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永远闭不上这惹祸的嘴
来源 | 摇滚客
PTU 之终结音乐:原声大碟 - 银河映像1995-2005 杜琪峰与创作兵团之电影原创主题曲及配乐
今日BGM,《PTU之终结》,杜琪峰
最近杜琪峰导演“惹事了”。
因为在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上的一段发言。
现在的电影我觉得变差了
全球的电影都差了
在我自己看 电影的世界 好像在渐渐消失
不是我以前的电影的世界
我希望呢 这些情况只是暂时的
有人传他被炸号、也有人传他还没上的几部片危险了。
但无论别人咋说,我想杜琪峰本人都做好了面对任何结果的准备。
毕竟他连最基本的“体面”都不要了。
作为主竞赛单元评审之一,嘉宾都盛装出席。我看了下杜琪峰以往参与这种公开场合也很注重派头,但这次他穿的像刚从工位赶来。
组委会给每个人准备了瓶装水,而杜sir却端着自己的小茶杯上台。
说完爆炸性发言后,便两手一摊、抬头看天,丝毫不在意别人啥反应。
熟悉杜琪峰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没啥,毕竟他是出了名的real。
个人纪录片《无涯:杜琪峰的电影世界》第一幕就是他在剧组发火。
“不拍了”;
工作人员刚想解释下,他直接一句“还顶嘴”。
杜琪峰爱骂人,被刘德华控诉“骂人机器”。
港片黄金时代大明星比大导演金贵多了,他却敢在片场把真正的“金主”骂得狗血喷头。
杜琪峰骂人有个特点:脏话多,经常需要后期消音。
他骂人像暴君不容辩驳。
骂你你就受着,胆敢反驳一句会立刻引来劈头盖脸一通骂。当众被骂,至于被骂者受不受得了,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只要他骂得爽就好。
杜琪峰自己也承认爱骂人、脾气不好,但他不改。
有人做错了,他会怒不可遏一顿输出,但骂完了大家照样一起做事。
他不是两手插口袋、因为顶着导演的权力就能随便骂人。
他是和大家一起做事,作为大导连扛机器这活儿都一起出力。
但有人在队伍里瞎指挥他一定下一秒就开骂。
因为这人明显不专业、整个团队不是专业做事的态度。
有人骂人,是看你不爽;
而杜琪峰骂人,是骂你能力不行。
我相信与我一起共过事的人都会很明白
我为什么要骂你或者我为什么脾气那么坏
一定是因为出现了问题
熟悉杜琪峰会知道他是香港电影金字招牌之一“银河映像”的当家人。
即使没听到这个名字应该也知道《黑社会》、《枪火》、《一个字头的诞生》《瘦身男女》、《我左眼见到鬼》等电影。
说起杜琪峰最好的片子,《神探》必须有姓名。
其实剧情还是走的香港警匪片的老路子:发生命案、神探查案、真相大白。
同题材《无间道》拍的是正邪对立,人在局中犹如堕入无间地狱;
尔冬升的《门徒》探讨的是欲望。“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与恶缠斗许久,善能在多长时间、多大范围内抵抗恶?
成龙的《新警察故事》则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正义的主角无论落到何种境地、最终都能奋发图强,将恶一举消灭。
这些都是好片,他们也有个共同内核:人在社会中的身不由己。
而《神探》是从另一纬度去分析人。
它讲“自然的人”、是刨除掉社会身份后、作为“动物”的人。
作为悬疑片,《神探》一开场就已经向观众明示凶手:一个杀了警察的警察。
杜琪峰想做的不是问原因:什么仇什么怨要杀人?
