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影评?什么是观后感?
【本文来自《继续讨论“五十岁以上的人,出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钢铁般的王尔任斯基
为什么只可分析剪辑和镜头,而不能分析影片传递出的价值观、立场?殊不知,价值观、立场、故事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剪辑和镜头属于技巧,是为了灵魂服务的。所谓纲张目举,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文艺评论是一种专业(尽管对我来说只是一种业余爱好)。搞文艺评论的人不一定会搞创作,搞创作的人也未必会写评论。这是普遍的规律性现象。
马克思也不搞资本运作,但他写出了《资本论》。克劳塞维茨并未指挥过战争,但写出了《战争论》。
有人看别人喜欢写影评,就老是用“有本事自己整个电影出来呀”来诘问。提这种问题的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实际却是既不懂常识,也不懂逻辑,只能说是一种双料蠢货。
我前面说得很清楚:一个正常的影评,应该是“电影如何产生某种公众认知,这个公众认知有没有问题,产生这种认知的手法是否高效”
你要谈影片的价值观、立场、故事如何,没问题,但是众人眼中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认识到的作品的价值观当然是各有不同的。昨天说球2恋物癖,今天说野蛮,照这个逻辑,明天也许就说球2吴京找了女性做老婆说明郭帆恐同,你觉得这都是影片传递的“价值观”?
你凭什么认定郭松民所批判的价值观,就是电影的价值观?作为影评,要评价电影的价值观,当然是要谈谈公众普遍认知的这部电影的价值观,如果大多数看流浪地球的人看到五十岁出列觉得感动,那么影评当然应该是说为什么这个桥段令人感动,怎么会变成谈这个桥段有多野蛮呢?当公众都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观是颂扬牺牲精神,郭松民觉得这部作品的这个桥段是野蛮,公众和郭松民,是谁有问题?郭松民是代表了大众的意见,还是脱离大众的个人意见?脱离大众,一个人闭门造车,搞得好文艺评论?
个人的观感,是个人的思想自由,我们表示尊重,但这叫观后感,小学生都能写的那种,不叫影评。如果你对电影的认知都偏离大众认知,那什么牛鬼蛇神都可以群魔乱舞:先说发动机是资本主义阴谋,再说没有让党员出列是反党行为,然后再说反对者都是现行反革……现行邪教徒,好好好,好一个上世纪60年代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