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穿越”现代,会怎样生活?
【宇宙网红中心·本期导读】
全球各地的文明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有些地方更先进,有些地方更落后,有些国家还处于一家一国的社会制度中,那么,现代社会还有没有原始人呢?如果这样的原始人进入现代社会,他能适应吗?
作者|修斯hora
几万年前,晚期智人出现,逐渐形成部落,发展出文明,最终成为我们这样的现代人。但是,相对于地球生物圈的时间跨度,几万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历史也不到一万年而已。
很多人以为现在非洲部落就是现代社会的原始人,其实不完全正确,现在的非洲部落其实要比我们的祖先要先进不少。
非洲部落大祭
现代社会中,与我们的祖先最接近的,应该是黑猩猩。500-600万年前,黑猩猩与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事实上早期智人的许多分支之所以灭绝了,是因为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还不如黑猩猩,虽然黑猩猩是森林古猿时期就已经分化出来的人科黑猩猩族生物,但是其基因方向很适合生存,而我们这一分支的岔路上,只有智人一支幸存了下来。
黑猩猩与人的生物学关系 图片来源见水印
黑猩猩与我们智人基因序列的相似度高达98.7%,在外形上黑猩猩与早期智人的相似之处不算多,但是在其他方面相似度就大得多了。
黑猩猩
它们有许多特点可视为“简化版的人性”。它们懂得制造——不仅仅是使用——简单工具。很多人在电视里见过这样的场景:黑猩猩折取草叶或细枝进行加工,伸进白蚁巢穴引诱美食上钩。黑猩猩有感情,会为亲属的死亡感到悲伤,群体中其它的成员会慰问死者的兄弟。它们有自我意识,照镜子时知道里面那个家伙不是哪里来抢地盘的陌生黑猩猩,而正是自己;甚至还有移情能力,懂得设身处地揣测其它生物的想法,并据此做出自私或无私的行为。科学家成功地教会一只黑猩猩认识阿拉伯数字,它还会将数从0到9按大小顺序排列,并能记住多达5位的数。有的黑猩猩经过语言培训后,能听懂几千个英文单词,并能借助键盘等工具“说话”。
黑猩猩喜欢营群居生活,社会结构虽然不如大猩猩那样紧密,但比猩猩有较强的合群性。群体成员的关系比较散漫,尤其是性关系松弛,雌兽可以同许多雄兽进行交配,但也有“爱情专一”的。首领也是由成年雄兽担任,有一定的等级关系,群体成员对首领有让路、点头哈腰、小声叫唤等顺从的表示,首领则以碰碰手、摸摸头部等动作以示应答。
黑猩猩能做出喜、怒、哀、乐等表情,当同伴在一起相遇时,就发出大声喊叫,表示问候,有的还互相欠身、拉手、搂抱、亲吻或用手抚摸对方的脸和脖子等。当有的个体脾气烦躁时,同伴就会把手搭在它的肩上,使其平静下来。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报的时候,不仅依靠不同的声音,而且使用各种各样的姿式和手势来表达较为复杂的感情。例如当看到树上结有成熟的果实时,就会大声嚎叫,通知同伴取食;遭到攻击时,会发出惊吓或感到疼痛的嚎叫,让同伴前来支援;一个成员黑猩猩捕到猎物,其他成员会伸手去要吃;感到惊讶时,总是接触或拥抱旁边的同伴;发现丰盛的果实,则露出欣喜的表情,与同伴狂热地亲吻和拥抱,以表示兴奋等等。同伴之间也常彼此梳毛、抓痒、捉寄生虫等,以促进情感的交流。
想说“你好”,但不知道当地语言?不如试试看挥手。这种在人类中常见的手势,在和人类最亲近的类人猿亲戚中也是惊人的相似。现在,一项研究辨别出对于两个物种来说意味着同一件事情的诸多手势,从而表明这些信号具有生理基础并且可能从人类最后的共同祖先继承而来。
通常被用于获得某人注意、请求或者阻止做某件事情的信号——手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语言。它们不具备特定的语言和语法规则或者已被接受的词汇。不过,手势仍具有意义:例如,科学家在黑猩猩中记录到很多动作——从轻触嘴巴以索要食物到抬起手臂请求梳理毛发——被用于引发其他黑猩猩的特定反应。如今,研究人员在倭黑猩猩中发现了一些相似的事情。倭黑猩猩是一种同黑猩猩存在密切关联的类人猿,但拥有更长的腿、粉色的嘴唇以及在脑袋中间分开的长长的毛发。
倭黑猩猩
科学家从拍摄和分析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野生倭黑猩猩的视频入手。当倭黑猩猩作出引发其他同类产生令人满意的一致反应的常见手势时,它便会被添加到列表中。例如,当倭黑猩猩在很大声响地抓挠一只手臂并且看着另外一只时,后者通常会作出为前者梳理毛发的反应。由于第一只倭黑猩猩几乎总是对这种反应感到满意,研究人员便推断“大声响且大幅度地抓挠”是在请求梳理毛发。该研究第一作者、英国约克大学比较心理学家 Kirsty Graham 介绍说,随后他们将倭黑猩猩和黑猩猩的手势进行了比对,发现其指令系统的重合度在 90% 左右,远高于撞运气产生的几率。
Graham 认为,拥有相似意义的类似手势可能是“通过生物本能遗传下来的古老指令系统”的一部分。而且,很有可能人类也共享这些指令,因为很多人似乎理解上述两种动物想要什么。
黑猩猩在现代社会的一些实验,也让我们能够大概借鉴,一个原始人在现代社会可能会有怎样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曾针对黑猩猩发起一项语言实验,研究在人类家庭中长大的黑猩猩是否也能够掌握人类语言。这项针对黑猩猩的语言实验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灵长类动物研究所所长、哥伦比亚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 Herbert S. Terrace在1973年发起。
Herbert S. Terrace
