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六国比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老百姓过得好?

【本文来自《山东六国的老百姓过的比秦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说山东六国比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老百姓过得好,这有点想当然了。

商鞅变法在秦国力推“耕战”的国策,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外部环境是已经开始的兼并战争的“大争之世”,内部环境是秦国是从半部落游牧向新封建农耕的转变期。

耕,比原来的游牧更加能发展生产,积蓄国力。战,则是将原来秦国“尚私斗、怯公战”通过正常引导扭转为“尚公战”。

总而言之,商鞅变法是吧秦国社会生产的“蛋糕”做大了,同时把国家的组织力加强了,所以,才有了变法的成功和秦国的崛起。

社会生产的蛋糕做大了,秦国老百姓是不是受益,《史记》也有记载“家给人足”,结果是肯定的。冷兵器时代,战争打的是军人体力和后勤,为了军队的素质,秦国也不会太苛刻。同时,多产粮食上缴国家也可以换取爵位提高社会地位。老贵族们没有军功、没有经济贡献,“不得为属籍”,被剥夺了特权。

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儒家从来没实现过,商鞅反而做成了,当然是王权之下的法律平等和社会基本平等。

有人说,秦国好战,所以人民也饱受战争之苦。难道山东六国就是和平主义者?看看商鞅变法后的战国著名战争吧:

商鞅变法期间,三晋互攻、齐国参战。孙膑两次设伏,一次是桂陵之战的围魏救赵,一次是马陵之战的围魏救韩。

再后,有楚国灭鲁、齐国灭宋等兼并战争。最著名的还是齐燕互攻,乐毅、田单的火牛阵都登场了,两国差点相互灭国。

中间还穿插了合纵连横的对秦的各种战争。

秦的争霸和统一战争,不是后来少数民族利用中原内乱或者腐朽而兴起的模式,是长期的生产力和国家组织力的长期积累与碾压六国。

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的成功,非要用莫须有的道德批判来否定。

那么,只有被灭国、被统治、被在历史长河中湮灭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证明他们——过得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