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办婚宴?

【本文由“BABELFISHER42”推荐,来自《年轻人只领证不办席引热议,被称“结一种很新的婚”,结婚仪式感重要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72胜10负
  • 纠正你一下: 是6/70年代!!! 

    8/90年代谁结婚不办婚宴???

婚宴,这东西,的确自古有之!但是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办婚宴的,有些疑惑。

自小,我在东北垦区长大,从80年代初记事起,连队里的年轻人结婚都是请大家伙来家里闹腾一番,发个喜糖啥的,随礼的就送个脸盆儿、保温瓶、铝盆儿啥的!就图一乐呵!至于你说摆没摆婚宴,可能两家的近亲会聚一起凑个一两桌,甚至就是双方父母连同结婚的两人多弄点菜就完事儿!啥嫁妆、彩礼啊!可能就是几床婚被、连带个黑白电视机啥的!

后来80年代中后期回到了南方,才发现,小说写的结婚居然真的有婚宴!“宴”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小朋友来说可谓是绝对满足“(吃)肉(的)欲(望)需求不足”的Pro Plus Max版!后来才知道,这个“宴”居然是要自己掏钱去吃的!相对于父母收入水平不高的家庭来说,那时候,参加一次“宴”,要打包好多客人吃剩的饭菜回来,然后自个儿家再继续吃个三两天。这个习惯我爹保存到了现在,年夜饭的菜也要打包回家,说是“不浪费”。话又说回来,现在打包回来的剩菜,感觉上翻煮或者翻炒以后,没有刚上菜的时候那么好吃!小时的记忆“宴”上打包回来的剩菜,重新加热后,再吃感觉更好吃呢!不过一般来说这种“宴”一般就摆个几桌,没顶十几桌。价钱也相对便宜,每桌大约大几十元到一百小几十元不等。

再后来进入了90年代,就开始讲究起婚宴的排场了!当然也到了我也到了开始自个儿掏钱参加婚宴的年纪!从十几桌到二十几桌到三十几桌。利市(份子钱、随礼等各地叫法不一样)也开始水涨船高。从开始的28元逐渐上涨:30、38、48、58等等(我们这里讲究的是不是太亲的那种关系,一般就按当时当地一桌酒宴的平均价格计算,然后封利市(随份子)的时候参考当时酒席价格搞平均价,当然因为意头(吉利)的因素末位数一般封(随)8。)!那时候,婚宴的菜还是那个菜:神马“卤水拼盘”、“发财就手(发菜煲前猪蹄,动物的前肢我们这里一般叫“手”)”“白斩鸡”、“京都骨”、“炒粒粒(炒nineb)”、“莲子八宝鸭(因为制作工艺太过繁复所以没有了)”、“纸包骨”、“清蒸鱼”、“芋头扣肉”、“香菇油菜”、“金银馒头”、“百合糖水”等。一年吃几次,次次大致如此,遂也对“宴”失去了兴致!

再再后来,到了21世纪的00年代,当年的后生们也都逐渐的成家立室了,参加的婚宴也随着邀请人次的降低而钱包也逐渐鼓胀了起来!我的朋友们结婚的时候少则10席,多则60多席!据说还有100多席的,分了几个宴会地方。亲戚朋友多啊!我们城市小啊!当年最大酒楼也就能摆60多桌。价钱也随之高起来了,从人均几十元一路上涨!到了这个世纪初的10年代末期已经上涨到了人均128元一桌!说吃的话除了菜式的增加:增加了虾、增加了蟹、把草鱼换成了海鱼、把汤换成了更高级一点的“辅料”鸡汤或者鸭汤!再多加一两个小炒、再多加一到两样的主食,或者是糖水!其他该婚宴有的一样没变。不过据说,也有同事说过他参加过“火锅婚宴”的!不过我没参加过!

最后一次参加婚宴是疫情前的一年多的事儿,不过那次是我第一次“下乡去吃流水婚宴”!并不是歧视“流水宴”,只有参与过你才会明白啥叫“流水宴”!去之前已经做过心理建设了,但是到了现场还真是惊讶到了我!客人们到了以后随意落座,快满了一桌,马上有客服上前收取红包,然后马上上菜,大约1到1个半小时后,客人酒足饭饱即可离席,下一桌客人上台!这效率,我只能感叹一句“NM”!不过流水宴的菜色已经不大逊色于城市酒楼提供的婚宴菜色了!

而今我也能随意的弄一两味所谓“婚宴”的菜品,且家里不缺那么点儿钱去弄那些个小时候不切实际的梦想,天天有肉吃!不自由地想起年轻时追求“宴”的情形!

至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谁结婚不摆婚宴的!我只是阐明我个人所得所想!

只是随意忆起尘封多年的往事,不由地感慨一番!

个人之言,不代表大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