的贷款是有争议的。


我们国家也已经开始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商业债券的形式来发贷款,而不是完全通过国有银行的形式。赞比亚和斯里兰卡的债务债券发生违约,其实与美元汇率的急剧上升有关,这导致了它们还债负担大大加重,如果我们能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许能够帮助这些国家减少汇率风险。


所以,中国和西方在债券问题上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债务债券究竟属于国家行为还是商业行为?而在这一次的债务问题上,这也会是双方谈判和沟通的焦点。 

中国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我们金融机构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相比老牌的、已经根深蒂固的IMF、世界银行,我们的亚投行、国开行、丝路银行该如何与它们抗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