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汇丰银行是如何扎根中国的,倚靠李鸿章
孟晚舟事件中,汇丰银行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背后插刀华为,熟练搂抱美国大腿。
汇丰虽然是一家英国的老牌银行,但是长期以来它都是亚太地区华人和世界经济来往的重要桥梁。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汇丰银行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在中国扎根的。

早在出卖华为的130多年前,汇丰银行就用几乎相同的手段,帮助李鸿章暗算了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商人胡雪岩。
汇丰银行的暗算直接导致胡雪岩生意最终破产,还被革职抄家。
1883年中法战争阴云密布,当时朝廷内分主战派和主和派,李鸿章主和,左宗棠主战,两人矛盾最终激化。

李鸿章趁着左宗棠率军南下之机,暗中发动了倒左运动。打击的目标就是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
1883年,胡雪岩正处于人生巅峰。两年前,他从汇丰银行贷出了千万巨款,协助左宗棠平定了大西北。
因平定大西北有功,胡雪岩被朝廷特赐黄马褂,戴二品顶戴,总办四省公库。

李鸿章心里最明白,想要彻底干掉左宗棠,必须先搞垮胡雪岩。正是在这个时候,汇丰银行暗中给李鸿章支了一招。
李鸿章从汇丰银行得到一个内部消息,胡雪岩此前向汇丰银行贷款2000万两白银在上海开办蚕丝厂,把全部身家都投了进去,几乎没有了流动资金。
此时胡雪岩刚好有一笔80万的贷款即将到期。一旦这笔钱还不上,胡雪岩的资金链就会断裂。
李鸿章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当即派出心腹商人盛宣怀,向上海道台邵友濂带话,把本该花给胡雪岩还贷的那笔钱,故意拖延20天。

胡雪岩就这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汇丰银行暗地里下了黑手。
那笔80万的贷款到期当天,汇丰银行亲自下场,通知胡雪岩立即还款,不给任何延期。
胡雪岩彻底懵了,自己可是汇丰的大客户,又有地方政府做担保,汇丰为何要这么整自己?
此时的胡雪岩万分焦虑,只能立即四处筹钱。但是李鸿章早就打过招呼,他哪里还借得到一分钱。
疯狂的挤兑一下子把胡雪岩压垮了,中国社会的最后一位红顶商人,就这么被汇丰银行在背后轻轻地捅了一刀,瞬间崩盘。

此时在前线节节胜利的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病不起,主战派群龙无首。李鸿章趁机签订了卖国求荣的《中法新约》。
两年后,左宗棠病故。李鸿章再度举报胡雪岩吃朝廷回扣,导致后者被革职抄家。
从此李鸿章一人独大,荣登总理大臣,正是跻身权利中心。
作为合作回报,汇丰银行的大班经理顶替了胡雪岩的位置。汇丰银行因此鸡犬飞升,开始源源不断的吸血清政府。
修铁路、建港口、打仗借款全部由汇丰操办。关税、盐税、乃至货币发行全都掌握在汇丰手中。
至此,清政府交出了自己金融的一切筹码,货币发行职能,关税,盐税三项都掌握在外国商业银行的手中。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荒唐一幕:大清海关总税务司,竟然是一个英国人赫德来担任;海关的独家代理银行,也是英国的汇丰银行。

这家英国人开办的外国银行俨然成了清政府的中央银行,一度掌控了全中国的经济命脉。
《汇丰金融帝国》中记载,1874年到1890年,汇丰银行一共借给了清朝2897万两白银,占了清朝总借款的7成。然而,这些都是毛毛雨,接下来的才是大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只《马关条约》一项,清政府就要赔偿白银2.3亿两。
当时的清政府已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赔偿金额,只好继续用关税、盐税等作担保找银行贷款,汇丰银行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承接了其中大部分的贷款。
到清朝末年,汇丰银行不仅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还掌握着清朝大部分的民生经济命脉。
汇丰银行 5元
自此,汇丰银行成为远东地区的第一大银行,《北华捷报》说:
“在中国,只要我们一说这家银行,或者说银行,无需进一步形容,人们立刻就会知道我们所说的是汇丰银行。”
1921年斥巨资在上海外滩兴建了汇丰大楼,标志着汇丰银行在中国最辉煌的时期。
甚至等到清廷倒台,朝廷大员留下了大笔匿名存款,也被汇丰悉数笑纳。晚清许多贪官在汇丰匿名账户由于战乱死亡,巨额钱款就成为汇丰银行另一笔意外之喜。而澳门现任赌王何鸿燊的爷爷何世荣,曾经就是依靠成为汇丰买办的身份,坐稳了财阀家族的地位。

事实上,翻开中国的近代史,那些轮番登场的历史大人物,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件,背后都少不了汇丰银行的影子。
然而,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一百多年前懦弱腐朽的清政府,也无人再敢张口就来“东亚病夫”。
沉睡的雄狮已经醒来,发展也越来越强盛壮大,再也不会任由别人欺负吸血。
狼,永远是狼。可以与狼共舞,不能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