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也许只有一种折衷的小吃店形态,那就是“店中摊”模式

【本文来自《传统早餐的消亡需要担心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小众观察者
  • 大城市上班族在外面消费早餐,都是快捷,便利,卫生为主。早餐吃花样??恐怕连消费者都没想过。而且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上海具体情况。凭想当然就认为,老中式早餐是被疫情搞没了。其实老中式早餐,是被上海庞大的便利店竞争挤掉的。楼下,地铁站旁边,公交站后面,到处是便利店,买两个包子或者汉堡或者三明治,打一杯咖啡,豆浆,几分钟吃完,就去赶着上班了。上海庞大密集的便利店经济,最终击垮了手工业作坊式的个体中式早餐。这个是根本。其他的都是辅助因素。而且便利店的那些早餐品种,甚至中式肉包,都是机器生产的。现在全自动包子机,饺子机,非常普及,性能十分好。弄个中心厨房,一小时两场上千个,集中做好了,配送到便利店,成本极低。传统手工业模式的中式早餐店,一家几口,现场制作,根本竞争不了。传统中式早餐,也不是没有出路。就是往高端做,像粤式早茶那样,专门做成一种特殊的业态。现在大城市都有这种,100元早餐自助。里面各种中式精品吃个够。这种早餐,已经不是习惯性的早上起来吃饭的早餐概念,而是全家特意去消费享受型的早餐。中式传统早餐,在快节奏的大城市,也只有这么发展定位了。

几块钱十几块钱的东西,我不相信竞争不过机器。武汉的老城区还是有很多早点摊的,环境卫生跟便利店、连锁店当然不能比,但就是这个老味道才正宗。

 

我看传统小吃之所以消亡,多半是因为商业地产对老城区一楼商铺的侵蚀。都搞得像肯德基那样窗明几净、标准菜单,是没法保持传统小吃的韵味的。

 

目前也许只有一种折衷的小吃店形态,那就是蔡林记、民生甜食馆那样的“店中摊”模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