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机构改革”改变了什么?

昨天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圈里圈外议论纷纷,很多人吃瓜吃到了自己头上。

这是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其余部分不需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相比2018年的深化改革方案,这次的改革涉及的面小了很多,但针对性却很强,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领域的优化调整,每一改都改到了现在的发展点、阻塞点上。

今天就来聊聊捋顺关键节点的这一次改革。

500

一、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修剪枝叶、茁壮成长

科技部修剪了3方面枝叶:

第一,不管具体产业,科技部的一些具体管理职责被划转出去了,比如:

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农业农村部。

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

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

上面3项都涉及产业规划,简单地说,就是科技部要专心搞科研,不再涉及具体产业了。

第二,不管项目经费,科技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原先所属的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这4个管理科研项目的事业单位划归到其他单位。

以前是科技部“管”,下属事业单位“办”,其实“办”的权力还是在科技部。

现在把这些“办”的职权剥离,项目的经费让专业的人来管,科技部负责指导监督这些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看似科技部没了管项目的权力,但对国家科研经费的统筹使用来说,“管”和“办”分得越开,管理的效果就越好,有利于把经费花到刀刃上。

第三,不管国外人才,把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把管人的事交给管人的部门。科技部应该关心的是科技怎么突破,而不是怎么从国外挖人才。现在的情况下,靠挖人才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科技发展更需自力更生。

上面3项职责划走了,科技部弱化了吗?

整体缩小了,在关键点上必然增强。科技创新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转化等不同阶段,这次改革,国家希望新的科技部聚焦于“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也就是要加强我国在基础研究以及部分应用研究中的短板弱项,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将是新科技部的核心使命。

此外,报告中还提到,为“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中央成立主管科技的部门,科技自强的拳头必须要硬。

二、金融体制重整,“监管”是关键词

国务院改革一共13项,其中6项都涉及金融,基本占了半壁江山,面对越来越突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管理难题,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重整。

第一,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把银保监、央行的金融集团监管、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收入其中,形成了“穿透式”金融监管利剑。

这支利剑将直插地方,“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有总局盯着,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再乱来了,地方机构“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老老实实监管,别想着玩既“办”又“管”的招商引资花活儿。

第二,证监会在原先业务的基础上,将发改委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收入,把企业债券这一重要的融资形式纳入管理,将证券和企业债权统一管理,职能作用发挥更加顺畅。

第三,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将原来的“中央——大区——省会——县”改为“中央——省——市”,更好地与行政管理层级相适应。

在上述3点改革之后,原先的金融监管“一委一行两会”格局发生改变——人民银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证监会负责资本市场监管。三者有机结合,管理条块更加清晰。

第四,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都变成了国务院直属机构,不再是原先的国务院下属事业单位。这是职能性质的改变。

同时,“把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实行“管办分离、政企分开”,与科技部的管办分离一样,金融监管部门只负责“管”,国资部门负责“出资”,国有金融机构负责“运行”,权责清晰。

再更进一步地,金融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工作人员全部由事业编划为公务员,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上述3步,让监管部门行政化,油水部门剥离化,工作人员公仆化,金融监管的同志们要有新的工作状态了。

500

三、组建国家数据局,聚焦新生产力

信息时代,数据是新的基础设施,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

之前,网信办和发改委承担了主要的数据建设工作,各个地方都在开足马力建大数据中心,在建设中存在职能交叉等问题,数据的管理运用也不畅。

数据要流动起来才有价值,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球领先,如何搞好全国一盘棋,整合利用各种数据,是取得未来发展先机的重中之重。

有了主管部门之后,数据堵点将被打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将大大提速,数据红利充分释放,这对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至关重要。国家数据局也将作为中国未来10到20年发展的排头兵,引领数字中国一马当先。

500

四、乡村振兴、老龄工作、知识产权、信访

国家乡村振兴局由农业农村部管理的副部级局,改为划入农业农村部,两者工作融为一体,乡村振兴工作更好统筹,得到加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由卫健委改设在民政部,能够跟民政部负责的很多社会保障事宜相协调,工作更顺畅。

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层级上得到加强。

以上调整,目的都是加强相关领域的工作,捋顺工作环节。

五、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

最后,方案明确,“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对于精减后少数部门超编问题,给予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

这怕是部委同事们最关心的问题。

各部门统一按照5%比列精简,说明没有例外,精简编制会涉及到所有部委。新招录的部委公务员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编制会被拿掉。

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也就是说在上文提到的科技、金融监管、数据等重点领域,以及一些重点工作专班,编制可能会有侧重的增加。想进入这些部门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以上,就是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五大改变。

国家的每次机构改革都将引领一个时代,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后,中央单位的相关改革内容也会在近期公布,新的机构、新的隶属关系将更加适应新的时代,为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

-END-

辩证看,务实办

欢迎关注原创公众号“岂曰分享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