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六君子的血,白流了吗?(初二历史上册第6课,疫情期间辅导女儿)

欢迎来到中学故事,我是你的老朋友新朋友,常见常新的朋友赵力。

今天咱们说到戊戌变法,两个关键人物,梁启超和谭嗣同。

为什么讲梁启超先生?因为他不但在近现代中国,堪称最有个性的政治人物,又是一个像大百科全书一样的学者,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几个词语和概念,比如“中华民族”、“经济”、“干部”、“组织”等,都是从他开始向外传播的。

可以想象,“中华民族”这四个字,经过后来的抗战,如血一样凝成魂魄,一步一步成为我们四万万同胞,共同的符号和烙印。

500

长沙三贵街,时务学堂故址,你不可不来,不可不看,原因如下

 

梁启超极富个性,文笔激荡,如果生活在今天,他愿意的话,肯定可以成为思想界之大拿、传媒界之SUPER网红。

年轻时,他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拿到他的拜贴,落款竟是“愚弟梁启超顿首”,心中非常不高兴,为什么呢?我查了查这件事发生的时间,这一年,梁启超大约是18岁,张之洞跟他爷爷差不多年龄,何况还是朝廷大员。

张之洞于是写出一副对联,打发他滚蛋:“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哪想梁启超少年英才,坦荡回复:“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得,这文字,这格局,这志向,高雅之间硬朗逼人,磅礴之下引人入胜。张大人,立即顾不上体统,出衙迎接,两人相谈甚欢。

500

如此教育儿女,焉能不成功?

梁启超读书和写作,趣味甚广,用到教育子女上,更是由此而能因材施教。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见过北朝的“历史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三个女婿两个外孙,各自都成了皇帝,二十世纪,我们又看到梁家满门闪烁学术之光,9个孩子个个成才,梁思顺成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丈夫),梁思永、梁思忠在考古领域堪称大家,梁思庄是图书馆学的前辈,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是经济学家、梁思礼进入工程领域,成为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活中,梁启超颇具个性,1925年,徐志摩和陆小曼举办婚礼时,梁启超砸过他俩的场子。

梁启超之前曾谴责过他俩婚外勾搭,两人还是邀请梁启超来当证婚人,加上实在拗不过徐志摩父亲和胡适的邀请。梁启超来到现场,依旧斥责两人用情不专,所有在场宾朋,无不瞠目结舌,堪称名场面。

 

关于梁启超的故事有很多,一个非常影响深远的地方是,梁启超,曾应谭嗣同邀请,到长沙时务学堂讲学一段时间,学生获益良多,以后开枝散叶,实在意想不到——当时的学生,有长沙板仓的杨昌济,和湖南邵阳人蔡锷,众所周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又正是杨昌济和蔡锷的学生。

500

杨昌济,毛主席的老师和岳父

500

蔡锷,朱德总司令在云南讲武堂时的老师和领导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他们的血,白流了吗?当然没有!谭嗣同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的故事,角度多样,我们将放在专题中来讲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