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药方》是元代一部记录阿拉伯医药的汉文典籍,其中记载有“木蜜纳亦”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英国多家博物馆停止使用“木乃伊”一词:不尊重古埃及人且带有殖民痕迹》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短歌一阙缘君醉
我就想问问:木乃伊这个词是谁翻译的?为什么这么叫?既不是音译,也不是意译,看起来莫名其妙,不知说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没有专门的名词解释或者长时间的历史阅读,根本不明白这词什么意思。
我第一次看见,以为是和木头、奶有关系呢,但是这个伊又是干嘛的?和女人有关么?
翻译的好的,一眼就能明白什么意思。比如VR,直译叫虚拟现实,钱学森的翻译叫灵境。还是钱老的翻译简洁明了而又韵味无穷,这才是优秀的翻译。虚拟现实只是合格罢了。木乃伊连合格都算不上。
什么就莫名其妙。你不知道就学习。
-------------
木乃伊(阿拉伯语:مومياء),即“人工干尸”。此词音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对死者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木乃伊的阿拉伯语mūmiyā'、波斯语mumyā都是源于波斯语的mum( 意为「蜡」),是随着《回回药方》传入中国的。《回回药方》是元代一部编译为汉文的记录阿拉伯医药的大型典籍,其中记载有「木蜜纳亦」:
又麻叶汁,出莙莲而叶汁(即西域莙莲大根叶汁),或木蜜纳亦(即是蜜煎回回),与紫花儿油,相和滴之,皆可……
《回回药方》中的「木蜜纳亦」是古叙利亚语mūmināi的音译。《回回药方》的药名虽然大量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的音译,但也有一些源于古叙利亚语。这是因为有元一代景教重新兴起,当年蒙古大军就有许多使用叙利亚语、身为景教徒的医生。阿拉伯医药传入中国的进程中景教徒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譬如元政府曾在太医院下设掌管回回医药事务的机构广惠司,而其最初主事的爱薛就是叙利亚景教徒。
至于为何古叙利亚语会采用mūmināi来翻译阿拉伯语、波斯语,一种可能是古叙利亚语有将yā转为nā的习惯,比如阿拉伯语的人名Yaḥyā( 就是John/约翰)在古叙利亚语中作Yuḥnā(ܝܘܚܢ)。
转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