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歌手2019》第十一期里龚琳娜演唱的《庭院深深》?
作者:莫毒枭
来源:知乎
若说龚琳娜登《歌手》,首场选《小河淌水》还让我觉得有些讨巧的话,第二场选《庭院深深》则令人肃然起敬。我不关注节目,不懂赛制,不清楚她是否不在意结果只想唱自己心怡的。但这首以欧阳修「蝶恋花」谱写的曲子,无论其情感线条或意境写入,都与现代人相去甚远。所以,龚认为通过感情就能打动观众,未免高估了。他们或许能感受到一种「柔美的悲」,却对此如何产生毫不知情,即不理解语境,因而打分最末实属意中事。我无法苛责观众,但还是为龚的心意感到深深遗憾。
欧阳修是文坛大家,拜义务教育之赐,公众最熟悉的应是《醉翁亭记》,对其词了解不多。或许部分版本的教科书选过《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或《生查子·元夕》,但都未选过「蝶恋花」,如今的部编本更是不存。实则以愚见,「蝶恋花」才是欧阳修登峰造极的词作。光是开篇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引得李易安对文忠公赞叹不已。故要评判龚的演绎,必须先讲解欧阳的词。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一首闺怨词,即仿女子而作。古人为此,大抵有两种诉求。其一乃以男女喻君臣政治之事,发于屈原。其二乃借女子压抑之力,求艺术之爆发。当然,纯粹的娇嗔艳词也有(如: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此不论。永叔此作,当是新妇之怨。
古时女子十余岁出嫁,青春可人,却要谨守封建礼教,不得示人。故见庭院花开无人赏,联想自己,才会伤春起来。此处亦然,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勾勒出一个「深深庭院」。实则庭院不大,而是把少妇关在里面,吞噬其青春,才显得如黑洞般「深深」。而一句发问「深几许」,尽见少妇之无奈彷徨。形象鲜明,主题呼出,用语自然,还有叠字之韵,的确开篇就见笔力。
随后「杨柳堆烟」,本是常见的烟柳之景,却因「帘幕无重数」伤感起来。柳丝如帘,把少妇重重遮蔽,隔绝天日,这是礼教之不近人情。至此,前三句当为一折,龚在演唱上也如此处理。
少妇在家,只能寄情于夫君,可惜夫君薄情。「玉勒雕鞍」乃华车骏马,可见夫家财势。但越如此,越说明婚姻或求门当户对,而不见得有真挚感情。夫家去了「游冶处」,而「章台路」更借典说明乃花街柳巷。人人都说是一对璧人,羡慕两家结姻。实则夫君根本不顾娇妻,也不掩饰行踪,明摆着在外花天酒地。而少妇「楼高不见」,即无论如何都唤不回夫君。这种有名无实、虚情假意还要恪守妇道、自我压抑的婚姻,实在令人窒息。
短短半阕,写尽痛苦无奈。龚在反复逡巡于「庭院深深」后,也指向「楼高不见」。把这种委婉的控诉,表现得淋漓至尽。
下阕就更连贯,因而龚也不再分拆,只于尾句前稍作重复。「雨横风狂」既是晚春净值,又暗指处境。「黄昏」之意更直接,自然「无计留春住」既是春天轮转,又是年华易逝了。封建礼教吃人,把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逼得黯销魂。想到这一切,只能是「泪眼」,却无人诉 因此「问花」。但花不能答,故「不语」,也是少妇「无人能语」之境。「乱红」乃落花,自是娇妍而残败,默默「飞过秋千去」。以写庭院始,又写庭院终,呼应首尾。
闺怨乃常见题材,伤身于礼教束缚,也不少见。但能情景交融,无出永叔者。
一层,写庭院暮春之景;
二层,写少艾伤神之情;
三层,写婚姻虚荣之状;
四层,写茫然痛苦之心;
五层,写封建礼教之不耻。
音律谐和,力透纸背,六十字而已。
理解了词,再看龚的演唱,自能感受精妙。于「庭院深深」处吟唱徘徊,仿佛真有深深庭院,重重心帘。于「玉勒雕鞍」处暗自神伤,如见家情不忍外诉,又实在无法隐瞒的苦情人。于「雨横风狂」则愈发悲凉,好景不在,春情难返,物我两伤。至「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则宣泄、控诉、无奈、悲吟,交杂相生。最终又回归「庭院深深」,如重重厚门,最终隐藏掩埋了一个女子的真心真情。看似赏心乐园,却成了伤心地。
可惜《小河淌水》还算用语明白,情感简单。《庭院深深》实在跟现代人隔了几层,虽龚说得对,情感上现代人也应有共鸣。这种束缚与挣脱,无奈与彷徨,是人性永恒的主题。但理解起来太难,许多人也无法品味其细微精妙之处,才造成遗憾的结果。
所以,不能怪公众,更无法怪龚琳娜。只能说任重道远,审美水平依然有待提升。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基础教育,还有许多路要走。
我觉得还挺好听的,排第七真的很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