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衣服时你是如何应对你媳妇儿的意见征询的?王贵对安娜那招不管用了,分享我的经验

引言:跟老婆逛商场是一种怎样的折磨,想必诸君都深有体会。如何超越这种折磨呢?看到这则新闻英国博主用最廉价的衣服,把土鳖朋友混进了伦敦时装周,想起之前看到的好多类似的新闻,脑中升起四个字“范畴遮蔽”,继而是胡塞尔现象学那句震撼人心的口号“回到事情本身”。必得先去蔽——去各种时尚概念的遮蔽,然后,要么再加上合意的概念去选择——也就是进入那套时尚范式去演绎(这时严格来说,无论怎么整都行,就如新闻中这位小哥),要么抛掉概念跟随直觉审美——也就是超越那套时尚范式。分享一篇笔者旧文,与诸君交流一下心得。

原题:我教老婆怼回去:你懂嘛,流行就是个圈!

-1-

男人总免不了陪女人去逛街,或者在家女人出门前,女人总免不了试穿各种衣服,男人总免不了被女人嗲嗲的问:老公,漂亮吗?这时,男人大都是心不在焉的,或回答“漂亮”,或回答“一般”,或 “摇摇头”,或干脆说“你自己看(着办)”。

其实,男人的心不在焉是是“正当反应”,女人不必激愤,因为男人怎么回答都是不妥帖的。

第一,男人是对自己的回答是负责任的,而到底漂亮不漂亮男人心里没底(这点下文会详细解释),对自己不确定的东西男人一般不想乱说。

第二,怎么回答都不能令女人满意:答“漂亮”,虽然女人心里美滋滋,但多会怀疑男人在“应付”或言不由衷;答“不漂亮”(说“一般”或摇头都属此类),女人也不高兴,因为既然试穿已显示女人自己是认可的,却得到了否定,心里也不爽;答“你自己(着办)”吧,女人又会嗔怪男人不关心她,都不在意她穿的漂不漂亮了,甚至会上纲上线到“你都不爱我了”的质疑。

所以,在这一情境下,男人真的很难!于是就有很“聪明”的男人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来应对,比如《王贵与安娜》中的王贵,但凡安娜问“漂亮不漂亮”,一概都是夸,各种夸,花式夸,绝无例外。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何况不是谎言,而是本就是模棱两可的东西,无非选择一个方向坚守而已。于是在这方面,王贵与安娜实现了和谐。

-2-

漂亮是个通俗的说法,正式一点的说法叫“美”。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

古典审美

东方古典审美

我们先看“美”这个字的演变:

500

《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

羊大为美,那就是“肥美”嘛,所以我们唐朝以胖为美就不奇怪了。

所以,美不是一种自然属性,而是一种文化属性,所以美的本质的是审美。既是“审”,就离不开审的主体“人”,人怎么去界定美呢?根据上文所述之“美”字演变可以看出,美是一种当时当地的文化内的主观认定,这是主流;有主流就有支流,因为总有一部分人是异类,其主观认定与主流相异。对于古典审美来说,看的还是主流。时间、空间、文化,是影响审美的三个要素,这还可以举几个更形象的例子:空间上说,如黄易《寻秦记》中所述,“齐女多情,楚女善饰,燕柔赵娇,魏纤韩丰,秦越绝色”,战国各国的美女各有特色;时间上说,有个成语叫“燕瘦环肥”,赵飞燕是汉代的,杨玉环是唐代的,都是古代出名的美女,却体态相差甚大;时空不同对美的认定不同,当然也是因文化不同了,比如后世甚至以“三寸金莲”为美、以林黛玉那种“病态”为美。

以上都还是形象上的审美,虽因时空文化而演变,但大体一种审美能稳定好几百年。还有内在美,心灵美,其外化就是现在所谓的气质。这种内在美、心灵美的审美倒还是稳定不变的,那就是“善”,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真善美”放在一起说,其实本质上真善美是一致的。我们讲“秀外慧中”,那就是内外俱美了,此乃真正之佳人。