他想说的是:人不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不了解自己、每个人都会美化自己、我们都认为自己拥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品质。
但等到真出事,你做出的选择才能真正看清自己。
《神探》有个经典情节:
刘青云饰演的神探能看见鬼。
不是物理上的鬼,而是人心里的鬼。
他在街上跟踪疑似杀人的魔警,本来魔警只有一个人,却突然变成了7个。
有懦弱爱享乐的胖子、有暴力男、有色欲男,有一身职业装,负责出主意掌控全局的精英女。
这7人是魔警人性的不同面,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社会面具。
我们随时切换不同人格,甚至有时我们自己都不清楚下一秒会蹦出什么人格。
为了彻底了解魔警,神探做了个实验。
他跟着享乐人格的胖子进了厕所,发现陌生人,魔警很快切换成理智女人格。
神探故意挑衅,把尿撒在女人的大腿上,突然被魔警切换出的暴力人格一拳重击。
暴力人格想一枪杀了神探,幸亏被其他6人制止。
而这个暴力人格,正是当晚魔警在那片人性密林中枪杀同事的主人格。
你能说魔警一定是坏人吗?
从社会角度,他十恶不赦。
从个人角度,他能说出太多苦衷。
枪杀同事,是这该死的要向上级报告自己丢了枪。警察丢枪可是大事,一旦被上级发现自己职业生涯完了。
这时出现了一个命运选题,魔警有2个选择:
1、让同事报告,这是正确处理流程,但自己完了;
2、不让同事报告,那就必须让他闭嘴。
是你,你咋选?
魔警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恐惧催生反击、反击必须暴力。
于是暴力人格生长出来,果断一枪结果同事。
接着理智人格统筹全局、摘除嫌疑、洗白自己、嫁祸他人。
可以说魔警的每一步,都是“身不由己”。
不是魔警本身就有7只鬼,而是他为了自保不得不演化出更多的鬼。
而那个最初的自己,早已被丢在了人性密林中,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
《神探》是杜琪峰对人性的直接回应:
人,说是高级动物。不过是动物。
在人性的危险密林中,我们不仅要时刻防备来自他人的攻击、更要防备自己内心生出的恶。
在那么多“可是”、“既然”、“只能”的掩饰下,是否你的内心藏着不能与他人说的真正的恶?
这是杜琪峰的人生观:
人之初、性本恶。
小时候不高兴连阿妈都抓,怎会性本善呢?
我们都是动物,本能是求生。
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或许不是做社会层面的“好人”,而是防备自己不要成为恶人。
在杜琪峰的电影宇宙里,虽然他拍了那么多黑帮片,却总在嘲笑传统黑道老一套的“义气”、“道义”。
他想说的话已经在《黑社会》里通过警司之口说明白了:
哪有什么黑道白道,社会需要的只是秩序。
黑道的生意他不掺和、谁来当家作主他也不管,但一旦有人为了“争老大”而坏了秩序,那他要做的就是枪打出头鸟,把不听话的按下去。
所以电影才会出现黑帮与警察谈判的戏谑场面。
本该是黑白对峙的两拨人,却在一起讨价还价。
白道:赶紧把事解决,否则出手。
黑道:再给点时间。
白道:不行。
黑道:那就摆烂,看这个社会离了我们还活不活得下去。
白道……
在杜琪峰这里,传统叙事中的“善与恶”的两级对立被解构。
这个世界不存在单纯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都是被环境驱使、被情绪奴役、被欲念征服的奴隶。
我们逃脱不了自己身上的动物性。
但正因我们是生来赤裸的动物,才有机会逃脱社会对“人”的定义,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选择。
不是基于传统道德观的好或坏,也不是活在他人眼中的好人或坏人。
而是真正的,活出自己。
就像他骂人,他当然知道在道德社会是个很严重的人品问题。
他只是不要表面的人际和平,他要的是做好自己心中真正想做之事。谁挡路,就骂谁。
这次的“危险”发言,他当然知道“不说为妙”。
但他说了,做好了承担后果的准备。
说白了,这世上只有2种人。
一种是“做人的人”。
人情社会这种人很吃香,毕竟搞定了人也就搞定了事。
另一种是“做事的人”。
别指望一个有能力的人脾气好,因为他的最终目的不是人,而是事。
以杜琪峰的江湖地位,他早可以“会做人”。但他还想为自己一生之事业做点实事。
哪怕这需要承担无可预期的后果。
“可能我有点大胆,但是我的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