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督公社会化抚养议题我的见解。

     昨天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三年级,从感动失调、多动症、到智力低下的过程让我的心情和认知有了巨大的冲击。 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在他996期间失去了孩子3-6岁的陪伴,而这期间因为疫情等原因,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和学习导致智力开发严重不足。从上小学之后智商评测逐年递减,从85 -77 -68 。已经基本判了此生可以告别学校生活,做一个自己有生存能力的人就是高标准的严重情况。我根据我个人的能力写下如下的文章,非常个人化。

   今天这个国家给提供的条件足以让任何一个可以正常生活的原生家庭将他们的孩子能力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发生是我一直以来想不通的地方。这些年的经历和机遇让我意识到了其中一个比重非常高的问题,就是机遇,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事情合适的锻炼,这个锻炼要足够长远,足够有扩展性,减少短视。能避免以后的问题和有足够的扩展性。并且要有合适的年龄。下面我逐步分析一下。    

    0-3岁的孩子我接触的比较少,这时期一般和父母在一起,作为一个没有孩子的人这阶段孩子的成长我觉得更多的是提供安全和保障,让其面对恐惧和胆量,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喂养。这时期其实家中的隔辈的老人做的相当好的。    重点出现问题是在3-6岁的第一个脑发育期!这时期的大脑构建是足够影响一生地基期。这期间会出现很多天才,因为可以无条件的植入影响一生的记忆。而恰恰这个关键的时期往往是家中的老人带的孩子,导致孩子在这个阶段一下失去了最佳塑造自身能力的时间。这期间根据我的经验总结了几个关键的成长锻炼因素。游泳,跑步,步行,背诵任何事情,学习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科普。美术,音乐等基础的塑造。    

     中国有句话叫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时候总是觉得这句话说的离谱,年过四十才能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而今天的孩子大多数耽误在了七岁之前。当家长想把他们上小学二年级再带领他们走向人生“巅峰”的孩子引入正途的时候!造成的只有对立和悲剧,因为最佳的时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之后指望学校指望各种培训班、指望豫章书院杨永信只会把事情导向更差的结果。    

      作为个人出发,我在三岁半开始至小学二年级期间作为国家队预备生在在游泳队度过了相当的时间、并且同时在美术班学习,我和督公差一年82年生人,这两项技能成为了我谋生和走出低谷的两大最重要的个人武器。我做了设计相关的工作二十年。每当人生遇到低谷、瓶颈、迷茫、伤痛、苦难的时候在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是通过游泳这日复一日的锻炼维持稳定的激素水平和心理状态走过来。我可以假设没有游泳的情况已经会在萎靡的道道路上一句不振,而且我周围的例子实在太多。    

      同龄的例子大多停留在漫无目的的装逼,萎靡,无限的诉苦像祥林嫂一样。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说对我说过一句话,你有游泳和画画,你是有信仰的人,但是我没有,我不知道怎么做。那之后我们断了联系再也没有见过面。我的小学同学在一次争吵和抬杠中和我打了一个赌说:“你敢和我比十年之后谁有出息么?”殊不知未来多远都会很快到来。这个小学同学家境非常好,想要什么家里都给买,在当时的时候我是非常羡慕他的,十年之后我作为我家小区唯一的大学生走出了那个贫民窟。而他在我一次游泳的时候发现前台的接待是他,我们寒暄了三句话。他说:“你混的挺牛逼啊!”我说:“不是不是我就是来游泳的”他说:“看着不像啊!”       我在那个游泳池游了三年,那期间是我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期,而他在两周后就走了。至今未再见过。    今天看看周围的我保持联系的同学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小学一年级上下,而在我眼中这些孩子无一是不被耽误了。他们的技能是为了装逼而学的,是作为家长朋友圈的点赞而学的,他们的技能将来不足以支撑起来他们的未来。这就是知乎为什么四年级不再晒孩子帖子火了的存在。因为在一年级之后父母的强势迅速衰微,在三年级的时候会大幅崩盘,如果不能和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前半辈子装的逼只能是孩子鄙视自我的坟墓,而更悲哀的是孩子的鄙视不重要,是孩子无法通过自我能力实现个体的高水平增长。    对于社会化抚养,我觉得最终是要保持这阶段3-6岁的第一发育期保证能到一个人类的高水平技能,这将是未来一代年轻人的重要抉择点。就游泳来说,如果保持相对低水平的锻炼,百分之九十一个孩子能保证业余一级,专业三级的水平并且能受益终生,如果条件略好的孩子,即使他们在今后紧张的学习中仍能达到专业二级的标准,这已经是可以高考加分的水平了。    

而我周围的孩子,大多数达不到这个水平,绝非因为他们自身条件的问题,问题百分之99在家长。 第一对于游泳没有足够的认知,只是觉得会游了就行。会和能玩的都是天堑的区别。   第二孩子还没累,他们自己就开始今天累了吧,哎呦真辛苦。这种心理暗示让孩子感到疲劳,开始抵触。   第三刚会游一点,泳姿刚刚成型,就开始发朋友圈装逼,完全不考虑量才是体育锻炼的关键,装逼之后跑的感觉是很爽。   如果有人要说我单独局限游泳的话,我相信如果有以上问题的家长在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同样的结果。狗屁没用。  

其中当然有正面例子,而且非常凸显家庭的专业性,有一定数量游泳相当不错的孩子,在上小学期间就达到了业余一级的水平。其中家长几个综合的点。首先家长对于这项活动有相当的认知,不一定是游泳,有个优秀的孩子父亲是拳击手。需要掌握的锻炼的规则。第二是将手中的权利足够放给教练或者老师,自己家的孩子自己是教不出来的,上课必须听老师的。第三家长履行陪伴的原则,教练都是人,让教练上心的最好办法并非给教练送礼,是每天看着孩子进步,你不用懂,看多了一定懂,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一定知道自己孩子的水平。能天天陪着孩子游泳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没有课的时候一起游的家长成绩是远比其他家长要好的多的。第四不用自己的思维去体会孩子,小孩练吐了,抽筋等等情况睡一觉就好了。尤其在游泳这种非常少受伤的锻炼中后遗症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家长给与足够的精神和食物支持就是最好的家长。第五就是持久,保持一定的锻炼总量的情况下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标准。至少远超普遍游泳池里面的大爷大妈。而在我观察能做到上述条件的家长的孩子无一不是游泳池孩子里面的佼佼者。他们中间有些仅仅是自己喜欢游泳因为当初的条件不会游,就傻傻的看着孩子的家长。而孩子之间的差距近乎可以忽略。

而现实的悲剧是,一个严格的教练,一个认真负责的教练,一个国家队出身的教练他的学员越来越少,最后导致离职。三年之后再见到这个教练的时候已经是一副淡然 的面孔。看着这些孩子毫无生气,而当一个优秀的孩子让教练眼中展现那一丝光辉的时候那个孩子要去另外一个培训班装逼了。经常看到小学之前的小孩儿拿证拿到手软。而在教练和我这个天天去游泳的的人的眼中是又一个孩子耽误了。他的时间迅速的流失流失在学了五个东西,拿了五个证,而不是选择任何一个练到位。

综上所述,如果社会化抚养可以实施,任何孩子如同当初满清子弟送出的留学公派幼童一样,人无高低贵贱,如果社会化抚养可以将一些家里没人管的留守儿童在这个窗口期锻炼的有模有样,相信家长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缺乏认知和能力的情况下交出孩子的抚养权。而不是在今天这个如此好的社会却培养出一批批短视装逼的孩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