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一二三线城市,越往下,越具体的区域男女的实际比例就会越失衡
【本文来自《江西的彩礼指导价为何出了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时之浩浩汤汤
- 不是理由
目前婚姻匹配有跨省趋势,江西一地的男女性别比,只能说是占比很小的原因之一。
而全国适龄男女性别比没有这么夸张,全国适龄男女,女性只比男性多一千八百万不到,相比几个亿的适龄人口总数,一千八百万并不算特别突出的数字。
所以不用再吹这套男多女少的理论来贩卖焦虑了,自然生育率的情况下本来就是男多女少,因为自然条件下男性更容易夭折,而现在医疗水平上来了,这部分多出来的男性生育率就都变成了健康的人,自然男多女少。
第七次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比在105.07,而男女自然出生率下的比例也不过105左右,基本上可以证明中国男女性别比属于平衡的范畴。
而且现在外娶率年年升高,而外嫁率在逐年降低,本身也有在国际市场中平衡婚姻匹配的趋势。
我虽然不是学社会学的,但你的分析显然有很多问题。
首先,是适龄男性比适龄女性多了一千八百万。而且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不是你拿几亿或十几亿的总人口算下占比就能觉得问题不大的。
而且这个数字代表的不是什么老弱病残无能力的,都是中青年,拜科技和社会发展,他们的网络发言能力和组织能力还会进一步放大。
最关键的是,男女比例在绝对数据上确实比例还接近,但是在实际社会体会上却绝非如此。
因为人口是流动的,而女性因为一些优势,确实比同条件男性更容易扎根到经济更上一级的区域。
村镇的女孩到县里,县里的女孩到了城市,小城市的到大城市。
年轻人都涌到大城市里,相对更容易留下的女性平衡了大城市的男女比例。
但总适龄人口和男女实际比例摆在那。
所以除去一二三线城市,越往下,越具体的区域男女的实际比例就会越失衡。
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在大城市同龄人动辄百万计,哪个性别多出几万人,在人群中也难以有实际体会。
而在县城这一级,可能全城的适龄未婚男女都不满万,在这种环境下哪个性别多一点或少一点就会被直观的感受到。同时因为被大城市虹吸的缘故,到了县城这一级男女比例多半会很不健康。
这种直观的感受就会转化成实际的“落单”的压力,迫使男性和男性的家族开始内卷,大家开始拼彩礼。
之前我看过,过年回中西部老家乡村的男青年去相亲,女孩坐家里一天相几个,男孩们要排队等。
底层的压力,被这些人用手机实时传播出去,再进一步强化了婚姻的压力。恶化了整个婚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