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道具制作水平:细看《流浪地球》的步枪与加特林

来源:hawk26讲武堂

3月19日,电影《流浪地球》突破46亿票房,这部科幻大片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盛宴,更让本人对其中的枪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500

经过多方联系,本人来到位于北京通州区的MDI工作室,该工作室承担了电影《流浪地球》中大部分道具的设计和制作任务。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有枪械,还包括外骨骼、航天服、休眠舱、火石、太空站部分制景等大型道具,以及数不清的各种小型道具。这些道具制作精良,为电影增添了不少亮点。

500

这支就是《流浪地球》中出现的QBZ47步枪,由于拍片的过程非常艰苦,这支步枪也有了破损,用来表现枪口焰的LED灯线暴露在枪口之外,拉机柄被损坏。不过枪身上大多数的磨损,都是MDI工作室特别制作出来的,用来模拟真实的使用痕迹。

500

枪身上有CNIGC.CO的铭文,看起来应该是制造厂家。L/QBZ47-5.8显然是说明其隶属陆军、型号、口径,即便在电影中这些铭文实际并不会被观众所注意,但道具上依旧如实表现出来,这样严谨的道具在以往是不多见的。枪身上细节很多,各种小细节不胜枚举,让这支道具枪看起来更像是真实的枪械。按照设计,QBZ47使用的是中国特色的5.8×42mm弹药。

500

握把较粗大,而且棱角分明,握持并不舒服。但是本人戴上外骨骼的手套之后立刻感觉这个握把其实还很合适,可能是手套上的金属关节产生了一些作用。需要吐槽一下的就是保险,位置比较别扭,用拇指无法操作。而且枪身右侧没有保险,无法满足左右手操作的需要。另外扳机过于单薄,如果考虑当时地面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数十摄氏度,那么扳机必然需要进行加强。

500

QBZ47有类似P90的前握把,据枪比较舒适。手握前握把就能用拇指操作上面的开关,控制枪口下方的激光指示器。这个开关倒是左右都有,非常方便。枪身上有不少螺栓,MDI工程师介绍说,这是设计师的要求,因为要有更多的视觉细节。这或许是从视觉角度的需要,但真实的步枪并不会有这样多的螺栓。

500

尤其是弹匣仓上面的两枚螺栓,更显得画蛇添足。如果这里有螺栓,弹匣怎么插得进去?抛壳口前方有L、R的选择键,看来是可以选择抛壳方向,这倒是无托步枪真实需要的设计,尽管作为道具枪上的装饰并不能实现功能,却也代表了设计师对枪械的深厚理解。不过旁边那个东西又看不懂用途了。靠近枪托底板的位置,可以连接单点枪背带,从操作角度来看,这个设置恰到好处。

500

枪托底板居然是可以伸缩的,还有多个档位可以调节,这个真是非常出色的设计。MDI的工程师对他们增加的这个细节同样非常满意,尽管电影中并没有任何展现。

500

QBZ47步枪设置了一个提把,上面有皮卡汀尼导轨,可以安装各种瞄准具或附件。现在安装了一个Magpul的折叠准星和一个反射红点瞄准镜,折叠准星是反着安装的,同样是为了美观的需要。不过本人以为,在当时地球表面那种极端环境中,这样的反射红点瞄准镜是否过于单薄?其实坚固的圆筒形红点瞄准镜也许是更实用的选择,不过拍电影与实战不一样,电影还是更多考虑到视觉语言。

500

QBZ47枪身比较宽,MDI工程师表示,这都是为了在内部加装后坐模拟装置和抛壳系统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本人倒是觉得,如果真的在零下数十度的极端环境中使用,聚合物枪身真的要很厚重才可以保证可靠性,或者使用全金属枪身,反正当时已经都是使用外骨骼,枪械重量不再是什么问题。

