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网格化管理应防止部门责任嫁接

近年来,随着基层党建统领社会治理重心不断向下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向精细转变,实现了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但基层反映,当前推行网格化管理后,部门责任嫁接问题亟待改善。

一、基层村社负担过重。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提升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在相关部门职能部门在权力下放的同时,也直接把自身部门职责的行政工作“下放”至村社。自网格化管理开展以来,任务一级传一级的现象越发明显,各种细化的工作职责落到了基层。再加上开展组团服务的手段缺乏,日积月累,负担过重直接导致了基层治理新模式运行不畅,甚至出现了负面声音。

二、“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情况共存。随着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所有网格员、微网格员、党员被纳入到村社党组织,作为可直接调配、使用、依靠的力量。人人均可指挥直接导致“多头管理”、重复劳动的问题产生,大事小事几乎都有网格员的身影,大到文明创建一系列的基层活动和实体任务,小到老百姓琐事。同时,在网格化管理中,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条块分割严重,未能有效整合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各方面工作进村社后,各自为政,使得事项推进工作低效,甚至出现无人负责的情况。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在现阶段网格化管理机制的运行下,监督与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壁垒”,导致职能部门无法准确获取群众反馈与意见,无法真正保证措施有效,也就无法保证责任落实情况。

对此,应对措施建议为以下三点:

一是细化网格管理中的职权责。明确各部门在网格化管理中心的职能定位,避免责任嫁接。不仅需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设管理长效机制,也需要坚持整体联动、部门包干原则,避免责任嫁接。二是加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领导干部网格化管理联系点制度,提高网格化管理的保障。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设施设备、人员岗位等“硬件”问题;又要加强基础层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软件”问题,着力推动网格化队伍建设,提升网格化队伍服务水平。三是构建网格互联互动机制。坚持“分格不分家”,需要统筹协调网格间有事互利、信息互通、工作互助、资源共享,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网格治理模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