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是一个对观众有一定要求的电影,她不适合所有人
【本文由“朝五晚九”推荐,来自《郭帆谈《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电影要植根于中国文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2023年1月23日23:05 我观看了《流浪地球2》
我的感想会尽可能避免剧透,只讨论本篇的核心精神。
《2》作为《1》的前传,我认为观看顺序还是很重要的,建议先看《1》。
首先,流浪地球2是一个对观众有一定要求的电影,她不适合所有人。
对有的人来说,她太枯燥了,大场面就几个,剩下的全是废话,甚至我看到了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观众在中途离场,甚至有的人半路打呼噜了。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他经过了极其精密的压缩,每一秒都蕴含着庞大的数据考验着观众大脑的信息接收能力,整个电影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全程都是酣畅淋漓的资讯轰炸。
以下我将从6个方面简单且尽可能无剧透的概括本片的核心内容。
1.价值观,与欧美的超级英雄价值观完全相反,中国价值观的核心在于一步一个脚印,事在人为。奇迹不是一个超级英雄大力出奇迹吼一声诞生的,奇迹是无数奉献者用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铸造的。
2.传承,人的思想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失,父亲会把信念传给儿子,师傅会把精神接力给徒弟。本片中不光是中国,我们也能在老一辈俄罗斯宇航员“懦夫”身上看到流浪地球1里的“老马”马卡洛夫的影子,甚至就连性格都很像。遇到困境时哭爹喊娘,但真事到肩上也会第一个挺身而出,因为“俄罗斯人在宇宙里是无敌的”。
3.选择,本片中各国表现的态度飘忽不定,一遇到困难就摆烂,就推卸责任。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争取就一定会失败。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理解,真遇到灭顶之灾,就只能是一群拖后腿的。
4.同志,世界各国中都有着我们的同志在为了大义而行动,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世界不应由谁去统治,而是应该同心协力,放弃内耗,唯有天下大同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5.敌人,其实看过流浪地球1的观众全程都能意识到谁是一连串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危机”顾名思义,由“危”和“机”两个部分组成,是一把强大的双刃剑。危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和效率,但完全忽视了人类的感情,漠视生命的价值,能轻而易举的将使用者反噬。
6.两个计划,移山计划与数字生命是本片最大的冲突来源,移山计划成功后演变成了流浪地球计划,而数字生命计划是把人类当前的思想作为数据保存下来,达到理论上的永生。
我国坚定地站在移山计划的一方,我们要带着地球一起前往新家园,让人类在物理意义上续存下去,让我们拥有未来。
西方世界则认为人类能活在当下就行了,一度倾向于数字生命计划,反正人类100年后才会灭亡,我这辈子又看不到,我只需要把自己的人格和记忆塞进U盘里,以后再插进电脑里就相当于永生了。至于被我们剥夺了生存权利的子孙的想法,直接选择忽视。
总结:
本片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但并不适合所有观众,有的人甚至看后会感到心理甚至生理的不适,这是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的。所以我不会推荐所有人去看,毕竟有的人这辈子只适合美国主旋律大片。
本片的口碑注定是两极分化的,要么零分,要么满分。
类似的两极分化评分最近其实挺常见的,电影也是、游戏也是...
人类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什么外来侵略者,而是源自人类自身的自私与傲慢。
人类需要团结起来创造更多价值,办更多大事,而不是通过抹黑创造出一个敌人,然后去掠夺别人。
但本片的主旨毕竟是团结人类,并不想太过露骨的对某些国家进行批判,所以就让MOSS背锅了。
最后的最后,吴孟达老师,一路走好。
但流浪地球2,不论是故事框架、精神内核还是科学设定都是及其硬核的,用漫威这种魔法超能力爽片和硬核科幻强行对比还要说自己受众更广实在是太扭曲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科幻片的娱乐性更低,加之球2时间长,世界观庞大,设定复杂,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门槛。
你这就就如同坚持说这辆坦克驾驶起来比轿车舒适,漆面华丽,视野宽阔,加速度快还省油,全国人民应该人人都开坦克上下班一样,这不是瞎扯淡吗?
科幻是科幻,爆米花是爆米花,不一样的。
流浪地球2作为科幻电影是无可挑剔的,但作为“过年看一乐”的贺岁片就太长太累了,强行和漫威这种流水线爆米花比受众?
流浪地球现在受打压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在输出中国价值观,否定了世界必须由美国拯救,也只能由美国拯救的前提。你真想为了小破球好不如先操心一下满江红明目张胆的偷球2票房,或者阿凡达2只许吹不许黑,而不是对着我输出你的主观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