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人口61年来首次负增长?

500

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何鲸洛

2022年1月17日。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1 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8 万人。

2023年1月17日。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500

①从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

古往今来。

中国人口总量一直处在世界前列。

西汉末期就曾位居世界第一。

明代中期以来更是长期稳居世界第一。

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

中国大陆人口为5亿4167万人。

1953年。

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建国初期的人口总量为5.42亿。

1981年。

中国人口突破10亿。

500

受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

1960年。

总人口减少1000万。

1961年。

总人口减少348万。

1965年。

净增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并持续将近9年。

1971年。

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迅速回落到2000万以内。

1974年后。

净增人口回落到1500万上下。

1982年。

计划生育被定义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500

2000年。

净增人口39年来首次下降到1000万以内。

2011年。

“双独二胎”政策开放。

2012年。

净增人口达1006万人,成为新世纪以来的新高点。

2013年。

“单独二胎”政策开放。

2015年。

“二胎政策”全面开放。

2016年。

净增人口已经不足1000万,但依旧是往后7年的最高点。

2019年。

净增人口已经不足500万,但也差不了太多。

2020年后。

受到新冠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

2020年。

净增人口直接腰斩,斩到胯部,仅有204万。

2021年。

净增人口降至48万,人口出生率为8.52‰跌破了10‰关口,创下近43年来的新低。

其中。

男性人口在40年来首次下降。

500

同一年。

“三胎政策”正式实施。

2022年。

净增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减少85万。

500

②专家口中的生育政策?▽

近年来。

由于年轻人都不怎么结婚、生孩子?

一些“所谓的”专家张口闭口就是各种治标不治本的“馊主意”。

2021年5月。

梁建章曾建议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

6月。

梁建章建议高房价地区三胎买房半价。

10月。

梁建章在生一个孩子奖励100万之后,开始加码,建议允许单身女性冻卵,北欧的非婚生育,用GDP的2%~10%鼓励生育……

12月。

梁建章表示,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500

2022年3月。

梁建章表示:

应该用“补贴生育”纠正税收制度和社会养老制度中多生孩子的人对不生孩子的人的补贴。

500

6月。

梁建章表示:

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比起梁建章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任泽平就要“大胆”多了。

2021年4月。

任泽平就在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上,发了一篇文章《任泽平:晚婚不婚严重拖累国家财政》。

8月。

任泽平又表示:

国内放开生育已经晚了5年了,建议一线城市生三孩,每人每月奖励3000-5000元的现金!

12月。

任泽平在微博上做了一轮“生育率低于日本”的投票之后,携育娲人口智库,又表示《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刻不容缓,扭转“低生育率陷阱”》,建立“鼓励生育基金”。

任泽平在《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版》中指出:

如果只按目前这种力度来鼓励生育,中国毫无疑问将在几十年内成为老龄化程度和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即便是推出各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中国出生人口也将在今后2-3年内跌破一千万,这意味着,我国的总人口将很快进入“负增长”阶段。具体而言,到2050年降至773万,2100年仅306万。中国现在的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到本世纪中叶只有印度的1/3,到2100年可能不到印度的1/4。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任泽平表示要平均投入GDP的5%的财力,才能把生育率维持在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1.6。

2022年1月8日。

任泽平公开呼吁央行多印2万亿,鼓励生娃。

500

2023年1月17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出来之后。

任泽平表示:

放开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应加大支持生育政策的力度,包括生育补贴、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辅助生殖纳入社保、休假激励、女性就业权益保障、教育改革等,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500

比起任泽平的印钱生娃。

赵燕菁已经拿捏到了大家的要害。

2021年8月。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就曾表示过,“生孩子要与资本挂钩”。

500

2022年1月。

赵燕菁重申了这一建议。

8月。

赵燕菁又提议:

下调不生孩子的人的养老金,还要晚退休,早就业,一辈子工作要达到40年才对得起国家的培养。

500

如今。

又多了一个宗庆后。

2023年1月14日。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中表示:

“2023年希望年轻人早点找对象,早点结婚,早生贵子,为提高国家生育率做贡献。”

500

然而。

老宗本人41岁的女儿还没结婚。

相比而言。

2021年12月6日。

马斯克曾在《华尔街日报》年度CEO理事会论坛上声称:

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低且不断下降的出生率;

经济的基础是劳动力,很多人认为世界上的人太多了,人口增长失控了;情况完全相反,如果人们没有更多的孩子出生,文明将会崩溃,记住我的话。

只是好歹人家已经有了九个种。

500

只是无论如何?

不管是梁建章的建议的“资本诱导”,还是任泽平的“印钱生娃”,赵燕菁的“政策背书”,亦或是宗庆后的“道德绑架”。

这些方法到最后。

不过是“饮鸩止渴”。

③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生娃了?▽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门儿清。

无非是生孩子之前的恋爱观、房子、以及结婚和彩礼。

生孩子之后的育儿、学区、以及教育和医疗。

现在的人谈个恋爱太随便,结个婚什么的又太功利化。

大家都是普通人。

500

只是有些人却把婚姻这件事搞得越来越复杂。

随说江西的1888万彩礼是杜撰。

但江西人已经承认他们的彩礼依旧在20-50万之间,这还只是单纯的彩礼,考虑到彩礼背后的车子和房子。

动辄依旧上百万。

500

这不。

想要结婚的人高不可攀。

就已经有人探讨起了他们的生娃意愿。

500

当然。

最后被证实这又是误读。

不过。

也有人头铁。

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这么紧张。

500

只是细数这几条。

不过是站在文科生的立场情绪化发言,并无多少数据支撑。

我们不妨看看网友评论。

500

生不生这种问题?

真不是依靠老观念、上一辈,和专家洗脑就能触底反弹的。

不管怎么说?

人口红利虽在改革开放44年内给了我们长足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一直依靠低廉的人工站在世界制造业底层,国内所谓的白领也都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996的囚徒。

毕竟。

人口红利都是沾着“血”的。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成为“牛马”和“软肋”。

500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或许。

现阶段我们需要做的?

不是想方设法遏制人口下行的必然趋势。

而是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人均GDP。

这样才有可能走向共同富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