这一颇受争议的试验当时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参与实验的黑猩猩Nim Chimpsky基也曾经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美国几大知名媒体的“封面人物”。
当时,刚刚出生的尼姆被Terrace选中,在出生后不久即被送往纽约,与斯蒂芬妮·拉法基一家生活。
在此后的时间中,拉法基像培养自己其他7个孩子一样,给予了尼姆同样的“母爱”,甚至还用自己的母乳喂养尼姆。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着尼姆的长大,它不断展现出的黑猩猩天性给拉法基一家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混乱。
参与这项研究的人员表示,母乳喂养让尼姆对拉法基产生了非常浓厚的感情,甚至对她的丈夫产生了嫉妒心理。此外,尼姆喜欢坐快车、喝啤酒,偶尔还会抽支烟。
尼姆越来越好动,Terrace不得不把它从拉法基家中带走,并交给自己的学生劳拉·佩蒂托照顾。除了日常生活之外,佩蒂托还会教尼姆学习手语。
不过,这项语言实验的进展并不顺利。尼姆虽然掌握了几百种手语,但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黑猩猩天性;虽然调皮爱动且感情丰富,但暴力倾向也越来越严重,时常会攻击培训人员。佩蒂托就曾被它咬过一口,缝了37针。
至此,Terrace不得不宣布这项语言实验以失败告终,并把尼姆送回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然而,习惯得到人类关爱的尼姆在这里的生活并不幸福,它在与其他黑猩猩相处时表现得非常迷惑和紧张。
当尼姆回到出生的研究所时,面对周围的黑猩猩它感到不知所措
在Terrace的灵长类动物研究所因经费不足而关闭后,尼姆又先后在纽约大学动物研究所和德克萨斯州的一家农场生活。但在这两个地方,尼姆既没有同类的朋友,也没有人类与它交流,日子过得异常孤独。
最终,尼姆重回它的第一个人类“妈妈”拉法基身边,并与她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尼姆最终在26岁时因心脏病死亡。通常来说,黑猩猩的寿命为60岁。
对于尼姆的过早死亡,它的好朋友鲍勃·英格索尔告诉记者,他觉得导致尼姆早逝的一大原因是压力过大。“老实说,我觉得它其实是伤心而死。”
原始人来到现实社会真的能很快适应我们的社会规则吗?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很多农村的孩子通过努力成为了大城市的精英,他们的父母跟随子女的脚步也进入城市,可是这些老人却并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甚至有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农村与城市的差别还能有人类社会与原始人社会的差别大吗?
20世纪很多生物实验室会选择黑猩猩做实验。黑猩猩与人类的基因高度相似性是他们所看重的。他们给黑猩猩注射病毒,并且不断试验药物。这种行为也遭受了多家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对认为如此对待一种与人类及其相似的动物是惨无人道的。因此,在黑猩猩生物实验展开三十年后,许多生物实验室停止了黑猩猩实验,并逐渐安排黑猩猩退役。近年,最后两个使用黑猩猩进行生物实验之一的美国终于宣布了停止实验。
2011年德国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画面,展示了一群被关在笼子里进行医学实验的黑猩猩,在被接种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的实验室囚禁30年后首次看到阳光时的情景。画面显示,它们在在踏出房门时激动的相互拥抱在一起,面带微笑。
接种艾滋病毒和肝炎病毒的实验室黑猩猩在30年里首次看到阳光时,它们激动的相互拥抱在一起。
这是38只实验室黑猩猩中的一些,为这些黑猩猩能从圈养环境中解脱出来而进行的抗争持续14年后,这些在出生后不久被从母亲身边带走,卖给奥地利医学研究所的黑猩猩重新获得自由。对这些黑猩猩进行的试验在1997年结束,当时支持这项研究的医药公司破产出售,这些黑猩猩被转移到一个农场。但是由于试验对它们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要想让它们重新接触外界并非易事。
管理员花了10多年时间,才把它们重新调整过来,它们逐渐敢在它们的“牢笼”以外的地方活动,而不会感觉不舒服。这段脚本首先于9月4日在德国电视台播放,画面显示,当关它们的房门打开时,两只成年黑猩猩吃惊地盯着面前绿油油的草地看。第一只黑猩猩向外面走了几步后,突然它转过身来激动地抱住后面的一只黑猩猩。由于太兴奋,它们显然在大声欢笑。
尾随在它们后面的其他黑猩猩显然很犹豫,不知道是不是该跟着它们走,但是最后它们还是非常坚定地走出“牢笼”,踏上草地,开始探索它们刚发现的自由空间。管理员勒娜特-福德尔说:“这些黑猩猩高兴的难以自持。这一刻非常令人兴奋,我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太长时间。”
很多人忘了,黑猩猩和我们一样是“人”,只要是“人”,就不会不向往自由。当自由来临,这些黑猩猩与人类并无分别。
《猩球崛起》的剧情很大概率不会上演,但是,同类尚且相残的智人啊,想要再多一些悲悯,似乎并不容易。
· END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 宇宙网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