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阿决赛三个阶段的明确差异,源于两教练的临场战术调整,以及换人拿捏

这场比赛的三个阶段,有着非常明确的差异。这种差异来源于两个教练的临场战术调整,以及换人时机拿捏所带来的区别。

以各自成效而言,双方都在目标的阶段内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在战略和实践上旗鼓相当。这带来了比赛在走势上的跌宕起伏,成为了世界杯决赛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名局,也让点球大战决胜负成为了一种较为“公平”的方式。

在上半场,占据优势的无疑是阿根廷。他们的预期进球达到了1.57次,而法国队在这项数据甚至是0。这得益于阿根廷主教练斯卡洛尼多少有些应急的变阵,他在最后一刻撤下了之前的绝对主力且发挥不俗,突然出现“身体不适”的阿库尼亚,将两个边后卫交给了塔里亚菲科,搭档另一侧的莫里纳。可以看到,这或许有些意外因素,也或许是斯卡洛尼临时调整的说辞,但从结果上看,塔里亚菲科并没有执行阿库尼亚的功能,而是做出了变化。相比起阿库尼亚的套边用球能力,决赛中的首发左边卫显然偏向防守得多,包括右边卫莫里纳,只有在绝对必要的三线前移情况下,才会压过半场。

对付法国队,后场人数的足够,防线站位的稳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阿库尼亚首发,他必然会大幅度地前压来发挥特点(就像法国的特奥)。而阿根廷在前场的处理球点当然很多,但身体素质整体不够强硬的特点,在法国的对抗强度面前很容易丢球。届时,阿库尼亚和参与进攻传导而习惯于靠上的后腰恩佐,其身后空间都会成为法国施展拿手反击的平原。

在本届杯赛中,很多球队往往会采取中前场对出球点的围抢,通过卡锁唯一进攻梳理者来让前场的“进攻武器”(橄榄球里外接手一样的存在)失去炮弹的供给。这对阿根廷是无效的,当阿库尼亚压上后,他们的前场人人可以拿球,可以打出漂亮的破围抢配合,然后用阿尔瓦雷斯的启动去完成反插,逼迫对手中卫离开原位的补防。然而,如果是法国队,由于带着姆巴佩这样一位随时保持反击姿态的球员,他们的防守并不依赖绝对高位,而是将一线布置在拉比奥特和楚阿梅尼镇守的后腰区域。而他们人均强横的身体素质,也让他们在低位的阵地战防守中有着很好的单兵对位能力。

因此,斯卡洛尼撤下了阿库尼亚,拒绝将两侧的身后空间留给法国的“跑锋”,将恩佐的活动也更多限制在了后腰的本职区域。而进攻端,阿根廷则将砝码压在了右侧肋部的小组配合与向对侧转移后的盘带突破上。在梅西和阿尔瓦雷斯组成的右侧,阿根廷拥有组织才能横溢的梅西,就像第二个进球所做的那样,可以轻描淡写地将球从法国人丛中摘出来,也拥有速度很快,与梅西传跑配合默契的阿尔瓦雷斯。

同时,这一侧还是法国防守较为薄弱的一侧,无论是姆巴佩和特奥,都需要全力进攻压上才能发挥特点。因此,当梅西和阿尔瓦雷斯开始配合时,法国往往需要让拉比奥特拉边,以一对二,而后就要于帕梅卡诺的接力补位。此时,法国的防守轮转已经被拉紧,阿根廷只要将球导向另一边的迪马利亚,让其发挥盘带能力,就可以获得单人突进的操作空间。

从上半场的结果来说,这个战术当然是成功的。梅西的出球破防与进攻策划,迪马利亚仅仅上场64分钟就完成的4/6次盘带突破,以及突破后的进球和造点。可以看到,当阿根廷的攻击手真的吃到了法国防守者的身体对抗时,他们依然很难招架,即使在阿根廷大优势局面,且法国的中前场球员让人不可置信地“软绵绵”的情况下,上半场的对抗成功数依旧落后于法国一次。然而,梅西和阿尔瓦雷斯的快速配合,梅西的快速进攻决断,以及转移对侧的空当制造与利用,让阿根廷很好地在一些回合中,将进攻动作完成在了身体接触之前,让进攻流动了起来。

