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名句岂止“落霞秋水”篇
今天刷风闻,看到一篇还有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美的诗词句吗?毕竟读过中文系,对诗词方面还是颇有兴趣。看完全篇和评论,提到的诗词不少,但感觉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名句,写作背景大家都是知道的。当年王勃南下交趾看望父亲,路过此地,写就此千古名篇。
滕王阁位南昌赣江边上,临近鄱阳湖,和洞庭湖畔,临近长江的岳阳楼,以及武汉长江边上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三座建筑都诞生过千古名篇,自不多言。
此句写景是将落日晚霞和江水融为一景,水天共晚霞染为一色,对仗工整,大气磅礴,遣词用句堪称汉语典范,确实当得起千古名句。
所以它的特点是周边景物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如梦如幻。那么类似的诗句还有哪些呢?
既然王勃写的是赣江、鄱阳湖,那咱们就先看看写洞庭湖的诗词。我的一个想到的是南宋张孝祥词《浣溪沙洞庭》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诗人,出生于1132年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之后5年,少有文名,号称神童,曾高中状元,生平一直力主北伐收复中原,1169年不幸英年早逝。这首《浣溪沙》写于1168年作者当时从知潭州(长沙)调往荆南荆北(湖北)两路安抚使时,路过洞庭湖,遂写就此篇。
倒是和王勃写《滕王阁序》有点像,都是路过。
这篇上阙交待渲染背景,下阙历来为人称赞。前2句对仗,写湖中红色水草如织,跃出水面白鱼双尾如玉,色彩对比鲜明。最后一句惊为天人,夜色中船的影子和天上几颗寒星融为一景,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船,哪里是星。
细细品味,张孝祥千年前卧于船中,看此洞庭夜色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张孝祥在写这篇之前2年,还写过一篇《念奴娇过洞庭》,其时他因言官弹劾罢免,途经洞庭湖,所以诗句中有一股牢骚感,同时感慨时光。看来老张和洞庭湖真的很有缘分啊。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也很出名,末句“不知今夕何夕”恐怕没听过的人很少。上阙写洞庭湖景色也是一流之作,不过比比起上文犹有不及。
说到洞庭湖名句,元末诗人唐珙有一篇《题龙阳县青草湖》也很出名。龙阳县即湖南汉寿县,在洞庭湖西侧,大名鼎鼎的汉寿亭侯关羽大家都知道啦。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生平不详,生前有诗名,但流传不多,也只有这首比较好。其实这首前两句很是平常,后两句真的是文章天成,唐珙一辈子写了这句好诗,也足以流传百世了。
“满船清梦压星河”和“夜凉船影浸疏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喝醉了躺在湖中的小船,半梦半醒,小船摇摇晃晃,看着天上的星星入梦,不知道是星星在船影,还是船已入星河,这种情景真妙不可言。
说完洞庭湖,再看看关于长江的景色。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遂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在重庆经往夔门途中,写下著名的《旅夜书怀》,距离杜甫逝世还有5年。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第2联,也是类似场景。夜色之中,水天一景,星月、大江和小船俱为一体。
这种旅途的感慨,不只老张和老杜独有。
孟浩然写《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此诗时,孟浩然多年求取仕途不利,所以去东南旅游散心。
王勃写下《滕王阁序》不久,看望父亲归途,渡海溺水,不久去世。
张孝祥和杜甫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也都已快走到生命尽头。
他们写下这些诗句,都是旅途停留,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旅途中看到美景,可以暂时平缓心境,可以慰藉人生,但终究逃不脱奔波劳累,老杜说我就像是一只不知往何处去的沙鸥。
不过话说回来,人生总有尽时,不管生前如何颠沛流离,但写下如此千古名篇,后世传唱,亦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