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哪个对中国封建时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影响大?

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为的皇帝。在他们当政时期,为了统一国家思想,也都发生了影响后来中国封建时代社会思想的与文化发展的大事件。一是秦皇时期的焚书坑儒,二是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焚书坑儒

秦皇的手段简单粗暴,就焚非秦诗书和民间诗书百家语藏书、禁私学钳制诗书百家的传播来说,损害了中国文化继承发展,有千秋罪,负能量满满。坑儒就不说了,不过活埋了一群“神棍骗子”,属于量刑过重。

焚书坑儒之后,儒家和诗书百家语还在,儒生们在秦二世的朝堂上还很活跃,加之秦王朝的短命。焚书坑儒就像一阵风的社会运动,本身对后世影响不大。如果说影响大,则是做为反面教材。同时后来封建社会也逐步缺失了秦皇维护的“法后王”的变革创新思想。

还有一点,秦皇对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和传播是宽容或者鼓励的。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时期,随着国力积累,需要改变西汉开国以来遵循的“黄老思想”,提高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完成反击匈奴的战争。此时,董仲舒献策,提出以“君权天授、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兴太学”三策为表,暗藏“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当年武帝不过是要一个统一社会思想的工具和表皮,对儒家他本人也是不信的。到了武帝的曾孙宣帝也是不信的,曾有教其太子的著名论述。

这并不妨碍儒家从战国时期以来的“显学”成为国家思想统一工具的“国学”,也是儒家第一次开始控制国家舆论和思想的开端,一直到新中国建立。

所以,从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国封建时代影响是不可比拟的。

要说董仲舒是个君子,他宣扬的理论他自己是坚信并践行的。《汉书》就记载这位老先生治理地方也得先搞阴阳五行、揣摩天意,比如搞的一个诸侯国大家都求雨,据说还效果不错。

后世的儒家门徒们信不信董先生的学说不好说,特别自宋朝开国以来,运用“天人三策”更比董先生炉火纯青。一个“天人感应”就成了限制皇权、攻击同僚、大搞内斗的不二法门。太学更是令天下学说“学出儒家一孔”,自然科学都成了“奇巧淫技”被鄙视的不如野草。

连儒家门徒也受不了了,逼的王安石高呼: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所以,董仲舒倡导、汉武帝开始落实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软刀子,后劲是绝对大的。然而,这种唯我独尊的学术特权转变为政治特权、经济特权、阶级特权后,儒家带给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负能量也是罪不可恕!

这是本人对看法,不知大家怎么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