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督促的情况下,孩子就不晓得干什么了,想试着让他自己规划和安排时间
【本文来自《请各位亲指导指导,怎么去改变小孩子上课时不好的学习习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卫华兴
刚才发的是一段来自chatGPT的官方套路化回答,现在来一段基于我个人经验的回答,你可以比较下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处理过你遇到的类似问题,且现在效果很好。
首先,你的孩子的年龄、性别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了解了这个后,方法才更有针对性。由于不知道你的孩子年龄、性别,我先假定孩子一年级、男孩,因为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猜测是这样,如果不是,你可以补充一下正确信息。
1.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一样,有的人好静,有的人好动,这本身就没有对错和优劣。目前学校的教育,一个班40多个学生,老师根本管不过来,所以老师自然是希望所有孩子都是安静的、听话的、不玩劣的,但显然这与人的天生气质并不相符。所以,清楚了这一点后,家长应该自己清楚孩子的天性特点,不要完全随着老师起舞。
2.针对于孩子课堂上喜欢动的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综合入手:
a.首先,要培养孩子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小学低年级一定不要报课外的文化课学习(如语数外等),因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很简单,低年级就是用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的,如果在课外提前学了或者学深了,会导致孩子在课堂上根本不想再学,因为他觉得都学过了,学会了。当然,家长要能忍住不报文化课的课外班,得首先克服自己无何止的焦虑。
b.其次,要培养孩子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上面说的不报文化课的课外补习,但不是完全不报任何补习。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为孩子报一些兴趣班的课外班,比如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编程等,主要根据孩子兴趣来,如果一个兴趣都没有,可以逐步尝试培养下。有了一个比较专注的兴趣后,孩子的各种行为也会得到逐步改进,因为培养专注的基础是需要构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具体下来就是:在学校是课堂,在家里是书房。
c.有了上面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兴趣外,可以有针对性的逐步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
1)每天放学回家后培养15分钟左右的静坐,什么东西都不用看,就看墙面或桌面,不放任何东西,练坐姿、练定力,刚开始可能坐不住,没关系,先从5分钟起,逐步增加时长,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时间是40分钟,老师讲知识的有效时间应该是半小时左右。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分钟左右都是正常的,偶而有走神没什么问题,待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会提升自己的专注时长。
6岁的小男孩,小朋友喜欢阅读和看书,家里的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小朋友读物不少,小孩认得字不少,这些书基本上都可以无障碍阅读,也是喜欢看书,阅读的时候专注力尚可。语数外这三门课外的补习倒是没有报过,因为是住宿制的,学校的课程安排的挺紧的,感觉学校的学习量是足够的,周末妈妈会帮助完成定时打卡,在家的学习在督促下,总体来讲算是乖的。
目前是想试着帮娃娃养成自律的一些习惯,无家长督促的情况下,不晓得干什么,是大人说干啥干啥,想试着让他自己计划安排时间。在做作业打卡的时候,没有大人监督的时候喜欢玩小玩具,明知道贪玩会影响作业完成进度,还是磨蹭贪玩儿!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没有小玩具玩的时候,就会东搞搞西搞搞,感觉内心不是平静的,有只猴子在他心上挠痒痒,摸鱼状态持续。
总的来讲,一点自律意识都没有,习惯养成上我们家长真的需要下功夫!
谢谢您的指导,感谢感谢!一定不时翻出来学习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