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中国移民情况简述:明朝对于海外华人是有一些防范心的,由此禁海?
【本文由“天下我嘴笨”推荐,来自《哀叹惋惜300年??其实走了正确的道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天下我嘴笨
我到不觉得,事实上为了解决人多地少,土地兼并,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规模向外扩张。而到明代,事实上南洋的很多位置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移民的条件。就更不要说,一直向南直到澳大利亚了。而如果中国能够拥有这条从南到北的土地,几乎就可以成为类似俄罗斯、米国那样,所有资源都几乎不需要再外求的国家。
如果说民间对外移民,先秦以来不绝于史,从未中断,只不过不被当做“重点”,不被人们关注而已。
秦灭六国之际,齐、燕很多人不愿接受秦的统治,通过陆路和(近岸)海路,迁往朝鲜半岛和日本西部,箕子朝鲜就是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秦亡,部分守兵逃到朝鲜半岛南部,成为“辰韩”的组成部分,辰韩又叫秦韩(辰、秦在那时候同音),是三韩中最发达的政权。
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永嘉之乱都有不少人逃往朝鲜日本。
秦朝到南汉时期,越南北部一直在中原王朝统治之下,中原移民源源不断(直到近代之前,越南居民按儒学水平被分为京人即知识分子和越人即乡下人,京人大多是中原人后裔,近代,京成为越南主体民族的名称——京族)。
南宋灭亡前,大量南宋军民逃往东南亚,曾经有人去占城(今越南南部)和柬埔寨搬救兵未果,移民远达印尼,当时中国台湾岛没有开发,所以不像后世郑成功和老蒋逃到岛上,更多跑到东南亚。
宋朝航海发达,去南洋商船渔船已经司空见怪,很多移民融入当地。元明也是如此,西方殖民者来之前以及来之后,航行于东南亚的主要就是中国人、阿拉伯人,少量琉球朝鲜日本人,可以说华人遍布当时东南亚(当时东南亚人口本来就不多),只是其后人不一定承认自己的华人身份。今天有华人身份的必定是华人后裔,很多人不承认自己华人身份,实际上祖上也有华人血统。泰国皇室、很多高层其实都是华人后裔,统一泰国皇帝郑信就是不折不扣中国人。
明朝一度在东南亚建立政权——旧港宣慰司,当地华人也建立了一系列政权。但是明朝清朝为何“内向”为主极少向外扩张?因为他们觉得海岛居民和海外居民不容易控制,无论他们是否效忠朝廷,都不大愿意支持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明清时期,东南沿海不少名声大振的“海盗”,华人不少,他们亦商亦盗,势力极大,朝廷不好控制。明朝甚至曾经派兵去西班牙统治之下的菲律宾抓海盗,西班牙还礼让三分。
明朝清朝这个特点,和元末义军领袖方国珍也有关系,方国珍在朱元璋得势之后,一度逃到浙东海岛,让朱元璋很头疼,虽然后来圆满统一,但是朱明王朝对于海外华人还是有一定防范之心。
中欧近代不一样的地方是,欧洲列国内卷严重,“发现”新大陆对于欧洲来说,那是绝对的外挂,否则都在欧洲卷死了,新大陆给欧洲补了很多血。而近代中国财政收入就在中原和江南,海外目光所及,几乎属于“穷乡僻壤”,占了也是支不抵出(如明朝统治越南20多年),而且“刁民”很多,不听话。若不是国防需要,根本没有任何占领东南亚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