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之前,还是要先定义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中的美,谁是年轻人

【本文来自《年轻人就应该喜欢年轻的文化和东西,他们还没到岁数,还领悟不到传统文化中的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什么时候传统文化成了喝茶盘串收藏传统手工艺品和听戏曲的老段子了……是不是要学马超先下个定义啥是传统文化?

之所有有传统文化这么个鬼东西,就是中国的自然发展在近代被非东亚文化圈而且是距离中国最远的远西文化圈打断了,所以中医没法和西医一样自然进化到现代医学,中衣不能自然进化到睡衣,短打没法进化到T-SHRIT,戏曲没法搞出更有趣的形式,传统手工品没法子和金属材料很好的融合。

然后等中国发展起来了,大家开始寻找所谓传统文化来给自己的发展找合法性了。 然后所谓传统文化里离当下人最近的听曲遛鸟这些老北京胡同里的东西,天桥下吹拉弹唱卖吆喝的东西,盘珠子念佛周易八卦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扬州富商吃饭助兴或者床头助兴的东西就都被当成宝贝拿出来讲了。而且仿佛没点阅历就欣赏不明白这些东西了。

不说这些神神叨叨的玩法怎样安慰了各路早年来钱不正的中年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恐惧,就说这些所谓传统文化在传统年间也不是什么老年人的独有喜好啊。

传统人喝茶,那是因为早年没咖啡,中外都没有。所以中国喝各种茶,蒙古人喝奶茶,带着中东一起喝,满清学蒙古喝,英国人打入远东喝红茶。现在美帝这边有冷餐会热餐会也是桌子上必有咖啡冷水和热水红茶包。所以大麦英式茶花茶英伦红茶茉莉花茶英式早茶都是茶吧?超市买的各路茶味糖水冰红冰绿奶茶奶绿都是茶吧?不能非得龙井毛尖武夷山砖茶搞一堆奇怪的瓶瓶罐罐才叫茶吧?别说中国茶饮消费和可乐及一众气泡果汁平分秋色,就是美帝超市也是气泡饮料果汁咖啡茶饮四分天下啊。古代没冰箱,少糖,所以年轻人喝奶茶不容易,现在年轻人和奶茶不到处都是,不能说他们都是胡化了吧……

再说酒,年轻人不喜欢白酒,就好像西方年轻人也没谁喜欢整天喝白兰地威士忌和高度葡萄酒。而且什么时候

茅台这么个偏远山村里的医用消毒酒精成代表中国传统的好酒了。中国要说传统酒也是黄酒,现在更多拿来腌肉。要说年代久远的,新疆葡萄酒怕比茅台在古代风行多了。非要说让年轻人喜欢白酒,那不防学学欧美搞点鸡尾酒。柠檬在中国也不贵,火龙果中国可是比美帝便宜多的。各种果子气泡水和茅台五粮液洋河混一混绝对酒吧里卖得好。非要拿当年革命年代因为拥军得来的特殊地位给自己贴金说为了贵族人民的钱袋子尚有可原,说年轻人不懂酒不懂低级醇都是致癌物那就没意思了。

再说戏曲。说传统戏曲人改开后不思进取一点不过分。这东西本来就不是啥高雅玩意,就是个娱乐形式。早年小班子或者村镇巡回或者城里坐店,就是没有缺乏其他娱乐形式的时候大家少有的娱乐方式。老年人看年轻人更爱看。

解放前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曲子,文革前解放后有新作的曲子,文革的时候有样板戏,怕当年年轻人也都爱看。就女驸马这歌唱妇女解放的段子从解放前改到解放后在改到现在,漫画广播剧全有。广播剧里配音的也没几个到四十的,非说过三十就算中老年人那也没辙。

然而改开后特别九十年代以来传统戏曲与时俱进的曲目有多少?创新发展的形式又有多少?说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戏曲,那传统戏曲和音乐不能总是来来去去那些段子吧?就好像古琴不说几十首曲子弹来弹去非要弹出不同意境早年谱子还口耳相传这年轻人现在要还喜欢那才见鬼的。

倒是说民间一帮年轻人编曲唱歌业余里专业点玩新编古风曲从51sing玩到B站,从用各种传统乐器配合西洋乐器电子乐器编曲到用戏腔代替流行乐里的高音用快板代替美式黑人rap,都搞得风风火火的。

专业点的从千年左右日本的十二国记到彩云国物语里二胡的BGM,再到仙剑古剑的鼓点乐,再到前几年刺客五六七的琵琶插曲,再到原神前段火得不要不要各大剧院首席跟风B站献唱的新编戏剧曲目,传统戏剧音乐一直就没远离年轻人,不过是换了个形式。

