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衰退,人民沉沦

日本的衰退是毫无疑问的,但哀退对一亿日本人的影响天壤之别,那些身处大公司、业务在全球扩张的少数日本人,收入、生活水平肯定比以前更好了,比如半导体、苹果产业链和索尼这类公司,而困守在本土、靠互相内卷挣扎度日的日本人,年轻人宅家,少女援交,老人打零工。。

对他们来说,岂止是衰退,简直就是一夜回到明治维新解放前。

日本老人在这个过程中是最脆弱的群体,他们收入比30年前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日本老人生活水平,降低对医疗护理服务和银发经济的支付能力。

背后底层逻辑是什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本土经济长期停滞,与之相伴随的是日本国民收入水平一路向下。

从日本家庭年均收入看,1994年的家庭年均收入为664.2万日元,是平成时期(1989-2019)最高水平,此后一路下滑,2000年为616.9万日元,2005年为563.8万日元,2010年为538万日元,2016年回升到560.2万日元,20多年的时间里减少100余万日元。

从日本家庭年收入中间值(中位数)看,平成时期日本家庭年收入中位值1995年为550万日元,2000年为500万日元,2005年为458万日元,2010年为427万日元,2016年回升至442万日元,20多年间减少约110万日元。平均值之所以比中间值高出很多,主要是由于占少数的高收入家庭收入大幅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体平均水平。

再从家庭收入分段统计看看,年收入350万日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2016年的占比较1989年普遍提高,而年收入400万到850万日元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则普遍下滑,而在1200万日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中,2016年占比相较1989年有一定提升,凸显了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

日本国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在经历战后数十年高速发展后,至1990年代国内发展空间已经相当狭小,日本企业遂将投资重点转向海外,而对本土投资则一路下滑,致使本土高收入就业机会大幅减少。

同时日本政府和企业为提高本土竞争力,放松了对年功制、终身雇佣制的坚持,转而加大了就业和雇佣的灵活性,以降低用工成本。此间非正式员工人数快速上升,从1990年的不到一千万上升到2018年的2000万,致使整体收入水平也同时下降。

日本国民整体收入水平的下降,带来的必然结果是老人收入下降乃至贫困化。据日媒报道,现在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日本老人的贫困化,大概率会在未来30年加速提升。

根据日本统计局对各年龄段家庭储蓄与负债的调查,2019年时50-59岁、60-69岁、70岁及以上的家庭都是储蓄大于负债,而且年龄段越高,储蓄越多、负债越少。

事实上,之所以过去30年日本老龄化能够比较成功地应对,日本银发经济能够蓬勃快速地发展,正是由于这些高储蓄、低负债的团块世代(战后1947-1949年婴儿潮出生)为主的老人,他们为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之后的经济内需、社保支出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和支付能力。

但是当2019年时的小于30岁、30-39岁和40-49岁等中青年群体,在未来30年逐步踏入老后生活,日本会发生什么?

这群人生长在经济停滞的平成时代(1989-2019),收入低、储蓄低、负债高,他们还能像前30年的高储蓄、低负债老人那样支撑得起庞大的银发经济内需吗,他们还能支撑得起庞大的医保和长护险支出的个人承担部分吗?

日本养老金制度设计的核心人物、被称为日本养老金改革的“铁腕大厨”的高山宪之,在去年接受的一次采访中说,现在日本每人每月国民养老金(养老金第一支柱,对老人生活进行最基础保障)6.5万日元,假设经济不增长、工资不变、物价不变的话,在自动平衡机制下,未来的30年后会降到约4万日元。

6.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500元,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100元,和目前中国城市养老金水平相当,甚至低于不少一二线城市水平。而且必须注意到,日本的食物价格比中国高得多。那么在没有其他储蓄投资的情况下,这样的养老金能够维持怎样的生活水准,可想而知。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