而在法国队这边,上半场的他们似乎受到了流感的影响,就像1998年决赛中他们的对手巴西一样,在中前场几乎没有任何强度可言。阿根廷的防守当然比之前稳健,但如果是正常的法国队,以其平均身体条件,无论是格里兹曼的持球推进,还是两侧边锋+特奥的强突,包括向吉鲁的起球,在中路压迫中卫,都有着阵地战里强行破防的能力。而整个上半场,法国却基本没有发挥,缺少进攻办法。

此时,姆巴佩在阵地战中的问题也暴露无遗,似乎一直在尝试趟球后的启动超车,将对位打成速度比拼。他是一个很好的跑锋和终结者,但全场也只有4/11的对抗成功率,以及直到加时赛才在对手体力下降时发挥出来的盘带,都让他在阵地战里缺少作为持球核心的办法,也是他始终踢中锋效果不佳的原因。

同时,法国常规性地首发特奥和孔德,并让他们大幅度压上助攻,也“送给”了阿根廷发挥自身进攻操作的客观条件。梅西+迪马利亚的对侧转移配合,以及各自一侧的威胁,让法国的轮转非常吃紧,而每当阿根廷开展一侧的进攻时,似乎法国的相应边后卫总是缺席的。法国的首发,在上半场遇到了阿根廷的变化,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在上半场快结束时,德尚做出了调整。他“意外”地换下了吉鲁,用小图拉姆和穆阿尼搭档姆巴佩,组成了一个“三边锋”的组合。事实上,在最后一次赛前训练中,德尚就尝试过图拉姆,姆巴佩,登贝莱的类似组合。这个组合强调的,显然是前场的高位逼抢与对抗输出,并有着人均快速启动的能力。既然阿根廷不给反击空间,那么法国就需要在前场主动制造转换机会,用体能充沛且积极性良好的年轻边锋来疯狗式施压。

在这个思路下,高大缓慢且年龄较大的的吉鲁,显然是不太适合的,而他能提供的对位破防与压迫防线,在法国首发缺乏强度的整体表现下,已经失去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并且,在71分钟,德尚又换上了科曼,进一步强化这一点,而卡马文加客串左边卫换下特奥,则是一个相对平衡的选择。本职后腰的卡马文加既保证了一定的前压抢劫,也能有一些推进和分球,又比特奥来得更不那么激进。

而阿根廷这边,他们在下半场64分钟同样做出了一个似乎让人意外的换人,用边后卫阿库尼亚换下了发挥出色的迪马利亚。事实上,这并非不可理解。从法国的先手调整来看,他们已经决定在高位拉满强度,而上半场几乎在透支使用,不停突破过人的老选手迪马利亚,无疑会成为法国的年轻人重点攻击的对象。而迪马利亚自身的体能延续性,也让他难以继续提供上半场的单兵作用。换上阿库尼亚,斯卡洛尼的想法与对面德尚使用卡马文加类似,都是“攻守平衡”,保证一个本侧的持球点,又能兼顾体能和防守。

然而,当法国的年轻生力军进场,开始几乎无休止地进行半场覆盖的跑动和小组逼抢后,阿根廷固有的身体劣势就暴露出来了。而原本拥有扫荡能力的楚阿梅尼,在有了队友的防守配合后,也开始恢复了正常的抢劫水平。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法国的首发并没能利用好这一点。并且,由于迪马利亚的下场,阿根廷失去了单兵打透一侧肋部的球员,梅西这一侧的配合即使依然娴熟,但少掉了逼迫轮转后的转移突破。这让下半场的阿根廷进攻变得非常“小”,法国的防守也游刃有余起来。

结果是,下半场的法国队,通过两次来自于中前场的抢断与制造阿根廷失误,快速发动转换和半转换,第一次制造了点球,第二次则让姆巴佩有了一个非常宽裕的处理空间,连进两球。阿根廷的防线一旦失去了阵地战中的妥善组织,而被逼进了回位后撤中的乱战,就很容易被法国爆破。特别是在斯卡洛尼将换人握得很死,阿根廷的首发球员几乎全部拼足了81分钟的情况下,更是难以避免法国的高强度逼抢与转换后的爆破。

德尚没有看到阿根廷给自己转换机会,那么就只能自己创造快反的机会。穆阿尼和图拉姆确实没有很强的单兵过人,但他们的搅和却可以给姆巴佩提供其擅长的“空间利用”的条件。下半场,法国的预期进球达到了1.09,而阿根廷则骤降到了0.36。并且,随着法国的上强度与阿根廷的体能下降,阿根廷在对抗成功数上的劣势被扩大到了15比36,而上半场则只输了一次。