西方古典审美

西方的古典审美的根本与东方差不多,都是求真、求善,不过外化出的形象就不大相同,比如苏格拉底讲“美德就是知识”,而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美德是一种感性生命情感”,毕达哥拉斯讲“美就是数的和谐”,还有什么“黄金分割率1:0.618”。所以西方的古典审美是依据理性而构造的概念、范畴来展开的,由于古代的西方哲学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古典审美的标准(重标准也是西方的特征之一)就也相对稳定。

近现代审美

到了近现代,无论东方西方,文化的演变开始加速,尤以西方为甚,东方基本是被动的,而且西方文化成为强势,东方文化沦为弱势,故而审美上东方基本上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的。所以下面我们主要说西方审美的演变。

但无论怎么变,其以概念范畴去审美的路子没有变,变的只是概念范畴,而概念范畴是哲学的核心之一(再有就是逻辑)。中间的过程也不详解了,说实话,具体细节我也不甚了了。具体大家去看百度百科的词条《立体主义》和《解构主义》,以下我仅引用两段话以为下文分析之需要: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总之是“支离破碎”、“变幻无常”。反应在审美上,就是再也没有确定性的东西。走火入魔的张扬的个人主义和激进的多元化思潮更是让人无所适从,好似无厘头,没道理可讲,张三说漂亮,李四说低俗,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今天是,明天就不是,后后天却又是了。严肃的审美变成了轻佻的流行、时尚、潮流,于是“标新立异”成了美的代名词。 如何标新立异?捏造一个又一个的概念去包装,于是才有广告产业的突飞猛进,才有被广告造出来的那么多新奇名词和新奇概念。

比如“混搭”。啥叫“混搭”?就是乱来呗,怎么来都有道理。你说我衣服搭配的不好?我呸,你懂啥,这就“混搭”,这是“潮流”,不懂一边玩儿去。

一时造不出新的了,就新瓶装旧酒,把以前流行后来老土的调调包装一下说是流行,美其名曰“复古风”。

再比如面料。前工业时代,我们粗布麻衣,好一点的是棉织品;工业时代,流行化纤面料的纺织品,你总知道“的确良”衬衫的流行一时吧;再后来又崇尚全棉了,看看那商场上的所谓快消、轻奢的潮流品牌,几乎全打的是全棉概念;再后来,粗布麻衣开始登上舞台了,你去商场看看,亚麻织品已经是高档面料的服装了,甚至还请出了什么路易十几国王做背书(据说人家喜欢穿亚麻的)。

再比如,汉服、旗袍又开始重新得到重视了,甚至成了高端流行。中国传统审美下的一些传统服装的元素被引入现在的服装设计,比如范冰冰走戛纳红毯时的盛装,比如海航的新制服。

500

500

标新立异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总会黔驴技穷嘛。所以,流行就是个圈!站在圈上的哪个点,潮流总会到达这个点,所以无论怎么样,你都是潮流先锋。

-3-

美女们,如果看了本文,就不要再为难帅锅了,别追着问他意见了。

要想不再为着装而烦恼,有三个解决方案,由易到难(“相”即概念):

其一,去相。不管了,反正流行就是个圈,流行就是不讲道理,姑奶奶咋穿咋有理,我就是潮流。

其二,入相。进入并理解概念,把握当前流行的本质,迎合潮流;或构建并坚守自己的审美标准,以此标准去着装,不论潮流如何变,我自泰然处之。

其三,无相。但凭自己舒坦、满意,先悦己,而后悦人。穿自己的衣,让别人说去吧。

-4-

帅锅们,如果真被美女问到,有三种自救方案供参考:

第一,王贵的方案,就是一个夸,各种夸,发自肺腑的夸。

第二,叫不要着相,广告里都是骗人的,流行就是圈,怎么穿都理。

第三,入相。认认真真的、诚心诚意的去提供参考意见。

-5-

我对老婆的意见征询,一般采取第三方案,第三方案不灵时,就用第二方案。教她在面对质疑时用一句话怼回去:

你懂嘛(四声),流行就是圈!

(原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煅履堂薪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