500

本人试用了该枪,扣动扳机时可以感受到模拟的后坐力和枪口闪光,同时右侧抛壳窗抛出模拟的弹壳。毫无疑问,这样的道具已经达到国内道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500

尽管该枪很多设计都是满足左右手操作的,但右侧并没有拉机柄。左撇子射手将不得不松开扣动扳机的左手进行操作,显然这样的操作很别扭。如果在握把附近有像塔沃尔X95步枪一样的,可以用食指操作的前置弹匣卡笋,那么这支步枪的操作将更加方便。激光指示器下方有一个背带挂钩,是非常实用的设置。不过激光指示器真的必须如此突出,本人对此表示怀疑。

500

最后要说的是,QBZ47的抛壳窗位置有些靠前,如果再稍微向后一点,再大一点就更贴近现实。如果满分100分,这支道具枪至少能够得到90分以上。

500

电影《流浪地球》中“锤子”使用的加特林非常抢眼,打了一半的目标——木星和冰墙,另外两个目标是QBZ47打的空气和手枪打的火石。这挺道具枪参考了M134型7.62mm机枪的造型,为了突出视觉效果,枪管非常粗已经接近12.7mm枪管的轮廓了。枪管采用碳纤维管材制造,尽可能降低整体重量以减少演员的负担。不过由于这支道具枪要实现枪管旋转、枪口闪光等效果,重量还是不轻的。

500

为了让“锤子”能够手提使用,还有提把和控制射击方向的手柄。由于结构问题,重心并没有像真枪一样处于提把后方而是靠前,不过这个问题丝毫没有影响到电影的表现力。

500

枪身有多种颜色,展现了不同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带来的差异。在机匣上有CNIGC.CO L/QBZ-6J-7.62铭文,代表制造厂家、陆军、型号、枪管数量、口径。英文的“中国制造”非常令人感动。注意右下角部件上还有标签,很难通过电影来展现的细节,这里一个不缺。

500

本人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支真实的加特林,无论从什么角度,它都是如此真实。电机上的黄色警告标签,可能在电影中只是几个像素。还有上面的划痕和使用痕迹,都是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细节。电影中可以看不到,但不代表道具上没有,这才是MDI工作室给本人最大的感受。现在大家都喜欢说什么工匠精神,想必就是这样的道具才能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500

加特林机匣右侧与左侧基本对称,在这样的光线条件下,可以清晰看到各种材料不同的颜色。其实这些材质几乎都相同,但却通过喷漆展现出枪械的质感,无论是金属还是聚合物,都非常真实。

500

这是本人特意将加特林翻转180°,拍摄底部的细节。几乎所有电影都不会展现这样的部分,却丝毫没有马虎,无论是划痕、磨损都非常到位。

500


​这支道具加特林展现出一种机械特有的美感,非常值得玩味。

500

这是MDI工作室为电影《流浪地球》制作的各种道具,尽管看起来数量非常多,但还有大量小型道具没有陈列。

500

表现最为抢眼的就是外骨骼,MDI工作室制作的外骨骼成为《流浪地球》中最闪耀的细节。

500

QBZ47步枪的设计综合了很多世界名枪。

500

为了实现枪口火焰、抛壳和模拟后坐力,MDI工作室可谓绞尽脑汁。

500

加特林机枪的效果图。

500

QSZ47型9mm手枪。

500

仅仅一个几秒钟的镜头,MDI工作室特别制作了一支信号枪。

500

火石,《流浪地球》中特殊的道具。因为结构复杂,质感丰富,很多科幻迷都认为这个道具最为精美。

500

被枪打坏的火石。

500

外骨骼的手套部分。

500

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可穿戴。

500

韩朵朵呼救的电台,无人机遥控器,以及各种小型道具。

500

巨大的点火器,所有开关都可以动作。

500

就连那个救生囊也丝毫没有马虎,MDI工作室以出色的作品证明自身强悍的实力。 

写完本文,有些期待电影《流浪地球》会不会出续集,那样会有更多枪械镜头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