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档电影总评

500

原创 更深的粽 粽眼观天 2023-01-23 23:56

在完成了2023春节档的全部七部电影的阅览任务后,我长出了一口气。

观影是一个幸福而又疲惫的过程。今年的七部电影,在总体质量上,好于去年,比鼎盛的2021年略有持平,而个别质素又有超出,是一个惊喜与忧虑并存、希望与危机同在的春节档。

同时,正如之前所说的,我的观影体验又一次出现了同频共振,这七部影片再次呈现了过往春节档一直持续出现的状况:具有高度的风格与主题一致性。

下面就来简单总结一下,详细的评述将在具体的影评中呈现。

这个春节的四部“强表达作品”:《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中国乒乓》,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nationlism话语的构建与祛魅。

Nationlism在近些年来的华语舆论场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无论是文艺还是普通的舆论场中,它是挥之不去的一层底色。

但同时,nationlism在不同的时代又有着非常不同的内涵与色彩。拿《流浪地球》来说,其实第一部的nationlism色彩是并不十分凸显的,其“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集体英雄主义”都冲淡了其隐含的nationlism主题。

但在舆论场和传播领域中,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崛起议题,则是不折不扣的nationlism主题,因此,对《流浪地球》电影的内容本身的评议,是不能离开当时的话语场的整体生态与传播效应的。

同时,在第二部中,又出现了不同的、多层次的nationlism表述。不论是在移山计划(“移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色彩的话语)与数字生命计划的龃龉中,还是在月球危机时拯救全人类的壮举中,如中国航天员集体出列的仪式感,如周喆直雷霆万钧的力排众议,都体现出了更鲜明的nationlism色彩。

而《满江红》本来就是一个nationlism的故事。当最初听到《满江红》这个名字时,我不由得认为这是一个“架空”历史的故事。而真正观影以后,我发现,《满江红》的nationlism叙事贯穿始终,最初人们担心的“魔改”并未出现,因为这不是对历史上某一段真实故事的改编,而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以及当代的话语体系中,自己“生发”出的一个故事。

《满江红》真正的表意系统,则潜藏在nationlism之下,通过不断的反转和意义系统的切换,进行了一种非常高级的建构和诠释。

《无名》则延续了之前的《风声》等谍战剧的复杂历史背景与人物维度的多样性,这在nationlism是一个不太好拿捏的尺度,弄得不好很容易变成“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影片本身的非线性结构只是表象,试图对过往的谍战剧架构与话语体系进行颠覆才是目的。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光从字面上就透露出浓浓的nationlism意味。但从实际上,这部影片的nationlism主要是一种符号。虽然片头就用戴教练在意大利街头被抢劫、误解表现八十到九十年代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和轻视,但这种时代烙印在我们的国产影视剧中缺位已久,很多年轻人可能缺少这些认知。

与之前的作品比较而言,《中国兵乓》更像是一个常见的逆袭励志故事,而它在历史过程中的真正意义反而被竞技场上的搏杀和比分数字交替上升给掩盖了。

另外三部影片《交换人生》《深海》《熊出没之伴我“熊芯”》,则集中体现了一个意象:“妈妈”。无论是《深海》《伴我“熊芯”》中主角的核心动机:“找妈妈”,还是《交换人生》中对亲子关系的重塑:女主角与母亲的关系,小男主与父母、奶奶的关系,大男主因童年缺憾而对家庭亲情的渴望等,皆是如此。

在春节这么一个传统节日里,宣扬亲情伦理价值确实也是应有之义。而《深海》中的“找妈妈”与抑郁症有关,《伴我“熊芯”》则又一次引入了AI技术,直接与《流浪地球2》形成了共振。

所有这些情绪,线索,都提醒我们一个事实:这是一个深度与复杂变动的时代,过往的经验不再奏效,而重新梳理我们的评价体系与审美体系,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公众号:粽眼观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