加时赛,则是又一次的风云突变。斯卡洛尼的后手四连换人,让阿根廷夺回了体能优势。而法国这边,早早上场的穆阿尼和小图拉姆,在持续的高输出下,体能开始出现问题,更不用说其他首发球员,法国的防守质量开始再一次地下降。而阿根廷也调整了自己的进攻方式,开始规避法国的高位防守,从中后场尝试起高球,让劳塔罗这样新上场的球员去直接冲击法国的身后,而蒙铁尔的上场也提供了边路前插。由于法国的体能开始枯竭,防守人的到位率、贴防效果开始下降,阿根廷得到了更多的接球处理空间,除了一个进球外,劳塔罗也先后获得了两次几乎可以杀死比赛的机会。

而法国这边,他们下半场依靠“打体能差和高位逼抢造转换”的思路,开始随着加时赛的深入而弱化。如果不是帕雷德斯一个没必要的手球,比赛可能会在120分钟内结束。临近结束时他们获得的那两个门前机会,也并没有把握住。这似乎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指引,让这场比赛走入了点球大战。

以战术调整而论,斯卡洛尼和德尚各占一半上风局,那么就将冠军归属交给“战术”之外的“精神”甚至“运气”层面,用最考验意志与天命的点球大战来一较高下。

而作为结果,虽然科曼和楚阿梅尼的点球质量并不算绝对地差,但“时运”和“意志”几乎必然地来到了梅西这一边。这个冠军,是对他,以及迪马利亚和奥塔门迪这一代球员,即使年事已高,依旧努力保持了极佳状态,连同本届比赛里面临体系坍塌考验的斯卡洛尼在内,始终不曾放弃的最佳褒奖。

在上届比赛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梅西一代的黄金争冠期已经过去,2014年的亚军是最巅峰的他们最好的机会,而2018年的十六强则是已经开始下滑的他们“放弃”的理由。但是,迪马利亚保持住了状态,梅西则转型成了不再大量持球的“进攻自由人”,获得了美洲杯冠军。

然而,世界杯开赛前,斯卡洛尼针对这样的梅西搭建起的“洛塞尔索出球体系”,随着洛塞尔索的伤退而不再可行,这让阿根廷从夺冠热门的位置跌落,第一场对沙特阿拉伯的失利也确实印证了阿根廷体系崩塌后的狼狈。但斯卡洛尼依然没有放弃,即使“体系核心不在,运气不好”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托词。他迅速搭建起了麦卡利斯特+恩佐+阿库尼亚的新持球组合,随着赛程进展而不断磨合完善,将球队带进了决赛。在这个体系中,在生涯暮年依旧转型成功,输出巨大比赛影响力的梅西,并没有大转型但却维持住了突破威力的迪马利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500

这场胜利,让梅西的职业生涯彻底圆满。最后一次的世界杯,成为了最好的一次世界杯,这种“末年捧杯”无疑增加了梅西的传奇性,也回了他不断调整比赛模式与竞技习惯的一切付出。而斯卡洛尼,则给梅西充满感性渲染力的传奇之中,添上了一些“战术”的理性色调。

梅西的最后一舞得偿所愿,而法国也不必太过沮丧。姆巴佩的决赛帽子戏法含金量十足,已经足可以成为世界杯历史的佳话,而他也不过23岁,还拥有数次的冠军“梅开二度”机会。更不用说楚阿梅尼,于帕梅卡诺,孔德,穆阿尼,科纳特,卡马文加,特奥,登贝莱,小图拉姆,这些决赛里上场的球员,几乎都还有着至少1-2次的世界杯机会。法国队的强盛阵容,将会延续下去,甚至会随着这些年轻人的进一步成长而变得更强。

500

开赛前,所有人都说,这是一届属于梅西,c罗,莫德里奇等老将的世界杯,是一代巨星的“最后一舞”。那么,梅西的梦想圆满,无疑是这属于“告别”的世界杯的最佳注脚。今年将是他对世界杯的告别,如果加盟美国大联盟的消息属实,更会是他对主流足球世界的告别。

而捧起大力神杯时的笑容,必然会让梅西的告别,淡去分离的伤感,成为最欢乐的毕业典礼。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