非要年轻人跑去故纸堆里反复研究传统曲目那几个戏腔怎么唱然后觉得ACG里面勃勃生机地新生地,和中国都市生活更加接近,更符合城市小资产阶级趣味的,更受广大年轻人喜爱的与时俱进发展地中国音乐是异端那是病。

毕竟西方音乐虽然很多用的钢琴提琴管弦乐器和十八世纪没啥区别,但编曲肯定和巴洛克浪漫主义新古典没啥关系。

就是EVA里的欢乐颂冰菓里的巴赫那也是重新编曲的。要说欧美人老了就能喜欢贝多芬日本人年龄到了就会回头欣赏能剧那怕也是脑子有问题。就算是喜欢,他们也不是喜欢古早的艺术形式,而是在追忆年轻时候剧院里而非电视机前的回忆。

再说说中式家具和服饰。同饮料和音乐不同,家具服饰是实用性大于观赏性的东西,首先是服从于使用功能且成本极度敏感的。这也是相对音乐和饮料来说家具服饰发展的相对较差的原因。那些带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功能性相对较少的的家具服饰现在活得不错,比如装饰用的窗花,中国结,小布偶,摆件。十字绣我初中,也就是千年左右的时候就有流行。

但是受制于发展较晚和经济发展水平受限,其推广肯定还要时间,但在年轻人里推广肯定不成问题。

比如带花纹的大红蜡烛代替西式白蜡烛放约会的晚宴上,香炉代替香薰蜡烛什么的。而一旦涉及实用性,那就要看厂商老板们脑子够不够灵了。红楼梦里的暖炉可以放被子里,但你说现在要搞一个不是充电的要烧煤的暖炉,就算是能和陀螺仪一样各个角度转煤撒不出来的怕也没人会买觉得这东西放屋子密封性比古代好不知道多少的屋子里准备实验一氧化碳中毒。

唐宋明的古装妹子喜欢,尤其年轻妹子更喜欢。但显然这些给贵族小姐穿的衣服现在穿出去除非妹子是家里有车有司机上班只用坐着听报告不用站着讲PPT更不用下基层去生产车间的真大小姐,不然也只能去拍拍照片或者晚上为爱鼓掌的时候当激素催化剂。

倒是本来就是涉及生产的胡服,或者说满清旗装结合中国传统汉服的花纹和现代工作需求搞出来的旗袍,特别是现代旗袍真能穿出去且不影响工作。至于男性的马褂,长衫,甚至唐装,要么和汉服一样不适合工业社会生产生活,要么线节便利性不如纽扣拉链彩色亮光面料正式场合不适合。而唐装如果抛弃花纹(降成本),换了哑光面料,换了纽扣或者拉链,那和西服或者厅局风的外套怕也没啥区别了。

家具同理。年轻人怕不是不喜欢传统家具,是怕没几个人买得起红木梨花木楠木,或者实木家具,也没屋子放大而不当搬起来不方便的实木茶几和座椅,更没钱搞一个四柱床。同理,让年轻人也大多买不起公主床搞不起欧式装修没地方放一个镶嵌了反复花纹的洛可可式化妆镜或者书桌。但说如果不考虑摄像头偷拍,带帷幔的四柱床的情趣大床房入住率会不会不错……那肯定是吼的啊。

至于盘珠子什么的,只要商家说盘珠子可以考试通过找到好工作两串情侣珠互换珠子两个人就能在一起,那年轻人肯定喜欢。就好像周易算命如果不搞五十个签和塔罗牌一样复杂地摆来摆去而是学星座一样简化一下用生辰八字一查就能查到下周运势或者查到和暗恋的人有没有可能那么写这些东东的垃圾书再包装好一点在学校门口的书店就可以和教辅一样一直卖得出去。如果把桃木剑包装成可以斩断厄运的神奇物品如同可以提供特殊能量的紫水晶(人造玻璃)那怕是在互联网大厂门口摆摊也不是不可以。还有各大寺庙香火最好的几样就是求子,求父母身体,挂同心结和求中高考必胜,这些可都是年轻人干的。

总之,传统文化不可能远离年轻人,因为大家不是石头里蹦出来也不是火星降下来的,就是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上一天天长大的。年轻人喜欢的也不是什么凭空出现的年轻人的文化,是年轻人在前人文化基础上结合当下时代发展出来的新的中国文化。这些文化里必然包含传统文化中同当下能够契合的部分,也自然不会保留不能表达当下年轻人新生,不能满足当下年轻人需求的部分,自然也会吸收其他国家文明的文化中更能满足年轻人自我表达的部分。

所以还是要先定义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中的美,谁是年轻人。

全部专栏