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蒋在大陆不土改?反而跑到台湾去土改了?

来源:微博@丧心病狂刘老湿

昨天说到台湾的土改,我知道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啥老蒋在大陆不土改?反而跑到台湾去土改了?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最简单的一个解释是“割自己的肉会疼,割别人的肉不疼”——但其实这个解释是……错误的。

1928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把农业税、营业税等税赋全都划到地方去了,中央只保留了关税、盐税、统税、厘金等大宗税收。

也就是说老蒋把难以征收的、不好管理的税种全都丢给了地方,把容易征收的、收入比较高的税种全都掐在了自己手里。此外我先总统  
蒋公作为金融鬼才,随时还可以祭起“恶性通货膨胀”这种大杀器直接割韭菜,此外在国内战争时期,还有鸦片生意的秘密收入可以直接走“中国农民银行”的账——这个银行见老蒋的条子放款,完全不受监督。那么请问……

既然我有来的快又花得爽的钱,那么我为什么要费力不讨好去进行土改?

为了解放生产力?但是营业税归™地方啊,而且我控制江浙做买办不在乎你地方生产力解放不解放啊——或者说,你地方发展不起来对我更有利。

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但是农业税也™归地方啊。

这就是最要命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土改是一项规模浩大、极为考验一个政权管理能力的宏大改革。但是这个改革的红利在短期内是完全吃不到老蒋嘴里的。所以老蒋一直对大陆土改的事情不太上心,但是……

但是美国人就不一样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积极协助亚洲各国推动土地改革,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美国人认为土改是“防止红色渗透的有力手段”——你们共产主义不是解放生产力搞土改吗?我提前把这事做了!哈哈,我打你共产主义的牌,让你无牌可打!

为了解决冷战一线国家与地区的潜在农民反抗问题,美国将土改作为冷战初期的重点工作狠抓实干,1951年美国农业部成立了一个土地改革问题跨司委员会,专门负责在海外推进土改运动。美国总统杜鲁门、大法官道格拉斯亲自上场,鼓吹必须要解决亚洲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将其视之为与共产主义进行对抗的必要手段。

而在之前的微博:微博正文
里我们提过,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自己的东亚政策,决定重新为老蒋提供援助,挽救了已经濒临崩溃的台湾经济。在之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如何争取美援一直都是国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美援要是没了、或者是被削减了,那么台湾的经济马上就要出大问题——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有个金主愿意包养你,但是他每次见面都要你穿黑丝,你穿不穿?

老蒋表示别说黑丝了,JK你喜欢不?我一起穿上给你看。从50年代开始,老蒋实施了一系列非常有意思的政策,其中包括重用以胡适、雷震为代表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在美国主导下与日本签订和平协议,积极拥抱美国主导的各项经济政策,等等。而土改作为美国人关心的重点工作,自然也成为了老蒋高度重视的大事。

但!是!美国人表示我不信你,你给我立字据!

其实这不是美国人第一次跟老蒋合作搞土改了。国共内战的时候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曾经提出过应该在国统区实施土改,以争取农民支持,与共产党打对台戏。47年魏德迈受命调查中国情况,以帮助美国政府决定是否应该向蒋介石政府提供援助——魏德迈乃是中华民国的老朋友,“黄金十年”的首倡者——最后他在中国转了一圈,向国务院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指出国民党应该进行土改,以减轻农民负担、争取民心。为了争取U.S
Dollar,国民党拍着胸脯表示这事没问题,兄弟我答应了!

然后美元到账,老蒋拿着钱开开心心打仗去了,美国人回头问他土改的事,被一顿好怼。1948年美国舆论对国民党政府在土地改革上的拖延感到愤怒,然后蒋廷黻5月份在大公报上发言,声称“中国政府正采取具体步骤,美方不应以其迟慢感不耐。”

这是完完全全把美国人当凯子耍。所以等到50年美国重启对老蒋的援助之后,如何从美国友人那重获信任几乎是摆在老蒋面前的最大问题之一。所以大家终于算是洗心革面,通过各种办法来展现诚意,告诉美国人我们已经改过自新了,不忽悠你们了,真的。

对当时的台湾来说,是否进行土改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你可以看到国民党官员在与美国官员沟通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提及此事,并将其作为争取美援的重要筹码。

其实想一想就能知道,对在岛内进行极限高压统治的蒋介石来说,土改是他最紧迫的工作么?经济上有美援续命,政治上有反共做大旗,至于岛内民心,是你台湾农民飘了还是我老蒋提不动刀了?二二八图图的少了是么?

正常人很难理解二二八之后蒋介石在台湾建立的是怎样一种恐怖统治,咱们还是用1944——1952年台湾货币发行与米价(图1)的示意图来理解一下这事比较好:二二八事件爆发于1947年春,直接导火索之一就是严重通胀、失业人口飙升。但是跟1948年到1949年的可怕恶性通胀比起来,1947年的通胀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吃米?吃个屁!如果搞土改是为了争取民心、缓和社会矛盾,那矛盾激烈的时候不执行,矛盾缓和下来了反而大力推进,这就非常灵性。

所以说老蒋在战场上的失败越惨烈,土改的力度反而上来了。1949年之后国民党开始对美国大打土改牌,表示我悔改了,给我援助罢!等到了1951年,美援和美国专家都过来了之后土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而且不要以为党国大员们没有反对过这个政策:1951年台湾开始实施公地放领——就是将出租的公有耕地直接送给农民,然后按照产量的2.5倍你十年分期偿付,十年之后这地就是你的了——许多官员对此强烈反对。所以很多人认为“老蒋及其手下在台湾没有利益关系,可以放手发动土改”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跑到台湾的许多国民党大员几乎是出于惯性的反对土改。文献中对此的评价是:“事實上,當時台籍及外省籍地主在政府中的代言人均反對土改。蔣介石之所以挺住內部的反對聲浪,關鍵在於國民黨對美國的依賴及後者的態度。……二戰後,冷戰格局形成,在美國的圍堵戰略中,在紅色區域的外圍推動土地改革是重要的防滲透戰術。……在與台灣之間的經濟援助協議中,美國就直接規定,實施土地改革是援助的必要性業務。”

然而主导台湾农业政策的“农复会”里的美国人表示你们TM谁啊?我们这讨论土地改革呢有你什么事,硬是跟老蒋一起把这些人都怼回去了。

其实在50年代初,台湾进行土改是具有后来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的。其一是老蒋几乎没付出任何真金白银就把土改给办了——公地放领没花钱不说了;后来1953年老蒋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让地主直接把地分给农民用的是70%实物土地债券(土地上稻谷、甘薯产量的2.5倍分摊十年),30%公营事业(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股票。然后1964年股市大跌,股价一泻千里,群众请愿之后政府勉为其难,又回购了大量公营事业股票……

那么第二个有利条件是什么呢?是二二八加上白色恐怖,导致岛内地主根本不敢发表意见,只能喜迎土地改革。而党国在接收台湾之后掌握了大量生产资料尤其是肥料,想要收拾不听话的地主就跟玩一样,所以台湾土改几乎没有遭到什么阻力。

因此台湾的土改堪称冷战时期之土改典范,其过程之丝滑以至于后来台湾专门建了一个土改纪念馆,并被作为先进典型被美国人拿出来教育其他国家。而老蒋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美国人大量好感,拿到天量美援,双赢,简直赢麻了。

图1:1944——1952年台湾货币发行与米价

图2:台湾人民喜迎土改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