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军事实力变迁(上):部落组织到帝国时代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就是说,匈奴是夏朝人的后裔。太史公著史记的一个原则就是,八方夷狄,都是黄帝子孙。在这点上大司马是不敢苟同的。最起码在当时,匈奴之于中原王朝,就是异族异种,文化不同,习俗更不同,同时侵略土地,掠夺财产。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在今天,匈奴这个种族已经消亡,卫青霍去病这些抵御匈奴的将领,依然可以算过民族英雄。
匈奴是不是“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这个有待考证,可以确定的是,匈奴是戎狄的一支。戎狄者,就是周朝先秦时代,中原华夏民族对西北方非华夏部落的称呼,包括北狄西戎。需要说明的是,戎狄本身并不是游牧民族,只不过是文化和风俗和中原文明不同,所谓“我诸戎饮衣服不与华夏同”,例如戎狄服饰的被“发左衽”,就与华夏风俗相反。
春秋时期,中原齐晋等大国,合纵诸侯,称霸中原,所举的“尊王攘夷”的大旗,其核心就是内尊周天子,对外南抗荆楚,北驱戎狄。进入春秋末期到战国以来,戎狄的诸多部落被晋、秦、赵消灭征服,另一部分与从更北方南下的游牧民族“胡人”互相融合,形成“匈奴”这一种族。
匈奴早期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部落组织,军事实力并不强大。但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擅长掠夺,擅长战争。他们所掌握的骑兵,对中原六国的步兵战车有着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被放大,也就形成了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文明所占据的天然的军事优势。战国七雄中,秦赵燕不约而同的修筑长城,以防匈奴入侵。秦国消灭义渠后,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诸郡,已经与匈奴接壤,开始在此三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征服林胡,娄烦,设置云中郡、雁门、代郡,也开始从代地沿着阴山修筑长城,直到高阙;同时燕国也开始修筑长城,在北方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来抵御匈奴胡人入侵。
赵国大破匈奴的名将李牧
历史中匈奴种族第一次与中原华夏文明发生大的战争是在战国时期赵国雁门关,当时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不时南下侵扰赵国边境代地、雁门。赵国派大将李牧在边境镇守,李牧在雁门每天犒赏士卒、教习骑射,设置烽火台,面对匈奴多次南下袭扰、抢夺牲畜,李牧一直坚守不战,“有而示之以无”。几年以来,每日如此,匈奴最终认为是李牧胆怯,这正中李牧诱敌之计。李牧瞅准时机,挑选战车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骑,敢死勇士五万人,能开硬弓者十万人,设奇兵,布奇阵,以左右两翼包抄围攻,一战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这一战杀得匈奴此后十余年不敢到赵地掠夺。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原王朝对匈奴的大规模打击仍在继续,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将士,凭借秦国精锐的弓弩兵器,北逐匈奴,收复河南(今河套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秦朝设置九原、云中两郡。史称蒙恬是时“威振匈奴”。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秦始皇开始修筑万里长城。
蒙恬北逐匈奴
蒙恬收复河套战车雕像
但在秦末天天大乱,楚汉争霸之时,匈奴人趁着中原内乱,无暇北顾,又一步步的重新进犯河套,同时在这一时期,匈奴出了位首领冒顿(音莫读)单于。冒顿雄才大略而又嗜血残暴,他首先建立起一支精锐禁卫军,自创“鸣镝“,是一种射出去有响声的箭,习勒部下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我的鸣镝射到哪,你们的箭也要射向哪,有不从者斩。冒顿先后射杀自己的千里马和爱妾,终于训练出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精锐骑兵,而后他弑父自立,登上单于之位。
这些冒顿单于的事迹,在汉武大帝的电视剧中,被安到了他的孙子、汉武帝时期的匈奴单于伊稚斜的身上,二人的经历有些许相似之处,都是先上一次单于自立,也无伤大雅,唯一所不同者,冒顿弑父,伊稚斜弑兄,伊稚斜的事迹,在后面还会提到。
冒顿自立单于之后,灭掉强大的东胡,击大月氏,迫其西迁,歼灭楼兰、乌孙、呼揭等二十余国,控制西域。又征服了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统一了草原,号称“疆域万里,拥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强大的匈奴帝国。并最终夺回蒙恬时期攻占匈奴的所有河套领土。
鼎盛时期匈奴帝国疆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终于,项羽乌江自刎,楚汉争霸分出了胜负。刘邦建立汉朝,在国力慢慢开始恢复之下,汉匈爆发了第一场充满了偶然因素的冲突。
公元前200年冬天,韩王信(名韩信,与名将韩信同名,为区别称为韩王信)投降匈奴,刘邦御驾亲征,率大军三十万平定叛乱,匈奴冒顿单于率四十万骑兵南下,汉匈首脑第一次王对王。
起初汉军连战连捷,先后击溃韩王信叛军和韩匈联军,汉军和刘邦本人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思想,冒顿也故意隐藏精锐骑兵后撤,刘邦亲率七千骑兵,身先众将打头阵追至平城,突然间匈奴精锐齐出,把刘邦围在白登山。
刘邦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幸好身边还有谋士陈平,陈平献策派出一个使者携带无数和黄金珠宝贿赂匈奴阏氏,阏氏向冒顿说情,“你们双方都是君主,这样拼个你死我活没必要,而且汉朝的土地,即使你占领了,也不能牧马”。再加上汉军当时还可以坚守,匈奴强攻不下,外围汉军大将樊哙周勃等人也在不断逼近,冒顿权衡再三之下,匈奴大军最终开了一个口子,刘邦得以突围。
白登被围虽然全身而退,而且拔除了匈奴在山西的据点,但还是堪称刘邦平生最惊险一战,也让刘邦见识到了匈奴的战斗力,同时意识到汉朝刚刚建立,国内百废待兴,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及后勤保障能力都已经达到极限,不足以支撑与匈奴的下一场大战。决定开始实行“和亲”,以维持和匈奴之间大体上的和平状态。
和亲政策维持了汉匈之间六七十年的战略平衡,一直到武帝时期,国力充盈,卫青霍去病名将辈出,汉朝才再一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改变这种战略态势……
敬请期待:匈奴军事实力变迁(下):汉匈战略平衡被打破
西汉初期汉匈态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